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丨万物至此皆长大,且看人间好时节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5 10:08 2

摘要:福州人“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这天家家户户磨米成浆,煮鼎(锅)边糊、摊煎饼“做夏”,祈求风调雨顺、家宅平安。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今日13时57分

我们将迎来

夏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

立夏

标志着季节的转换

自此

垄间麦翠、雨过梅黄

季节轮转

长夏默默

至此拉开新篇章

在这一天

福建人

把初夏嚼进舌尖

去山海之间寻夏意

立夏

福建人吃啥?

福州人“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这天家家户户磨米成浆,煮鼎(锅)边糊、摊煎饼“做夏”,祈求风调雨顺、家宅平安。

大家还将鼎边糊馈赠左邻右舍,寄予联络感情,体现福州人“金厝边银乡里”的情谊。

锅 边 糊

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鲜美可口。

碗 糕

福州民间流传着这一天食碗糕、井糕会明目的说法,所以碗糕、井糕成了福州立夏节日敬老爱幼的吉祥食品。

夏 饼

福州立夏吃夏饼,有品尝劳动成果和庆贺农作物丰收的意味。面饼分为甜、咸两种,甜面饼加了白砂糖,香甜可口;咸面饼多添加了蛏肉、韭菜、虾皮、肉丝等,香脆适口。

蝴 蝶 包、春 卷

“立夏”这天,在宁德蕉城区,人们将豆芽、韭菜、肉末等混合着炒熟,夹在“蝴蝶包”里,或者用面皮包成春卷吃。由于“立夏”用当地口音念,有点像“塞饱”,有民间玩笑说,这是要吃饱以度过炎炎夏日。

光 饼 夹 笋

在福安市和周宁县地区,“立夏”这一天要吃小笋,可以直接清炒,也可以将光饼剖开,夹上炒熟的小笋。因为据当地民间传说,“立夏”这一天吃笋,腰腿会硬,会像笋一样茁壮。

立 夏 糊

在寿宁县和霞浦县,“立夏”这天要吃“立夏糊”,即把米磨成米浆,与肉末、豌豆、菜干、海鲜、百合花瓣等一起煮成的粥。

红 糟 肉、红 糟 笋

“立夏”这天,古田县和屏南县的人们会吃用红糟烹制的菜肴,比如红糟肉、红糟笋等。

喜 粿

喜粿,也有人写成习粿,它是由沙县口语化而来,分为有馅和无馅两种,传说是战国时期孙膑为瞒过庞涓装疯而特制的食品;作为沙县节令小吃,以前家家户户常在立夏时节制作。

立 夏 丸

客家“硬饭丸”也叫“立夏丸”,是客家祖地宁化地区的一种时令美食。每至“立夏”时节,宁化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硬饭丸”,以此迎接夏天的到来。

油 饭

龙岩人在立夏这一天,都会吃上一碗香喷喷的油饭。油饭主要材料为糯米、粳米、猪肉、香葱、香菇、虾米等。吃油饭预示着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会饿肚子。

鸡 肠 面

在龙岩永定,每逢立夏,当地人有吃鸡肠面的习惯。老人会念叨说:“长长鸡肠面,人人都要食;立夏吃了面,人人脚骨健”。

虾 面

闽南地区有立夏吃虾面的民俗,俗称“吃虾面”。因为在闽南语中“虾”与“夏”谐音,立夏吃虾面,也是闽南人在夏季开端对未来美好的祝愿。

立夏

山海之间寻夏意

正值立夏

福建的山海风光

迎来了别样的美丽

陈瑞坤 摄

厦门筼筜湖畔的海湾公园内

近3000平方米的水塘里的

“网红”睡莲如约回归

进入盛花期

陈成才 摄

永泰县同安镇海拔810米的卢峰山上

千亩茶园碧波荡漾

茶农们正在采摘绿茶

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玻璃茶室

和民宿点缀在茶园之间

无论是漫步茶园

还是登山赏景

都能让人尽情领略

立夏时节大自然的魅力

立夏

养生小贴士

进入立夏后,作息应适当调整,宜晚睡早起,中午适当午睡,以助消除疲劳,养足心气。

饮食有三宜

宜淡

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食物为主,多食蔬果、粗粮,多食清润祛湿的食物,如鱼、瘦肉、鸭肉、薏米、冬瓜、木瓜、玉米等,少食过咸的食物以及动物内脏、肥肉等;

宜酸

多食酸甘的食物,以助肝养胃、养心安神,如莲子、百合、玉米、山楂、杨梅、黄瓜、豆类等;

宜暖

“春夏养阳”,夏季虽炎热,饮食宜温暖,少食冷饮、冰镇瓜果,以免损伤脾阳。

立夏

是一场与夏天的浪漫约会

酷暑未来

春意未尽

逢此草木葱绿时

愿你在夏日遇见所有美好

资料综合:福州日报、宁德广播电视台、聚焦三明、大闽龙岩、央视新闻、福清侨联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