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谱(五十一)龙葵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5 07:21 2

摘要:龙葵属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30-100厘米之间。其茎直立生长,呈圆柱形,具有纵棱纹,多分枝,幼枝被稀疏柔毛,老枝逐渐光滑。叶片互生,卵形或心形,长2.5-10厘米,宽1.5-5.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或具不规

一、形态特征

龙葵属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30-100厘米之间。其茎直立生长,呈圆柱形,具有纵棱纹,多分枝,幼枝被稀疏柔毛,老枝逐渐光滑。叶片互生,卵形或心形,长2.5-10厘米,宽1.5-5.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或具不规则波状粗齿,两面均被稀疏柔毛,叶脉在背面隆起。

花序为蝎尾状聚伞花序,腋外生,由3-6朵花组成,总花梗长约1-2.5厘米,花梗长约5-8毫米,被柔毛。花小,白色,直径约6-8毫米;花萼杯状,绿色,5浅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5-2毫米,先端钝,外面被柔毛;花冠辐状,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约3-4毫米,先端尖,开放时向外反折;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筒喉部,花丝短,花药黄色,长圆形,长约1.5毫米,顶孔向内开裂;子房卵形,直径约0.5毫米,花柱长约1.5毫米,柱头头状。

浆果球形,直径约8-10毫米,成熟时呈紫黑色,光滑无毛,内含多数种子。种子扁圆形,直径约2-3毫米,黑色,表面具网状花纹。

二、分布范围

龙葵原产于中国,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西北等地区均有生长。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能够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常见于田边、路旁、荒地、庭院、村落周边等场所。

在世界范围内,龙葵的分布也较为广泛,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其踪迹。它通过种子传播、人为携带等方式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杂草。

三、主要危害

(一)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龙葵是农田中的恶性杂草之一,它具有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的特点,与农作物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等资源,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在农田中,龙葵的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深层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同时,龙葵的植株较高,叶片茂密,遮挡阳光,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农作物的光合效率,从而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在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田中,龙葵的大量生长会使农作物的产量降低10%-30%,甚至更高。此外,龙葵还是多种农作物病虫害的中间寄主,能够传播病毒病、蚜虫等病虫害,进一步加重农作物的危害程度。

(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龙葵的入侵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它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分泌一些化感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破坏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在一些荒地、山坡等自然环境中,龙葵的大量繁殖会形成单一的种群优势,排挤本地植物的生长空间,导致本地植物种类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此外,龙葵的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特性,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多年,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就会萌发生长,形成新的种群,增加了生态恢复的难度。

龙葵的全株含有龙葵碱等有毒成分,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实和叶片中含量较高。人类误食后可能会引起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等,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在农村地区,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容易误食龙葵的果实,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防范。

四、应用价值

(一)药用价值

龙葵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全草均可入药。中医认为,龙葵性寒,味苦、微甘,有毒,归肺、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尿通淋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疮痈肿毒、咽喉肿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水肿尿少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葵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例如,龙葵碱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二)食用价值

在一些地区,龙葵的嫩梢和嫩叶可作为蔬菜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经过充分的加工处理,去除其中的有毒成分。一般来说,可将龙葵的嫩梢和嫩叶用沸水焯烫后,再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以降低龙葵碱的含量。经过处理后的龙葵口感鲜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

(三)其他价值

龙葵的果实成熟后呈紫黑色,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用于园林绿化、庭院装饰等。此外,龙葵的种子含油量较高,可用于榨油,作为工业用油的原料。

五、消灭办法

(一)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改变农田的生态环境,减少龙葵的发生和危害。例如,在龙葵发生严重的地块,可与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抑制龙葵的生长繁殖。

2. 深耕翻土:在播种前或收获后,进行深耕翻土,将土壤中的龙葵种子翻入深层土壤,使其不能萌发。深耕深度一般应在20厘米以上。

3. 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沟渠边的龙葵植株,减少种子来源。在龙葵开花结果前进行清除,效果更佳。

4.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群体竞争力,抑制龙葵的生长。例如,在玉米、大豆等作物田中,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减少龙葵的光照和生长空间。

(二)物理防治

1. 人工拔除:在龙葵幼苗期或生长期,进行人工拔除,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防治方法。人工拔除时要注意连根拔除,避免残留根系再生。

2. 覆盖地膜:在农作物播种后,覆盖地膜,可抑制龙葵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地膜覆盖还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温,促进农作物生长。

3. 秸秆覆盖: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覆盖,可减少土壤裸露,抑制龙葵的生长。秸秆覆盖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三)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龙葵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效果快、效率高的特点。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根据农作物的种类、生育期和龙葵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药剂和使用方法,避免对农作物造成药害。

1. 芽前处理:在农作物播种后出苗前,使用芽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可抑制龙葵种子的萌发。常用的芽前除草剂有乙草胺、莠去津、二甲戊灵等。

2. 苗后处理:在农作物出苗后,龙葵幼苗期,使用苗后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常用的苗后除草剂有草甘膦、百草枯、氯氟吡氧乙酸等。需要注意的是,草甘膦和百草枯属于灭生性除草剂,在使用时要避免药液接触农作物的叶片和根系,以免造成药害。

(四)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通过利用天敌昆虫、病原菌等生物因子来控制龙葵的生长和繁殖。例如,可利用龙葵叶甲、龙葵锈菌等天敌来防治龙葵。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环境友好,不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但防治效果相对较慢,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龙葵的发生情况和防治目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同时,要注意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以免导致龙葵产生抗药性。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