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触手可及!国图的这个新平台如何让古籍经典 “活” 起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5 08:24 3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古老的中华古籍也踏上了数字化、智慧化的新征程。国家图书馆领头建设的 “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便是古籍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璀璨结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宝库的全新大门。202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上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古老的中华古籍也踏上了数字化、智慧化的新征程。国家图书馆领头建设的 “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便是古籍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璀璨结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宝库的全新大门。202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平台汇聚全国180家古籍存藏单位的约1.1万种珍贵古籍资源,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古籍全文数字化、自动句读、文白翻译、繁简转化等功能,结合大语言模型提供提问式检索等服务,为读者提供便捷化的古籍阅读方式。

古籍传承的时代之需

中华古籍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承载者,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传统的古籍保存与利用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古籍原件珍贵脆弱,频繁翻阅易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其晦涩难懂的文字和复杂的版本信息,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限制了古籍文化的广泛传播。

为打破这些困境,响应国家对古籍保护与传承的号召 ,“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 应运而生。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旨在将海量的古籍资源进行整合、转化与创新呈现,让古籍从 “深闺” 中走出,走进大众生活,实现从 “藏” 到 “用” 的跨越。

科技赋能,阅读无界

当你打开平台上的古籍,智能化功能即刻为你开启便捷阅读之旅。AI 文字识别技术,快速将古籍影像转化为可编辑文本,解决了手写字体辨认困难的问题;自动标点功能,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为断句难题提供精准答案,让古籍文意瞬间清晰;命名实体识别则用不同色彩标注出人物、地点、时间等关键信息 ,帮助读者快速定位和理解核心内容。

不仅如此,平台还配备了强大的文白翻译、繁简转化、竖横版转换阅读功能。无论是想领略原汁原味的古文韵味,还是希望快速理解古籍大意,它都能满足你的需求。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提问式检索服务,更是如同拥有一位专属古籍顾问,只需输入问题,就能精准定位相关古籍内容,大大提高了研究与学习效率。

特色专题服务,立体呈现古籍魅力

特色专题服务是平台的一大亮点。以 “古籍里的黄河” 专题为例,它整合了黄河沿岸的地方志、碑帖、舆图、谕旨奏章等多种古籍资源,还关联了国家图书馆公开课等音视频资料。通过黄河流域图、知识图谱等形式,将古籍中关于黄河的历史变迁、地理风貌、文化故事等知识生动串联起来,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沿着黄河的脉络,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百部经典”“山海经” 等专题,也各有千秋,从不同角度展现古籍中的文化精髓。

海量古籍,尽在 “掌” 握

平台采取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模式,在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的框架下,联合国家图书馆及各地公共图书馆、古籍存藏单位共同发力。截至目前,已汇聚发布珍贵古籍资源1万多种、10万余册,涵盖经、史、子、集多个类目,内容丰富多样。从儒家经典到历史典籍,从诸子百家到文学名著,每一部古籍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在平台上等待读者去探索发现。同时,平台还贴心提供各省古籍专题资源链接,方便用户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古籍文化。

持续创新,古籍焕新

平台的发展脚步不会停歇。未来,小程序的推出将让古籍阅读更加随时随地,手机端的AI识图、文白翻译、提问式检索等功能,让你在碎片化时间也能与古籍亲密接触;古籍整理与众包模块的上线,则鼓励更多读者参与到古籍数字化整理与开发中来,汇聚大众智慧,为古籍传承注入新活力。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资源的持续丰富,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将成为全球古籍爱好者的精神家园,让中华古籍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续写辉煌篇章 。(莲萍)

来源:善本古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