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五花肉还油42%!这些「素菜」吃着像喝油,你却常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4 20:15 3

摘要:而素菜里最狠刺客是干锅茶树菇,100克接近50克都是油,比猪五花还高42%

原创顾中一工作室营养师顾中一

2025年04月16日 22:20北京

1

研究发现川菜在八大菜系里抗炎成分最多,但脂肪和热量也最高!

2

其中肉菜里最高油高热的是酱爆兔花、糖醋排骨、麻辣水煮鱼、回锅肉、茶香掌中宝等,比红烧肉更肥! 推荐的肉菜名单见文中

3

而素菜里最狠刺客是干锅茶树菇,100克接近50克都是油,比猪五花还高42%

3

酱酥核桃、金沙玉米、干煸四季豆这几道素菜同样是热量、脂肪高得惊人

3

全123道川菜菜肴的营养成分数据大表,关注我后发送“川菜”可以收到~

提到中国美食,川菜的地位绝对是不可动摇的!很多人最常吃、爱吃的菜都是川菜系。

不过,川菜健康吗?提到这个,你可能有点犹豫了吧…

最近还真有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八大菜系的营养,他们发现,在每100克标准份中,川菜的能量和脂肪含量最高[1]!

可川菜也有个大优点——川菜是抗炎成分含量最多的菜系。毕竟,川菜中广泛使用的调料如花椒、辣椒、姜和蒜都含有大量的抗炎成分。

另外,对比同样热量下对应的成分时,川菜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含量最高。

这样一看,如果能选择一些能量和脂肪含量相对低些的川菜菜肴,吃川菜其实挺不错的!

可到底哪些川菜菜肴属于高热高脂刺客,哪些比较适合吃呢?

还真有一项研究,对比了整整123道川菜的成分[2]。这些菜是找来川菜大厨按照川菜标准工艺制作的,你可以认为是那种正宗川菜馆子里的做出来的配比。来看比较结果吧:

热量、脂肪双料第一

酱爆兔花

酱爆兔花

每100g热量675 kcal,脂肪70克

在123道川菜菜肴中,热量、脂肪都排第一的是酱爆兔花,100g含整整70克脂肪啊!!

插一句,要评判一道菜含有的脂肪、热量等合不合适,我们可以跟推荐的范围对比一下。

不考虑增肥或减肥的话,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和女性一天大概分别需要2150kcal和1700kcal的热量摄入。如果一天吃三顿,并且热量分配得比较平均的话,男性一顿700-750kcal,女性一顿550-600kcal还算比较合理 [3]。

而把总的脂肪供能比例控制在20%-30%是一个对维持健康比较理想的范围,换算一下的话就是轻体力成年男性和女性一天的总脂肪摄入分别在40-72克和38-57克比较合适 [3]。

那么,如果有一道菜,100g里就含70克的脂肪,那很显然是太高了!

其实兔肉是很棒的高蛋白低脂肪肉类,是“酱爆”连累了它

川菜里的“酱香味型”,用甜面酱、食盐、白糖调味,主打咸鲜带甜,而“爆”的做法,要求旺火高油温(180℃~210℃)快速烹制,还要淀粉勾芡 [4]。光看这个描述,口水就流了下来就知道热量增加幅度有多大了。

而同样是烹饪兔肉,跟酱爆兔花比,“鲜椒仔兔”的做法脂肪少了71%,“陈皮兔丁”少了74%,“生爆盐边兔”少了86%。至于冷吃兔,这份清单里没有,但我帮大家查看了一些预制菜的信息,脂肪含量大概在酱爆兔花的一半左右。

兔兔那么可爱,让我们选择用更合理的方式吃,别辜负了它~

那么脂肪第二是谁呢?你可能想不到,它竟是一道素菜:

最凶残的素菜刺客

干锅茶树菇

干锅茶树菇

每100g热量503 kcal,脂肪48克

天啦噜!

让我还原一下你在餐馆点干锅茶树菇的心路历程:营养意识很高的你,下馆子也不能不考虑平衡膳食,点完肉菜后必须要来点素菜,想到营养师说了蘑菇热量又有膳食纤维,热量又低,在菜单上一找,干锅茶树菇看着就很合适…

恭喜你,选到了川菜第一素菜刺客,里面差不多一半都是油!比五花肉还油!

真是冤啊,鲜茶树菇每100g的热量才不到30kcal,干锅做完直接干到17倍

别看茶树菇自己热量低,吸油能力还是很强的,而干锅做法则要保证所有汤汁都吸进去了才算完,换言之就是保证了油全部进到茶树菇里。而且,干锅茶树菇里其实还要放一些五花腊肉,里面煸出的油同样被茶树菇照单全收。

其他素菜刺客

如果还想来点“坚果”和“粗粮”增加膳食纤维,你可能会在川菜菜单上挑中“酱酥桃仁”和“金沙玉米”,这就成功选中了素菜刺客的第二名和第三名。

酱酥桃仁

每100g热量542 kcal,脂肪39.4克

调料:猪油、白糖、甜酱等

除了高热量,酱酥桃仁还要警惕的一点还在于,为了达到酥的效果,有些传统做法会用猪油,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大部分人平时饱和脂肪酸本身是吃超推荐限量的,如果能减少一点,对血管健康有利。

金沙玉米

每100g热量481 kcal,脂肪35.4克

胆固醇272毫克(排名第一)

调料:咸蛋黄、淀粉、油等

玉米是个粗粮不假,但这么吃简直像喝油

类似的还有这道菜:

玉米烙,把玉米裹在大量糖和油里,已经不关玉米什么事了。

另外要提醒,如果是已经患有高血脂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指南建议每日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200毫克以下 [5])要少吃“金沙玉米”“金沙红薯”这种菜,其中的“金沙”是用纯蛋黄裹在食材上制造的,胆固醇密度高。类似的还有江南名菜“蟹黄豆腐”,无论是用咸蛋黄代替还是真正用了蟹黄,胆固醇同样都很多。

干煸四季豆

每100g热量353 kcal,脂肪33.2克

大家都爱吃的干煸四季豆,也是个小刺客。

所谓干煸,是要反复翻动,把食材表面的水分煸干,但又不能过硬,当然也不能糊锅,最后让食材达到干香酥脆的境界[4]。要做到这些,不多加油是万万不行的。这不,原本脂肪含量只有0.2%的四季豆,做成干煸四季豆后脂肪含量高达33.2%。

吃这些

热量不超标有多难?

对于这些热量刺客,我知道你想说,“我又不是自己吃一整份菜”。但说个扎心的事实,上面说的只是每100g菜肴的热量,实际上以前的调查发现餐馆一份菜250-300克左右已经算是比较小份的了 [6]。

算一笔账:

如果你和一位朋友俩人一起下馆子,点了两道上述高脂高热菜肴,以及一人一碗米饭,就算那个馆子给菜量比较小,一个人这一餐的热量摄入能达到惊人的 1700 kcal左右。

如果是3个人,点两道菜,并一人一碗米饭,平均下来一个人也会摄入 1200 kcal左右。

除非4个人点2道菜而且不额外吃主食,才能勉强把热量控制在 750 kcal。

怎么办

不过当然,川菜菜肴也不是都这么高热,如果你点的菜肴每100g的热量能控制在250kcal以下,3个人点2道菜和2碗米饭分着吃,那热量平均下来还算比较合理(差不多650kcal)

这样菜有吗?还真有:

还不错的菜

肉菜

给大家筛选了一些每100g能量低于250kcal,脂肪少于20克,盐(以钠量换算)少于3克,蛋白质含量高于6克的菜肴,这些肉菜符合条件:

黄焖鸡、粉蒸牛肉、竹笋烧牛肉、干锅鸡、干烧鱼、红袍带鱼、鲜熘鸡片、韭香小河虾、豆花鲜鱼片、藿香鲈鱼、生爆盐边兔、魔芋烧鸭、砂锅鱼头、大蒜烧鲶鱼、雪豆煨猪手、石锅山药鸡煲、芋儿黄喉烧鸡、酸菜鱼、水煮牛肉、清蒸草鱼、酸汤滑肉、白果炖鸡、芙蓉鸡片、飘香耗儿鱼

怎么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了吗?

素菜

麻婆豆腐不错。

至于素菜里面,综合来看麻婆豆腐其实还不错。

每100克热量182 kcal,脂肪13克,提供7.4克蛋白质,钠含量大概相当于3克盐,还提供117毫克的钙,在满足口味、营养和热量适中几个方面都还行。

减肥能点的素菜

还有几道素菜减脂人群吃也没问题——姜汁豇豆、椒麻春笋、泡椒双耳和开水白菜,在饭馆菜肴里是优秀的清淡选择。

酸辣粉怎么样?

还有大家最爱的酸辣粉,每100g热量119kcal,跟同重量的米饭差不多。

由于制作粉丝粉条类食品有个“先热后冷”的特殊工艺,导致直链淀粉部分转化为抗性淀粉,成品的血糖指数还是比较低的

但缺点是这种食物蛋白质含量特别低,还要注意搭配优质蛋白。

高钠刺客

最后再给大家看一些高钠刺客,123道川菜里的高钠前5名是:

樟茶鸭(每100g里11克盐)

香酥鸭(每100g里10克盐)

东坡肘子(每100g里10克盐)

四川什锦泡菜(每100g里8克盐)

酥肉汤(每100g里8克盐)

太可怕了,100g菜里的盐就是全天限量的2倍以上了,大家还是注意少点这些吧!

尤其是什锦泡菜这个,很多时候作为套餐里小菜或者开胃小盘赠送,不知不觉其实也能吃不少

你下馆子的频率是多高?最常点哪些菜?

参考资料:

[1] Zhao W, Jia Z, Shi H. Nutrition and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ices of the eight major cuisines of China. BMC Nutr. 2025 Mar 27;11(1):63.

[2] 邓红, 贾洪锋, 彭毅秦, 等. 四川地区经典川式菜品营养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1(6): 682-690.

[3] 中国营养学会. (2023).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川菜烹饪工艺: SB/T10946—2012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 北京: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3.

[6] Roberts S B, Das S K, Suen V M M, Pihlajamäki J, Kuriyan R, Steiner-Asiedu M et al.Measured energy content of frequently purchased restaurant meals: multi-country cross sectional study BMJ 2018; 363 :k4864

来源:营养和医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