摘要:“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三首诗词,致我们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一场花落,老了繁华,倦了流年;
一帘幽雨,湿了闲愁,淡了旧忆。
时光深处,搁浅着谁的锦瑟华年?
岁月彼岸,谁的人生寂寞如雪?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三首诗词,致我们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01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是一场绚烂的绮梦。
歌楼上,红烛摇曳,罗帐轻垂,雨声是浪漫的伴奏,裹挟着不知愁滋味的欢愉。
壮年听雨,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客舟中,江天辽阔,断雁哀鸣,淅沥雨点击碎了理想,浸透了半生漂泊的苍凉。
老年听雨,是一份淡然的释怀。
僧庐下,雨落阶前,漫过时光沟壑,涤尽前尘执念,洗尽岁月铅华。
蒋捷是南宋末年的词人,早年有过一段优游生活。
南宋灭亡后,流浪天涯,四处漂泊。
这首词,从年少的欢愉,到壮年的漂泊,再到暮年的释然,道尽了人生况味,引人共鸣。
走在红尘陌上,我们都是过客。
在山水间跋涉,在风雨中自悟。
岁月磨平了棱角,时光沉淀了通透。
最终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与时光相安。
02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出生于两宋之交,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却屡遭排挤,壮志难酬。
这首词写于他被贬去职,闲居上饶期间。
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词、
少年的“愁”,是无病呻吟的遐想,是故作深沉的烂漫。
中年的“愁”,是壮志未酬的遗憾,是岁月流逝的怅惘,是历经沧桑后的无言。
岁月如流,将青丝熬成白发,将轻愁酿成浓殇。
半生漂泊,看惯了潮起潮落;几度浮沉,尝遍了世态炎凉。
说不清的心事,道不尽的惆怅,回不去的青春。
03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韦庄《菩萨蛮》
经年后,回想起在江南的那段岁月,是那么欢乐。
那时,那时青春正好,一袭单薄春衫裹着年少的潇洒与不羁。
策马奔腾,斜倚石桥,意气风发的模样,引得多少佳人芳心暗许。
在装饰着精美屏风的楼阁里,醉卧花丛,酣然沉醉。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定不会离开江南半步。
韦庄与蒋捷一样,出生于风雨飘摇的年代,历经丧乱,饱受忧患。
为了躲避战乱,他曾流寓江南,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很美好的时光。
后来他返回长安,高中进士,出使西蜀,辅佐王建,官至宰相,实现了多年的抱负。
可他的心中,却始终惦记着那个再也回不去的江南。
他笔下的江南,是被岁月反复摩挲的旧梦,是浸透了沧桑的温柔乡,是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从鲜衣怒马少年时,到白发苍颜暮年迟。
青春与欢愉,苍老在那年的渡口。
唯剩一缕执念,在岁月的春秋里泅渡。
来源:小林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