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个月,读完了15本书,开了48本书,就是48本书都翻开看了看,只是其中15本被我完整地读完了。这15本书分别是《排毒吧!大脑》,《内容即品牌》,《从零开始稳稳赚》,《金钱的属性》,《一人公司》,《抗老生活》,《逃离缅北》,《管好四笔钱》,《半小时漫画经济学》
01
上个月,读完了15本书,开了48本书,就是48本书都翻开看了看,只是其中15本被我完整地读完了。这15本书分别是《排毒吧!大脑》,《内容即品牌》,《从零开始稳稳赚》,《金钱的属性》,《一人公司》,《抗老生活》,《逃离缅北》,《管好四笔钱》,《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焦灼的中年女性,去考证》,《哈利布朗的永久投资组合》,《权力为什么只为某些人所拥有》,这本书我写过书评如何拥有更多的权力?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权力,权力是争来的不是等来的,《东方美女病》,《大脑逆龄指南》,《余华文学课》。
我看书不喜欢看完一本再看一本,就像大部分人吃饭一样,很少有人吃完一盘菜再去吃另一盘菜(除了个别吃播会全部吃完一个种类的食物再去吃另一个种类,也是蛮神奇的),大家几乎都是每盘菜都会尝几口,好吃的先吃完,不好吃的有时候能全消灭掉,有时候就会剩下不少。
我会同时开好几本书,哪本好看就会一口气看完哪本。因为阅读量比较大,所以基本十分钟内,我就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个什么水平,这本书值不值得我读下去,如果不值,就果断弃书看另外一本。
02
很多朋友知道我现在在番茄小说上连载一本科幻小说,《连脑理论》,是一本关于科幻的梦境产生机制的小说,小说的设定基于我自己的上百个真实梦境,详见《我把我之前做过的梦写成了一本小说?写网文小说难吗?需要具备什么?》目前已经更新了近5.5万字了。
就像余华老师说的,
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的双向作用,一方面,无论是现实的写作还是超现实的写作,是事实的还是变形的,都应该在现实生活里有着扎实的支点
余华
虽然是科幻小说,但为了让小说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有支点,为了让身为脑科学家的主人公在小说中显得不降智,我也在看很多的大脑科学、神经科学的科普书,也会经常和神经外科的医生朋友聊天,讨论我的小说的某些细节设定是否符合逻辑。
让我觉得很乐呵的是,有几个朋友在读了我小说开头后问我“连脑才能产生梦”不会是真的吧。
所以第一本要推荐的上月阅读的书叫做《大脑逆龄指南》:
《大脑逆龄指南》是一部将前沿脑科学与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科普佳作。作者克里斯汀·威勒米尔博士以神经生物学研究为基石,结合临床案例与通俗的类比,揭示了大脑衰老的机制,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逆龄”策略。
这本书帮我提供了一些可以补充进小说中的脑科学知识,以及例如神经反馈疗法、高压氧疗法等有趣的提升大脑功能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也学到了如何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提高认知健康,保健大脑的妙招。书中颠覆了“大脑衰老不可逆”的传统观念,通过神经发生(neurogenesis)的研究指出,即使成年后,人类仍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促进海马体生成新神经元,从而改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
所以,如果你希望可以让你的大脑保持“年轻”,可以让你的父母免受认知功能损伤的问题,可以让你的孩子从小锻炼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大脑,还是非常推荐一读的。
03
最后,重磅推荐的是余华老师的文学课首作,《余华文学课:九岁的委屈和九十岁的委屈》,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评论集,更是一场关于阅读、写作与生命的深刻对话。
书中,余华以作家与读者的双重身份,拆解了60余部中外经典名作的精髓,用敏锐的洞察力与共情力,为读者架起了一座通往文学内核的桥梁。
我不敢说我作为一个作家怎么好,但作为一个读者,我非常优秀。
余华
我的小说写作过程,其实可以主动感觉到有非常多的小说家在影响我的叙事方式,比如我会有很多的细节描述,我会喜欢通过看似无关紧要,好像刚刚出场的小人物的对话来推动主角的登场,我会希望不单单是讲述一个科幻故事,还有我的一些哲学思考,对生命、对死亡、对愧疚、对喜悦、对虚无、对意义的思考。
而通过余华老师的文学课,我可以多一种欣赏文学的视角。
来源:炙鸮羞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