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石领域博主“柴怼怼”(粉丝约28万)发布视频称,胖东来商超的核心盈利点是玉石销售,通过“低成本玉石高价销售牟取暴利”,例如“成本几百元的玉石售价几千甚至数万元”,并质疑其玉石品质。
事件梳理:胖东来与柴怼怼的争议始末
起因与核心矛盾
柴怼怼的指控(2025年4月5日):
玉石领域博主“柴怼怼”(粉丝约28万)发布视频称,胖东来商超的核心盈利点是玉石销售,通过“低成本玉石高价销售牟取暴利”,例如“成本几百元的玉石售价几千甚至数万元”,并质疑其玉石品质。
胖东来的回应:
公开数据(4月8日-30日):
胖东来公布2025年一季度经营数据,显示和田玉销售额为2190万元,仅占集团总销售额的0.34%,毛利率为2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未达“暴利”水平),并公开玉石定价标准(按价格区间加价15%-20%)。
法律行动(4月25日立案):
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索赔不低于500万元,案件由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矛盾升级(5月2日-3日):
于东来在抖音连发动态,称若柴怼怼未受法律惩处,将“关闭或离开胖东来”,随后其账号设为私密。
抖音平台介入,下架柴怼怼29条涉嫌侵权视频,限制其账号发布权限30天。
争议焦点
柴怼怼的动机:被质疑为“蹭流量”或同行竞争(其本人为玉石带货博主,近90天销售额50万-75万元)。
胖东来的反击逻辑:强调数据透明与法律维权,但于东来的情绪化表态引发公众对其企业稳定性的担忧。
对胖东来及于东来的建议
短期应对策略
强化法律手段:
加快诉讼进程,明确要求法院对“商业诋毁”行为定性,并公开审理过程以增强公信力。
联合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对玉石品质、定价进行权威鉴定,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证据链。
优化舆情管理:
主动公开信息:常态化公布经营数据(如玉石的采购成本、检测报告),参考老干妈应对谣言时“直播生产线”的做法,消除公众疑虑。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不实信息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澄清,避免被动应对(如本次事件中多次补充证据导致处理延迟)。
高层情绪管理:
于东来作为企业形象代表,需避免情绪化表态(如“关闭企业”威胁),可交由专业公关团队或法律发言人回应争议。
长期预防措施
构建行业透明度标杆:
推动玉石行业标准化,联合监管部门制定品质分级与定价规范,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
定期举办“开放日”,邀请消费者、媒体参与供应链溯源,增强品牌信任。
完善网络侵权防御体系:
与平台合作建立“企业名誉保护绿色通道”,缩短侵权内容处理周期。
培养专业法务团队,针对“职业黑粉”或恶意竞争行为制定预案(如固定证据、批量诉讼)。
加强消费者教育:
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普及玉石鉴别知识,引导理性消费,减少因信息差导致的误解。
社会责任与品牌形象联动:
强化“透明企业”标签,将数据公开、员工福利等优势转化为品牌护城河,对冲负面舆情冲击。
总结
胖东来此次事件暴露了传统企业在应对网络恶意攻击时的短板:法律手段滞后、舆情管理被动、高层情绪影响品牌稳定性。未来需在坚持透明化运营的基础上,构建“法律+数据+公关”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同时推动行业规范化,从源头减少“柴怼怼式”争议的生存空间。
来源:阿沛娱乐热点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