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0日,一份财报信息迅速引爆互联网——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已恢复中国国籍。之前,2022年发布的年报尹志尧此时仍是美国国籍,而根据业界说法,而2023年报中,因为国籍更换正在变更期间,所以没有显示。
文/杨宇
大洋彼岸的中国正在成为科学家们的乐园。
4月20日,一份财报信息迅速引爆互联网——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已恢复中国国籍。之前,2022年发布的年报尹志尧此时仍是美国国籍,而根据业界说法,而2023年报中,因为国籍更换正在变更期间,所以没有显示。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第8条规定,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的人,其申请经批准取得中国国籍后,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
尹志尧/图源:百科
这意味着,尹志尧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了中国国籍。
美国优先背景下的“美国人”条款公开信息显示,尹志尧于2004年回到上海并创办了中微公司,是中国半导体设备领域头部企业之一。2004年至今,尹志尧担任中微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
就尹志尧进行国籍变更的原因,业内普遍猜测与2022年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对华出口限制措施当中的“美国人”条款有关。
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公布一系列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包括所有美方人员都必须申请许可,才能在中国芯片业工作。
美国商务部发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规,其中“美国人”条款规定,未获许可的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不得支持中国境内先进半导体技术(如14纳米以下制程)的研发或生产,否则面临民事或刑事处罚。
此外,在去年2月,美国国防部网站发布公告称,以2021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1260H节的法定要求为基础,针对在美国直接或间接营运的“中国涉军企业”名单进行了更新,新增了11家中企,其中就包括中微公司。根据相关规定,被列名实体将会受限于相关实体禁令或商品和服务禁令, 且与其他企业的正常商业合作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随后在2024年8月,中微公司宣布,已向美国法院正式提交诉状,起诉美国国防部将其列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CMC)的决定。12月18日,美国联邦公报官网最新发布的文件显示,美国国防部已于12月13日将中微公司从中国军事企业清单(CMC清单或1260H清单)中移除。
在此背景下,尹志尧作为中微公司核心决策者,若保留美籍将无法继续主导公司技术研发。国籍变更是规避政策风险、确保公司运营连续性的必要选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尹透露,他家四代人都是归国科研人员,回归祖国是多年夙愿。同时,中微公司的战略调整,中微公司在2023年至2024年间对美籍核心技术团队进行了多轮调整:2023年8月,杜志游、麦仕义等三名美籍核心技术人员退出研发岗位;2024年9月,倪图强、杨伟等美籍高管辞去技术职务,但仍保留其他职位。
此举旨在减少对美籍人才的依赖,强化本土技术团队的自主性。
可以看到,美国政府在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对相关行业进行了实行了严密的打压政策,虽然中微公司暂时从清单种移除,但对一些行业的控制仍在严密进行中。
消失的华裔科学家王小峰几乎与尹志尧更换国籍前后,美国华裔科学家王小峰处于失联状态。
2025年3月2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突击搜查了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王晓峰及其妻子马念丽位于伯明顿和卡梅尔的两处住所,并搬走多箱“证物”。
公开信息显示,王晓峰自2004年起进入印第安纳大学任职,在被FBI调查前突被解雇。遭解雇前是卢迪信息、计算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系统安全和数据隐私,特别是有关移动通信、云计算和人类基因组的安全问题。在该校任职期间,他主导的研究项目获得近2300万美元资金,他还担任该校安全与隐私研究中心主管。马念丽则是该校图书馆首席系统分析师兼程序员。
FBI和校方均未对搜查、解雇给出正当理由。同时,FBI拒绝回答王晓峰夫妇是否被拘捕,以及是否有地方法院签发了逮捕令,二人目前情况不明。美国司法部没有回应寻求相同信息的电子邮件。
前美国白宫首席信息官、网络安全公司Fortalice Solutions创始人特里萨·佩顿(Theresa Payton)4月1日在X平台上说,王晓峰到底在哪儿,仿佛美剧《黑镜》和《犯罪现场调查》的结合体:网络大师消失,FBI突袭,大学却在装傻。
到目前为止,所有与王晓峰夫妇联系的尝试都失败了。
美国知名科技博客媒体Ars Technica指出,王晓峰20年间发表了诸多有关密码学、隐私和网络安全的学术论文,可现在却失去了联系,他的教授资料、电子邮件帐户和电话号码被他的雇主印第安纳大学“悄悄”删除,他的住所还遭到FBI搜查,没有人知道原因。
美国独立政治新闻网站TPM创始人兼主编乔什·马歇尔(Josh Marshall)认为此事似乎与所谓的“间谍活动”扯上了关联。因为王晓峰处于计算机科学、密码学、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位置,这些技术对高端产业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华人科学家出现归国潮在尹志尧更换为中国国籍和王晓峰在美国失联背景下,美国华人科学家出现了归国潮。
2024年年以来,在不足一年时间内,已有近20位顶尖科学家回国,他们大多集中在数学、物理学等领域,其中绝大多数是离美归国。他们包括,普林斯顿核聚变专家刘畅和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胡懿娟回归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家和区块链专家陈婧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多模态人工智能大咖齐国君扎根西湖大学,AI製药领域重量级学者符天凡加盟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博士后潘林枫加盟上海交通大学,癌症科学家孙少聪加盟首都医科大学,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沪东落地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等等。
近年来回归重量级科技人才
分析认为,越来越多中国籍学者选择回归中国,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为招募顶尖科学家,在薪酬、补助和实验室等方面推出更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另一方面则与华人科学家在海外受针对的危机感加重有关。就连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联邦政府大幅削减科研预算,“美国最聪明的人才即将离开”。
近期以来,美国政府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加大了对华人科学家的“推力”。《自然》杂志日前发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美国科学家中,有75%的人表示正在考虑离开美国。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针对科学家的一系列颠覆性政策,影响到美国科研体系的核心。
与此同时,中国对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科研人员吸引力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社会崇尚科技创新,既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也对创新高度包容,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投入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自2020年以来增长近40倍。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8.3%。目前研发经费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近期以来的海归学者中,超过75%都是从美国返华,更显示出中美之间的推拉张力愈发加大。
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等政策限制人才流动,反而加速了华裔科学家的回归。例如:截至2024年,62%的在华美籍芯片科学家选择放弃美籍或离职,其中超40%加入中国本土企业;2023年华裔科学家回国人数同比激增58%,集中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
根据《中国科学报》数据,2019-2021年间有3878名华人科学家从美国科研机构回国。2020-2024年,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从18,805人增至32,511人,占比从16.9%跃升至27.9%,首次超过美国(同期美国从36,599人降至31,781人)。
中国产业链与政策支持的双重引力在归国潮的背后,还有中国对高科技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资本支持。
在芯片产业链自主化背景下:中国已形成从芯片设计(华为海思)、制造(中芯国际)到设备(中微、北方华创)的完整链条,刻蚀机国产化率从不足5%提升至35%(预计2025年)。
在自主产业背景下,同时又加大政策和资本支持。
科创板允许亏损企业上市,并对高研发投入企业提供税收减免。中微公司研发费用从2019年的4亿元增至2024年的24.5亿元,年均增速超90%;
尹志尧的回归被视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本土化进程的标志性事件,激励更多人才投身自主创新。中微公司2024年营收突破90亿元,刻蚀设备收入占比80%,进入台积电、三星5纳米产线,直接挑战应用材料等国际巨头。
有评论认为,尹志尧的选择折射出中美科技竞争的核心逻辑——技术封锁无法阻挡人才与产业的自主化趋势。中国通过政策支持、产业链完善和宽容的创新环境,正重构全球科技人才的流动格局。《经济学人》评论认为:“芯片战争的核心不是光刻机,而是人心。”
未来,随着更多“尹志尧们”的回归,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或将迎来质的飞跃。
适合企业董监高、品牌公关、法务及合规部门人员加入,会不定期举办活动
来源:反做空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