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 年《消费者报道》栏目曾发布过卫生巾对比测评名单,当时包括乐而雅、护舒宝、苏菲、娇爽、ABC、益母草、安尔乐、高洁丝、舒珊、爱护你等品牌,这些品牌的卫生巾被检测出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含量从 54.9mg/kg - 386mg/kg 不等。
近日,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发布进口食品不合格信息,一批来自中国义乌的纸质食品托盘赫然在列。
而他们不合格的原因却是跨界而来的——违规使用荧光增白剂。
说起荧光增白剂的滥用,中国消费者听到更多的可能还是卫生巾。
2014 年《消费者报道》栏目曾发布过卫生巾对比测评名单,当时包括乐而雅、护舒宝、苏菲、娇爽、ABC、益母草、安尔乐、高洁丝、舒珊、爱护你等品牌,这些品牌的卫生巾被检测出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含量从 54.9mg/kg - 386mg/kg 不等。
随着此事被报道,引发人们对荧光增白剂的关注,现在卫生巾里的荧光增白剂虽未杜绝,至少大大地收敛。
例如2025年1月上旬,澎湃新闻记者随机网购11款低价卫生巾并送检,仅发现一款夜用加长款卫生巾的吸收层检出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但正当消费者拍手相庆时,可迁移荧光增白剂的战场却悄悄转至了食品接触材料上了。
研究表明,荧光增白剂被人体吸收后,不易分解。一旦其与人体中的蛋白质结合,则会阻碍伤口愈合。并且除去它非常不易,只有通过肝脏进行酶类分解,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医学临床试验证实,荧光增白剂可使细胞产生变异性,存在致癌风险。
正因如此,世界各国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荧光增白剂的使用均有严格限制。我国也明确规定,荧光增白剂不得直接添加至与食品接触的表层,并且要确保其不会从非接触层迁移到食品中。在纸、纸板及纸制品中,目前我国未许可任何荧光增白剂用于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
但规定归规定,由于荧光增白剂让产品变得雪白漂亮,特别对二次再利用材料有着极佳修饰功能,所以不良商家滥用荧光增白剂的报道屡见不鲜。
最早关于食品材料使用荧光增白剂的报道始于2011 年,当时北京、广州、上海、西安、昆明、温州等多地媒体对当地影院爆米花桶进行调查检测,发现部分影院的爆米花桶存在使用荧光增白剂的情况。
2021 年台州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的纸吸管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存在滥用荧光增白剂现象。
2022 年 6 月 29 日,德国通过 RASFF 通报我国出口纸吸管不合格,原因是检出荧光增白剂。
2024 年苏州市食品相关产品(塑料包装、纸包装)产品质量市级监督抽查中,发现有产品荧光性物质项目不符合 GB4806.8-2022 标准的要求。
其实食品接触材料中非规使用荧光增白剂的不仅是纸质材料,包括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纺织品和橡胶材质的食品接触材料中,都有它的身影。
我国与日本等国家正在推动“非有意添加(NIAS)”原则,要求企业对增白剂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减少迁移风险。
但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企业身上,显然是一厢情愿的。作为消费者,我们是不是在选购商品时,多了解一些关于产品的数据,而不是仅仅被雪白的外表所吸引。
而我们所努力的,就是尽可能让客观的对比测评数据,被更多的消费者知道。
来源:生活小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