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们都往城外跑的时候,咱们反其道而行之,去城里参观一下不那么热门的博物馆,也是不错的创意。
本来,五一放假这几天想去八达岭长城看看。
知道爬长城的人多,但我们想得也很好:
早上早一些起来,直接开车过去,在景区开放之前就到停车场。
这样,肯定要比从城里坐公共交通过来的游客早。
那些外地的旅游团,应该也不会连夜过来。
所以,做第一批进入景区的游客,一定会清静一些。
问了AI,也是这么说的。
不过,刷了刷新闻和一些自媒体,知道像我们一样聪明的人有很多。
聪明人多了,也就变成了普通人,不堵也就变成了堵。
据说景区已经预警了,预约的人数太多,都建议不要去了。
那我们也就不再凑这个热闹,等淡季了再说。
儿子说,有一个鲁迅博物馆不错,值得一去。
北京小众的博物馆多,这些年也参观过几个,大多不会让人失望。
在人们都往城外跑的时候,咱们反其道而行之,去城里参观一下不那么热门的博物馆,也是不错的创意。
坐地铁从阜城门站下车,不远就是北京鲁迅博物馆。
途经青塔胡同,好熟悉的名字,不知道和鲁迅相关的文字里是不是提到过。
其实,鲁迅先生的故居就在青塔胡同的东边,应该算是相邻。
博物馆的范围要比鲁迅故居大很多,需要沿宫门口二条向前也就是向东走几步,远远地看到有人排队,那就是了。
博物馆的正门朝南,排队的人不多,也不用提前预约,刷身份证即可进入。
进入大门,正对着的是一座鲁迅先生的塑像,并不是很大,一些游客在那里照相。
没有前去挤,而是出来后补了几张没有游客的照片。
大门的右手边,是鲁迅书店。
里面大多是一些颇有历史味道的书籍,但并不限于鲁迅先生本人的作品。
没有细看,循着解说的声音,左转至书店的深处,原来是在播放纪录片《先生鲁迅》。
屏幕前是一条长桌,两边摆满了椅子,旁边还有长凳,周围是书。
有几位游客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看记录片,我们捡了一条角落里的长凳坐下。
掏出手机拍了一张照片,由于带着“咔嚓”的声音,显得很不礼貌,引人侧目,所以没敢再拍。
视频正讲到鲁迅与许广平恋爱的那一段,我是看过《鲁迅全集》的,《两地书》自然也看过。
但毕竟看得不仔细,对一些背景也了解不够,所以对他们的感情发展脉络一直搞不太清晰。从他们两个人的信中,似乎也看不到一个明确的界限。
视频对此有所介绍,或可解惑。
印象较深的,面对鲁迅对两个人感情之间的犹豫和退缩,许广平说了一句“神未必这样想”。这句话是有出处的,首先,句子是来自于英国诗人勃朗宁的一首诗,写的是一对恋人因为男人年长很多而不敢在一起。
最后女人委身于不爱的人,男人和一位女伶交往。
这样,四个人都很不幸,违反了神的意思。
另一个,鲁迅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这首诗,所以许广平用以回答。
我以前不知道这个典故,听起来颇有收获。
视频很长,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完的,不如回头从网上去看。
所以,我们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鲁迅书店。
正对着大门,鲁迅塑像的后面,是鲁迅生平陈列馆。
这应该是整个鲁迅博物馆最重要、最关键、最精华的部分。
本以为里面的空间不大,没想到进去之后相当宽阔。
而且,地下还有整整一层!
生平展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从绍兴(1881-1898),南京(1898-1902),日本(1902-1909),北京(1912-1926),厦门(1926-1927),广州(1927),上海(1927-1936)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平。
这是鲁迅的父母。
这是寿镜吾老先生。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这样的胸怀,不愧为“民族魂”。
生平陈列馆的出口西侧,出来后的右侧这个叫“前哨”的展馆,介绍的应该是鲁迅先生和新月派诗人的相关内容。
鲁迅故居正对着生平陈列馆的出口,是一座并不大的四合院。
这个四合院是鲁迅亲自设计改建的,院内有两株先生亲手植下的丁香树。
四合院的三间北房应该是正屋,中间是堂屋,东屋是鲁迅母亲的卧室,西屋是鲁迅先生的原配朱安的卧室,比较特别的是堂的北面又接出来了一小间,被称为“老虎尾巴”,是鲁迅的工作室兼卧室。
四合院的南侧是会客室,西侧是厨房,这些都不能参观。
东侧是女工的住所,里面有一些关于故居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大概花了两个多小时,把博物馆匆匆参观了一遍。
在人满为患的著名旅游景点之外,能找到这样僻静又涨知识的去处,也是一件乐事。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
来源:明珠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