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晚上聊夭,战友说起“五四青年节”的“青年资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青年的年龄段通常定义为15一44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是14-34岁;而我们国家统计局标准定为15-34岁;中国共青团组织是14-28岁。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划分
昨天晚上聊夭,战友说起“五四青年节”的“青年资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青年的年龄段通常定义为15一44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是14-34岁;而我们国家统计局标准定为15-34岁;中国共青团组织是14-28岁。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划分,实际生活中"青年"更多是一种心理状态和生命阶段的概念。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李大钊先生百年前的呐喊,至今仍在耳畔回响。五四青年节,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属,更是一场关于年轻心态的精神狂欢。
世俗常给年龄贴上冰冷标签:30岁未成家便是“大龄剩男剩女”,40岁跳槽就成了“职场弃子”。但现实总有打破偏见的勇者——83岁的王德顺光膀登上T台,白发飞扬间喊出“我的身体老了,但灵魂还在蹦迪”;37岁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在送餐间隙背诵诗词,最终摘得《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用诗意击碎“阶层固化”的断言。正如塞涅卡所说:“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
放眼世界,“逆龄生长”的故事不断上演。日本72岁的“银发网红”在直播中活力四射,韩国65岁大叔组建电竞战队征战《绝地求生》;56岁的美国阿姨重返MIT攻读AI博士,78岁的爷爷在浪尖挑战冲浪。《自然》杂志研究证实:每天接触新事物,大脑神经元新生速度提升37%;每周完成“不可能任务”,端粒酶活性可维持青年水平。原来,年轻的秘诀就藏在永不停止的探索中。
想要重拾青春活力?不妨从改变心态开始。当“元宇宙”“AIGC”等新事物出现时,放下“与我无关”的抗拒;遭遇挫折时,摒弃“我已老去”的借口;周末时光,走出舒适圈尝试新爱好。就像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即便鬓角染霜,仍保有一腔热血。
年龄不过是日历上的数字,青春却是心底永不熄灭的火焰。在这个五四青年节,让我们记住:真正的年轻,无关岁月流逝,只在于那颗敢于追梦、勇于突破的心。心若不老,青春永驻!
来源:荆轲次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