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短信,赵刚目光一滞,手指微微颤抖着点开那条短信。窗外的雨滴敲打着玻璃,像是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叩问他的心事。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场千里迢迢的奔波,竟会揭开一个让他泪流满面的秘密。那是一段被岁月掩埋的情谊,是一份超越血缘的牵挂,而这一切,都要从那个意外的电话开始……
01
三月的风中夹杂着若有若无的细雨,赵刚站在公司后院里,一边检查刚运来的建材,一边听着工人们吵吵嚷嚷地讨论午饭去处。
他今年四十八岁,退伍已有二十年,可站在那里的身姿依然挺拔如松,仿佛军营里的习惯已经渗透进了他的骨髓里,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老板,这批砖有点问题。"一个工人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块砖头,脸上带着犹豫的神色。
赵刚接过砖头,仔细端详了几秒,脸上露出一丝不悦:"问题大了,这不是我们要的那种。给我打电话给陈经理,就说这批货我们不要了,要么换货,要么退钱。"
正说着,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赵刚掏出手机,看了一眼屏幕,是个陌生号码。他皱了皱眉,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喂,哪位?"
"老赵,是我,王海。"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仿佛是从记忆深处被挖掘出来的。
赵刚愣了一下,随即眼前浮现出一张年轻的脸庞,那是他当年在部队里的战友,一个瘦高个子,说话时总是喜欢眯着眼睛。
"海哥!真是你啊,这么多年了,你小子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赵刚的声音一下子高亢起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不是有事嘛,"王海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平淡,"我儿子要结婚了,下个月十五号,你要是方便,就来瞅瞅。"
赵刚的心猛地一颤。王海的儿子,那个他只在照片上见过的小男孩,已经长大到可以结婚的年纪了。时间过得真快啊,恍如隔世。
"在哪里办?"赵刚问道。
"在老家,甘州。"
赵刚心里盘算了一下,从自己所在的城市到甘州,开车至少需要三天时间,单程就有一千五百多公里。但他丝毫没有犹豫。
"行,我一定去!给小海子添份喜气,这是大事!"
王海似乎有些意外,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那行,到时候你来了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
挂了电话,赵刚站在那里出神。王海,他们曾经形影不离的战友,退伍后各自回到家乡,联系逐渐减少,最后竟然十几年没有见面了。但那段军营岁月里结下的情谊,却像是一颗种子,埋在心底最深处,从未消失。
晚上回到家,赵刚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相册。翻开,里面是他和战友们的合影,有野外训练时的,有休息时的,还有那次他们连队获得嘉奖时的合影。他的目光在一张照片上停留——照片上,他和王海并肩站着,两人都穿着军装,年轻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小王,我得去一趟甘州。"赵刚对正在厨房忙碌的妻子说道。
"甘州?那么远干嘛去?"妻子从厨房探出头来,疑惑地问。
"我战友的儿子结婚,我得去参加。"
"啊?有必要吗?这得开车开多久啊?"妻子有些不解,"打个电话送份礼不就行了。"
赵刚摇摇头:"不行,这是海哥,当年在部队里,咱们关系最好的那个。他儿子结婚,我必须得去。"
见丈夫态度坚决,妻子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叮嘱道:"那你开车小心点,别累着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赵刚开始准备礼物。他专门去了趟商场,给王海的儿子和未来儿媳各买了一件贵重的礼物。然后,他又去银行取了六万块钱作为随礼。妻子知道后大吃一惊。
"你疯了吧?六万?这也太多了吧?"
赵刚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海哥的儿子就这一个,结婚是人生大事,我这点心意算啥。再说了,当年在部队里,要不是海哥,我早就不在了。"
妻子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丈夫的性格,一旦决定的事情,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赵刚把车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一遍,还准备了一些路上可能用到的应急物品:备用轮胎、工具箱、几瓶水和一些干粮。一切准备就绪,他心满意足地回到家中,早早地上床休息,为明天的长途旅行养精蓄锐。
02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赵刚就起床了。他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毕,换上一身舒适的衣服。妻子也早早起来,给他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路上小心,到了给我打电话。"妻子站在门口,看着丈夫把行李放进车里,叮嘱道。
赵刚笑着点点头:"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赵刚朝妻子挥了挥手,驶出了小区。
刚上高速公路,天色已经大亮。赵刚打开收音机,随着音乐轻轻哼唱着。虽然知道路途遥远,但心里却充满了期待和愉悦。二十年了,他终于要见到王海了,还有那个只在照片上见过的侄子。不知道他们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中午时分,赵刚在一个服务区停下来吃午饭。他伸了个懒腰,感觉身体有些疲惫,但精神状态还不错。找了家餐厅,点了份简单的套餐,边吃边看窗外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
一对老夫妻走进餐厅,看上去很是疲惫。老人拄着拐杖,步履蹒跚,老太太则搀扶着他,小心翼翼地找了个位置坐下。赵刚注意到老人的手在发抖,夹菜时几次都没有夹住。
看到这一幕,赵刚不由自主地站起身,走了过去。
"老人家,需要帮忙吗?"
老人抬起头,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格外明亮。他笑了笑:"不用了,小伙子,谢谢你的好意。"
赵刚观察到老人身旁放着一个行李箱,似乎也是在旅行。
"老人家,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啊?"赵刚好奇地问道。
"去参加孙子的婚礼,在甘州。"老人回答道,"我这把老骨头啊,坐长途车太受罪了,但孙子结婚,总得去捧个场。"
"甘州?"赵刚一听,顿时来了兴趣,"真巧,我也是去甘州。如果不嫌弃的话,我可以带你们一起去。我开车去,比坐长途车舒服多了。"
老两口面面相觑,有些犹豫。
"小伙子,你是做什么的?"老太太警惕地问道。
赵刚笑了:"我是去参加朋友儿子的婚礼的。您看我这样子,像坏人吗?"
或许是赵刚的真诚打动了他们,老人家终于点了点头:"那就麻烦你了。"
就这样,赵刚多了两位旅伴。老人叫张福,老太太姓李,两人都是甘州本地人,为了孙子的婚礼千里迢迢赶回老家。一路上,张老爷子讲了很多关于甘州的故事,让赵刚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
傍晚时分,他们在一个小城市住下了。赵刚帮助老两口安顿好,然后去附近找了个地方吃晚饭。饭后,老爷子非要请赵刚喝酒,说是感谢他的帮助。
"小赵啊,你这人真不错。现在这社会,肯帮陌生人的不多了。"老爷子端起杯子,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
赵刚摆摆手:"老人家别这么说,举手之劳而已。"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开了家小建材公司,虽然不大,但也够养家糊口了。"赵刚谦虚地说道。
"那你这次去甘州,是参加什么婚礼啊?"
"我一个战友的儿子结婚,我们当年在部队里关系很好,这次他儿子结婚,我得去捧个场。"
老爷子听到"部队"二字,眼睛一亮:"哦,你当过兵啊?我年轻的时候也当过兵呢!"
两人一下子找到了共同话题,聊得格外投机。酒过三巡,老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袋,递给赵刚。
"小赵,这个你拿着。"
赵刚接过来一看,是一枚古旧的平安符,看样子已经有些年头了。
"这是什么?"
"平安符,我们村里的老祖宗留下来的,说是能保佑人平安。我带了几十年了,一直平平安安的。现在我把它送给你,算是感谢你帮助我们老两口。"
赵刚连忙推辞:"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老爷子坚持道:"你就收下吧,我看你人不错,这平安符跟着你,准能保你一路顺风。"
见老人家坚持,赵刚只好收下了,将平安符小心地放进了口袋里。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继续前行。路途虽然遥远,但有了老两口的陪伴,赵刚倒也不觉得无聊。老爷子知道很多老故事,讲起来绘声绘色,让赵刚听得入迷。而老太太则带了很多自己做的小点心,路上时不时地拿出来分享。
第三天下午,他们终于到达了甘州。这是一座并不算繁华的小城,街道不宽,两旁的建筑也不算高大,但处处透着一种古朴的气息。
赵刚先送老两口到了他们的住处,一个安静的小院子。临别时,老太太塞给赵刚一个纸包,里面是她亲手做的点心。
"小赵,谢谢你这一路的照顾。"老两口站在院子门口,满脸感激地说道。
赵刚笑着挥挥手:"老人家客气了,我也很高兴认识你们。等参加完婚礼,我再来看你们。"
离开老两口的住处,赵刚给王海打了电话。电话很快接通了,王海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激动。
"你到了?在哪儿呢?我去接你!"
赵刚报了个地名,然后在路边等待。不一会儿,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了他面前,车窗摇下,露出一张熟悉又陌生的脸。
"老赵!"
"海哥!"
两人一见面,立刻紧紧拥抱在一起。二十年的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份战友情却丝毫未减。
"你这一路辛苦了,"王海拍了拍赵刚的肩膀,"走,先回家,我老婆早就做好饭等着呢。"
王海的家在城郊,是一栋不大但很整洁的二层小楼。院子里种了些花草,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进门后,赵刚见到了王海的妻子李芳,一个看起来温柔贤惠的中年妇女。她热情地招呼赵刚,让他感到宾至如归。
"海子呢?"赵刚环顾四周,没有看到新郎的身影。
"他和未来儿媳妇去置办婚礼用品了,晚上回来。"王海解释道,"你先休息休息,晚上他们回来,咱们一起吃个饭。"
吃过晚饭,赵刚终于见到了王海的儿子王小海和未来儿媳张丽。王小海长得很像年轻时的王海,高高瘦瘦的,说话时也喜欢眯着眼睛。张丽则是个漂亮的姑娘,看起来文静又懂事。
酒桌上,赵刚了解到王小海是在大学里认识张丽的,两人相恋多年,感情一直很好。现在王小海在当地一家银行工作,张丽是学校的老师,两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已经安排得井井有条。
"赵叔叔,谢谢您能来参加我的婚礼。"王小海举起酒杯,真诚地说道,"我爸常常跟我提起您,说您是他最好的战友,最信任的朋友。"
赵刚笑了笑:"你爸这人就是嘴上不说,心里记着呢。当年在部队里,要不是你爸,我早就不在了。"
王小海好奇地问道:"赵叔叔,您能跟我讲讲您和我爸在部队里的故事吗?"
赵刚看了一眼王海,后者微微点了点头。于是,赵刚开始讲述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
"那是一九九二年的冬天,我们连队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要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里穿越一片高山森林。那天晚上,天气突变,风雪交加,能见度几乎为零。我们被迫分散行动,我和你爸一组……"
赵刚娓娓道来,讲述着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讲述着他和王海如何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相互扶持,最终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
"如果不是你爸,我早就被冻死在那片森林里了。"赵刚的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他背着我走了整整一夜,硬是把我带出了那片鬼地方。"
王小海听得入迷,眼中满是敬佩。张丽则悄悄地拿出手机,记录下赵刚讲述的故事。
"赵叔叔,您和我爸的友情真令人感动。"王小海由衷地说道。
赵刚笑了笑:"这就是军人的情谊,生死之交啊。"
晚上,赵刚住在了王海家的客房。躺在床上,他回想着今天见到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满足。这一路的奔波,值得。
03
婚礼定在下午两点开始,但从早上九点起,王海家就开始忙碌起来。亲朋好友陆续到来,帮忙张罗各种事宜。赵刚也加入其中,和大家一起布置婚礼现场。
"赵哥,这个横幅挂哪儿啊?"一个年轻人抱着一卷红色的横幅问道。
赵刚看了看现场,指了指门口:"挂在正门上方,让所有来宾一进门就能看到。"
王海在一旁笑道:"瞧瞧,我这兄弟一来,立马就当起了指挥官。"
赵刚也笑了:"当了那么多年兵,这指挥的毛病改不了了。"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军营。
中午时分,宾客越来越多,婚礼现场人声鼎沸。赵刚注意到,来的人中有很多是当地的名流和官员,看来王海在这座城市里的地位不低。
"海哥,看不出来啊,你在这儿挺有面子的嘛。"赵刚打趣道。
王海摆摆手:"都是些老朋友,给个面子来捧场而已。对了,你那随礼的事,不用着急,等婚礼结束后再说。"
赵刚点点头,并没有多想。
下午两点整,婚礼正式开始。新郎新娘身着华丽的礼服,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走向舞台中央。主持人是当地一家电视台的名嘴,把整个婚礼氛围烘托得热烈而感人。
赵刚坐在前排,看着王小海那张激动的脸,不禁想起了当年的王海。时光荏苒,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军人,如今已经是儿子成家的父亲了。
婚礼进行到一半,主持人突然宣布:"下面有请新郎的父亲王先生上台讲话。"
王海整了整衣服,走上舞台。他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赵刚身上。
"今天是我儿子的大喜日子,首先要感谢各位亲朋好友的光临。"王海的声音有些哽咽,"特别要感谢一位从一千五百多公里外赶来的老战友,他就是赵刚,我当年在部队里最好的兄弟。"
全场的目光都转向了赵刚,掌声雷动。赵刚有些不好意思,冲着大家挥了挥手。
"赵刚,请你上台来。"王海邀请道。
赵刚有些意外,但还是站起身,走上了舞台。
"大家好,我是王海的战友赵刚。"赵刚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然后转向王海,"海哥,你儿子结婚,我肯定得来啊。"
王海紧紧握住赵刚的手,眼中含着泪水:"谢谢你,兄弟。"
赵刚也回握住王海的手,两人相视而笑,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他们又回到了当年那个艰苦而又充满激情的军营。
婚礼结束后,是盛大的宴会。宴会上,赵刚终于找到机会,将准备好的礼物和现金交给了王海。
"海哥,这是给小海子的礼物,还有这六万块钱,是我的一点心意。"赵刚将一个精心包装的礼盒和一个红包递给王海。
王海接过礼物,然后将红包打开看了一眼,顿时愣住了。他眨了眨眼睛,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数字。
"老赵,这……这也太多了吧?"王海的声音有些颤抖。
赵刚拍了拍他的肩膀:"海哥,你儿子就这一个,结婚是人生大事,我这点心意算啥。再说了,当年你救了我一命,这钱怎么算都是我欠你的。"
王海眼圈红了,他紧紧握住赵刚的手,声音哽咽:"兄弟,你这是帮我大忙了,我儿子能有你这样的叔叔,是他这辈子的福气。"
赵刚也笑了,说:"海哥,咱都是当兵的,这点小事算啥。"
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宾客们陆续离开,只留下最亲近的人继续畅谈。赵刚和王海坐在角落里,喝着酒,回忆着当年的往事,说着这些年各自的经历。
"海哥,你这些年过得怎么样?"赵刚问道。
王海叹了口气:"说实话,退伍后的几年挺难的。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愿意去找关系,只能自己创业。开过小商店,做过推销,赔了不少钱。后来通过一个老战友的介绍,去了一家国企当保安,慢慢熬到了保安队长。再后来,遇到了贵人,得到了一次机会,这才有了现在的小日子。"
赵刚点点头:"我也差不多,刚开始也是各种碰壁。后来靠着在部队里学的一点技术,去了一家建材厂当工人,慢慢攒了点钱,才开了现在这个小公司。"
两人谈笑风生,仿佛那二十年的分别从未存在过。
夜深了,赵刚在王海家住了下来。这一晚,他睡得格外香甜,梦里还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和汗水的军营。
第二天一早,赵刚就准备告辞了。尽管王海极力挽留,但他还是婉拒了。
"海哥,公司那边还有事要处理,我得赶回去。"赵刚解释道。
王海理解地点点头:"那我送你。"
在出发前,王小海和张丽特地来送行,对赵刚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
"赵叔叔,谢谢您能来参加我们的婚礼。"王小海握着赵刚的手,真诚地说道。
赵刚笑了笑:"小海子,你以后要好好对待丽丽,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空带着丽丽去我那儿玩,叔叔给你们当导游。"
王小海和张丽都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感激和敬意。
就这样,赵刚踏上了返程的旅途。这一次,他没有带老人家,车里只有他一个人。但他并不感到孤单,因为这几天的经历,已经给他带来了满满的温暖和感动。
04
返程的路上,赵刚心情愉悦,一路哼着小曲。这次旅行虽然辛苦,但见到了老战友,参加了侄子的婚礼,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一天的行程很顺利,天气晴朗,道路通畅。晚上,他在一家小旅馆住下,早早地休息,为明天的旅程养精蓄锐。
第二天一早,他继续上路。虽然途中遇到了一些小插曲——导航出了问题,让他绕了一段冤枉路;车胎也不知道被什么东西扎了,不得不更换——但总体来说,旅程还算顺利。
到了晚上,他又找了家旅馆住下。躺在床上,他回想着这几天的经历,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拿出手机,给妻子发了条信息,告诉她自己明天就能到家了。
第三天,天气突变,开始下起了大雨。雨水拍打着挡风玻璃,雨刷器不停地摆动着,但视线依然很差。赵刚不得不放慢车速,小心翼翼地行驶。
突然,他想起了那枚平安符。老爷子说它能保佑人平安,现在这种糟糕的天气,或许真的需要一点额外的保佑。赵刚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掏出平安符,挂在了后视镜上。
"老爷子,希望你的平安符真的有用。"他自言自语道。
就在这时,一辆大货车从对面驶来,似乎是因为雨天路滑,车子有些失控,朝赵刚这边冲了过来。
赵刚心一紧,迅速打方向盘,将车子转向路边。千钧一发之际,货车擦着他的车身呼啸而过,只差几厘米就要撞上。
"呼——"赵刚长出一口气,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他看了一眼挂在后视镜上的平安符,心中暗暗感谢那位素不相识的老人。
"老爷子,你这平安符还真灵啊。"赵刚自言自语道,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雨渐渐小了,道路也变得清晰起来。赵刚继续前行,小心谨慎地驾驶着。几个小时后,他终于看到了熟悉的城市轮廓。这一趟千里之行,即将划上句号。
傍晚时分,赵刚终于回到了家。他把车停好,拿出行李,疲惫但满足地推开了家门。
"回来啦?"妻子迎了上来,接过他手中的行李,"路上顺利吗?"
赵刚点点头:"挺顺利的,就是回来时遇到了点小险情,不过没事。"
他没有细说那惊险的一幕,不想让妻子担心。简单洗漱后,他坐在沙发上,享受着久违的家的温馨。
"战友儿子的婚礼怎么样?"妻子坐到他身边,好奇地问道。
赵刚笑了笑:"挺好的,场面很大,来了不少人。海哥在那边过得不错,儿子也很有出息,娶了个漂亮媳妇。"
"那你带去的礼物,他们喜欢吗?"
"应该喜欢吧,海哥挺感动的。"赵刚说着,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对了,我得告诉海哥我已经安全到家了。"
他刚要发信息,突然发现手机上有几条未读短信。这一路上他专心开车,没有查看手机。现在终于有空,他点开了那些短信,可下一他却瞬间泪目...
第一条是银行的通知:"尊敬的客户,您的账户刚刚收到了一笔转账,金额为6万元。"
赵刚愣住了。六万元?这不正是他送给王海儿子的礼金吗?怎么会回到他的账户里?
带着疑惑,他继续查看下一条短信,顿时泪流满面。
"赵刚,谢谢你。这6万块钱是我给你准备的,希望你能收下。你是我最好的战友,也是我儿子最好的榜样。——王海"
赵刚手握着手机,久久不能言语。眼前浮现出王海那张朴实的脸庞,耳边仿佛回响着他那句"兄弟,这是你帮我大忙了"。原来,王海早就准备好了这笔钱,打算还给他。
"怎么了?"妻子关切地问道,看到丈夫眼中闪烁的泪光。
赵刚将手机递给她,让她看那条短信。妻子看完后,也是一脸惊讶。
"这……这是什么意思?他把你的礼金还给你了?"
赵刚点点头,声音有些哽咽:"看来他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我把钱交给他,然后他再转回给我。"
妻子沉默了片刻,然后柔声说道:"你们这些当兵的,还真是……"她没有继续说下去,但眼中却满是理解和尊重。
赵刚拿起手机,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王海的电话。电话很快接通了,王海的声音从那头传来,带着笑意:
"怎么样,看到短信了吧?"
"海哥,你这是干啥呀,我不能收。"赵刚声音哽咽,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王海在电话那头笑着说:"兄弟,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你帮我儿子婚礼撑了场面,我这点心意算啥?"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王海打断他的话,"其实,这6万块钱不是我给你的,是我儿子给你的。"
"小海子?"赵刚更加困惑了。
"是啊,他一直很敬佩你,觉得你就像他的亲叔叔一样。他跟我说,你对他的人生影响很大,他希望你能收下这笔钱,作为他对你的感谢。"
赵刚听到这里,泪水再次涌出。他没想到,不仅是王海,连王海的儿子也在默默关注着他,感激着他。
"可我跟小海子才第一次见面啊,我怎么会对他有什么影响?"
王海笑了:"你忘了吗?十五年前,小海子上初中的时候,你给他寄过一套书,还写了一封长信,鼓励他好好学习。那时候他正处于叛逆期,对未来很迷茫。你那封信,他看了无数遍,甚至背下来了。后来他每次遇到困难,都会想起你信中的话。"
赵刚恍然大悟。他隐约记得,自己确实给王海的儿子寄过一套书和一封信,但没想到那封随手写的信,竟然对小海子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
"我……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赵刚感动得无以言表。
"什么都不用说,就收下这份心意吧。对了,你去看看邮箱,小海子给你发了一封邮件。"
挂了电话,赵刚立刻打开了电脑,登录了自己许久未用的邮箱。果然,有一封来自王小海的邮件。
邮件的内容让赵刚再次泪目。
"赵叔叔,您好!我是王海的儿子。我知道您一直对我很好,这次婚礼您又帮了我们大忙。其实,我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和您一起去一次西藏,看看那片神圣的土地。这6万块钱,是我攒了很久的旅行基金,我想邀请您一起去旅行,您愿意吗?
其实在我十三岁那年,您寄给我的那套书和那封信,改变了我的一生。那时候我正处于叛逆期,对学习、对未来都没有兴趣。但您在信中讲述的那些在部队的故事,那些关于责任、勇气和坚持的道理,深深地触动了我。您说过,一个人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遇见了丽丽,现在又有了稳定的工作。这一切,都要感谢您的那封信给我的启发和鼓励。所以,我想邀请您一起去西藏,让我有机会当面向您表达我的感谢。
期待您的回复!
王小海"
读完邮件,赵刚久久不能言语。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十五年前的一个小小举动,竟然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他回想起自己写那封信时的情景,只是想鼓励一下战友的孩子好好学习,哪想到竟成了改变他一生的转折点。
这一刻,赵刚感到无比的满足和欣慰。那千里迢迢的奔波,那六万元的心意,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他收获的,不仅是战友的情谊,更是一个年轻人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他立刻回复了邮件,欣然接受了王小海的邀请。同时,他也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次经历,感慨"战友之情,重于泰山;后辈之情,暖于心田"。
一个月后,赵刚和王小海一起踏上了去往西藏的旅程。站在拉萨的阳光下,看着布达拉宫巍峨的身影,赵刚心中充满了感慨。人生路上,我们播下的每一粒善意的种子,或许都会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而那枚老爷子送给他的平安符,则一直被他随身携带着,成为了他和这段千里之行的美好纪念。
05
从西藏回来后,赵刚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依然每天忙碌于自己的小公司,处理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务。但是内心深处,那段千里之行和西藏之旅,却像一颗种子,悄悄地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他开始更加珍视生活中的每一段关系,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普通的陌生人。他会在公司里组织员工聚会,会主动联系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甚至会在街头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有天下班回家的路上,赵刚遇到了一个正在擦车的年轻人,看起来有些眼熟。他停下脚步,仔细回想,突然记起这是当初在高速服务区遇到的那对老夫妻的孙子。
"小伙子,你是不是张家的孙子?"赵刚走上前,友好地问道。
年轻人抬起头,有些疑惑地看着赵刚:"您是?"
"我是赵刚,前几个月在去甘州的路上,遇到过你爷爷奶奶,还一起搭了车去甘州。"
年轻人的眼睛一亮:"哦!您就是赵叔叔啊!爷爷奶奶提起过您,说您是个好人,帮了他们大忙。真没想到能在这儿遇到您!"
两人聊了起来,赵刚得知,这个年轻人叫张小明,刚好在他们公司附近的一家科技公司工作。而更巧的是,张小明正好有一个项目需要采购建材,正在寻找合适的供应商。
"那正好啊,我开了一家小建材公司,有时间可以来看看,说不定我能帮上忙。"赵刚热情地说道。
就这样,通过一次偶然的相遇,赵刚的公司获得了一笔不小的订单,而张小明也找到了质量可靠的建材供应商。两家公司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赵刚的生意也因此蒸蒸日上。
这让赵刚不由得感叹生命中那些奇妙的连接。如果当初他没有帮助那对老夫妻,如果他没有停下来跟张小明打招呼,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一天晚上,赵刚接到了王海的电话。
"老赵,你最近怎么样?"王海的声音听起来很兴奋。
"挺好的,生意越来越好了。小海子跟丽丽有没有打算要孩子了?"赵刚笑着问道。
"这正是我要告诉你的好消息,丽丽怀孕了!预产期是明年五月,到时候你可得来啊!"
赵刚一听,也跟着高兴起来:"那必须的!我一定去!"
两人又聊了许多,关于家庭,关于事业,关于未来。挂了电话后,赵刚坐在窗边,望着夜空中的星星,心中充满了感慨。
当初那一个电话,那一次千里奔波,竟然带来了如此多的惊喜和感动。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我们在路上遇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而这些看似偶然的相遇和经历,却在不知不觉中编织成了生命的底色,塑造了我们的人生轨迹。
几个月后,赵刚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一本厚厚的相册。翻开第一页,是一张照片,照片上,西藏湛蓝的天空下,他和王小海站在布达拉宫前,笑容灿烂。照片旁边,是王小海的一段留言:
"赵叔叔,感谢您陪我完成这次难忘的旅行。这本相册记录了我们在西藏的点点滴滴,希望它能成为您珍贵的回忆。其实,在我心中,您不只是我爸爸的战友,更是我人生的导师和榜样。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也能有您这样的叔叔,教他如何做一个正直、勇敢、有担当的人。"
赵刚轻轻抚摸着那张照片,眼中闪烁着泪光。他想起了那个夏天的电话,那次千里奔波的旅程,那个令他泪目的短信。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却又恍如隔世。
他合上相册,走到窗前,望着远方。夕阳西下,晚霞如火,将整个天空染成了金红色。在这美丽的光景中,赵刚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感动和幸福感。
生活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而是充满坎坷和惊喜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改变我们的命运。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那些随手播下的善意种子,终究会在某个地方,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战友情,或许是人世间最为纯粹、最为深厚的情感之一。它不求回报,不计得失,只是在你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在你迷茫的时候,坚定地站在你身后。
千里迢迢,只为一场婚礼;从容相送,只为一份情谊。这就是生活的真谛,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夜深了,赵刚躺在床上,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变化,那份战友情,那段千里之行,都将成为他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照亮他前行的道路。
在梦中,他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夜,回到了那片漆黑的森林。只是这一次,他不再感到恐惧和绝望,因为他知道,在这条艰难的路上,永远有人与他并肩前行。
来源:一才的篮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