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山这水我的家 | 谢垚:在新材料研发中跑出“中国速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5 10:19 1

摘要:2013年,在北京一场宁夏高层次人才引进推介会上,即将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硕士毕业的谢垚,凝视着眼前来自家乡的一包枸杞,陷入了沉思。这位从西吉大山“考”出去的青年,在获得清华大学的联培机会、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培养后,做出了一个令旁人颇感意外的决定——回到宁夏

2013年,在北京一场宁夏高层次人才引进推介会上,即将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硕士毕业的谢垚,凝视着眼前来自家乡的一包枸杞,陷入了沉思。这位从西吉大山“考”出去的青年,在获得清华大学的联培机会、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培养后,做出了一个令旁人颇感意外的决定——回到宁夏。

工作中的谢垚。

近日,记者走进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铍材研究所,和已成为铍材研究所所长的谢垚聊聊“回归的决心”。36岁的谢垚,长期致力于新型合金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

谢垚是个典型的西吉农村娃,从小便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儿。2007年,他考入太原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第一次走出大山,面对更广阔的世界,谢垚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在学业上的佼佼者,而是置身于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之中。“那时候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绝不能给家乡丢人。”于是,他白天全身心投入专业学习,晚上挑灯夜读、查漏补缺,用加倍的努力弥补差距。终于,他以专业前列的成绩获得保研资格,并入选清华大学联合培养项目。

2014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谢垚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进入中色东方,与“铍”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这种“稀有特种金属”让他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置身于新材料科研前沿阵地,谢垚一路披荆斩棘,攻克高性能铍铝合金重重难关。(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初到铍材研究所,谢垚先后在熔炼组和铍铝组两个工段深入学习产品工艺和操作流程。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他迅速崭露头角,成为熔炼组班组长,并在这一基层岗位上坚守了三年。其间,他的工作成绩得到领导的高度认可,荣获西材院“优秀班组长”及石嘴山市“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随着铍铝合金新品研发工作的推进,他从一线班组长转型为科研人员,开启了“白天忙生产,晚上做科研”的充实生活。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段经历让我真正了解了一线的实际需求。”谢垚感慨道,“在一个领域钻得越深,就越能感受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所以我决心扎下根来,在专业上继续前进。”在公司的推荐与培养下,他顺利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围绕铍铝合金开展相关基础研究,从此开启了边工作边读博的忙碌生活。

“因为有生产实践的支撑,又有研究创新的平台,我在读博期间始终能聚焦专业领域。”今年3月,谢垚通过博士论文答辩顺利毕业,心里一直悬着的石头也落了地,“读博期间,我压力最大的不是拿不到博士学历,而是担心辜负单位的培养、领导的期许。回头来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如今,谢垚的身份从“被培养者”转变为“培养者”。他带领3名研究生参与国家级项目,坚持为年轻人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鼓励他们“独当一面”。“好的育才机制像培育树林,一片树林,不是统一修建成一样的形状,而是让大家在职业规划上都个性化地发展。”谢垚说。

中色东方(宁夏)起源于三线建设时期。1965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钽、铌、铍金属研究室搬迁至宁夏,为祖国的西北地区建设起一座有色金属研究的坚实堡垒。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谢垚这一代人手中,“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条件艰苦、资源匮乏的环境下打下中国铍材料研究的基础,我们这代人要在新材料研发中跑出‘中国速度’。”(宁夏日报记者 杨嘉琪 马丽 文/图/视频)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