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正在取代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5 09:53 2

摘要:在2025年的互联网广告版图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正在发生:品牌主们的预算正悄然从传统媒体巨头流向一家以“种草”起家的社区平台。小红书,这个曾被贴上“女性美妆分享地”标签的App,如今已成为广告行业不可忽视的“新物种”。

一起去头部品牌游学私域⬇️

文章来源于今日广告,撰文Monchhi ,编辑Lucy。

在2025年的互联网广告版图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正在发生:品牌主们的预算正悄然从传统媒体巨头流向一家以“种草”起家的社区平台。小红书,这个曾被贴上“女性美妆分享地”标签的App,如今已成为广告行业不可忽视的“新物种”。

它的崛起不仅重塑了品牌营销的逻辑,更在悄然间蚕食着腾讯、抖音等巨头的广告份额。据内部人士透露,小红书2025年的广告收入目标直指1000亿,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着一场关于广告行业权力重构的暗战。

传统广告的价值被釜底抽薪

传统广告平台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流量贩子”。以腾讯为例,其广告业务长期依赖微信、QQ等超级App的流量池,通过售卖开屏广告、信息流版位等“硬广”获利。每当推出一个新的广告版位,腾讯广告给到的PPT永远都是揉碎了讲它的视觉呈现效果、它的营销工具、它的数据能力。但凡提及具体用什么创意,则让客户自行找代理公司来出创意。这种“货架式”的广告售卖在2020年后逐渐显露出疲态。据腾讯财报显示,尽管其2024年一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6%,但增速主要依赖视频号等新流量入口的填补,而非商业模式本身的革新。久而久之,腾讯被贴上了“卖硬广”的标签。

相比之下,小红书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它不再满足于充当流量中介,而是将自己打造成“创意军火商”。从Core Idea的提出、社区资源的整合,到网红达人的精准匹配,小红书为品牌提供的是从策略到执行的全链条服务。不可否认,小红书目前的广告商业化模式,已经有创意热店的雏形,传统广告公司的价值便被釜底抽薪。

例如,国际彩妆品牌Bobbi Brown通过小红书的数据洞察,将传统产品“橘子霜”重新定位为“护肤+妆前二合一”的创新爆款,成功打入年轻消费者市场。这种“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模式,本质上是对传统广告代理公司的降维打击——平台既掌握用户行为数据,又深谙内容生态,其创意提案的精准度和执行效率远超外部团队。

谁在沦为“旧时代的遗民”?

小红书的崛起,本质上是一场“内容权力”的转移。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曾是品牌曝光的核心阵地,但其单向传播模式在社交媒体时代早已失效;微信凭借社交关系链守住私域流量,但公众号打开率的持续下滑暴露出内容生态的僵化;即便是以算法见长的字节跳动,也因过度依赖效果广告而陷入“流量内卷”。相比之下,小红书构建了一个“内容-交易-数据”的闭环生态:用户因种草而来,为信任买单,而行为数据又反哺内容创作,形成螺旋上升的增长飞轮。

这种闭环对腾讯的威胁尤为明显。尽管微信拥有12亿月活用户的绝对优势,但其广告收入增速已高度依赖视频号——一个在产品逻辑上与小红书高度相似的业务。腾讯高管曾坦言,视频号广告量仅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四分之一”,而小红书通过“蒲公英平台”连接的40万博主和日均1亿的活跃用户,正在分流品牌的社交营销预算。更致命的是,小红书的商业化工具(如聚光平台、乘风平台)已能实现从种草到成交的全链路转化,而微信生态的广告与电商始终未能真正打通。

即便是以“品效合一”自居的抖音,也在小红书的进逼下显露短板。抖音的算法推荐虽能精准触达用户,但其内容池的娱乐属性导致广告生命周期短暂;而小红书的笔记具有长尾效应,一篇爆文可在搜索流量加持下持续数月引流。某服饰品牌对比两地投放效果后发现:抖音的ROI虽高但波动剧烈,而小红书的客单价稳定高出20%。这种差异让品牌主意识到,在存量竞争时代,短期爆量不如长效种草。

暗流涌动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小红书的“取代者”之路并非坦途。其商业化进程始终面临两难:过度收紧导流政策会扼杀中小商家的积极性,但放任私域引流又将损失广告收入。2025年初,小红书进一步限制专业号的自动回复功能,强制使用官方“私信获客工具”,引发部分商家反弹。此外,其电商业务虽凭借董洁直播间等高客单价案例打开局面,但4000万日均求购用户与抖音6亿日活的差距,意味着交易生态的孱弱仍需时间弥补。

更深刻的危机或许在于社区调性的稀释。随着广告占比攀升,“真诚分享”的初心与商业化的功利性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当用户发现每篇笔记都可能暗藏软广,小红书的信任资本将迅速贬值——这正是微博、知乎等平台曾走过的弯路。若不能找到内容与商业的平衡点,小红书或将从“取代者”沦为“被取代者”。

结语

小红书的崛起,标志着广告行业从“流量时代”向“信任时代”的范式转移。它取代的不仅是腾讯、抖音的广告份额,更是工业时代“广而告之”的营销哲学。在这个“万物皆可种草”的新世界里,品牌的胜负手不再是预算多寡,而是能否融入社区的叙事逻辑。然而,这场革命远未到终局——当小红书试图用“创意整合商”的身份重构广告业时,它也在与自己的基因博弈。未来的真正悬念或许是:在取代他人之前,小红书能否避免被自己的野心反噬?

注:文章来源于今日广告,撰文Monchhi ,编辑Lucy。

PS.

↘小红书动态:

↘私域服务对接

来源:文化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