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逆子的七个步骤,你占几个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4 17:07 4

摘要: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困扰:明明一心为孩子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可孩子却越来越不听话,成了让人头疼的“逆子”。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经意间踩了一些“坑”,一步步把孩子推向了叛逆的边缘。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养出逆子的七个步

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困扰:明明一心为孩子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可孩子却越来越不听话,成了让人头疼的“逆子”。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经意间踩了一些“坑”,一步步把孩子推向了叛逆的边缘。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养出逆子的七个步骤,大家不妨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占了几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孩子拉回正轨。

第一步:过度宠溺,没有界限

现在的家庭,大多就一个孩子,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要星星不给月亮,孩子想要什么,立马就给买,不管有没有道理。孩子不想写作业,家长心疼了,“算了算了,今天就别写了,玩吧。”孩子犯了错,本该受到一点小惩罚,结果家长一句“孩子还小,懂什么”,就轻描淡写地放过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规则,什么是界限。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得围着自己转。一旦哪天家长因为某些事无法满足他们的意愿,那可不得了,孩子就会大发雷霆,觉得家长不爱自己了,各种撒泼打滚、哭闹反抗,叛逆的苗头就这么悄悄冒出来了。

第二步:唠叨不停,惹人心烦

有些家长啊,只要孩子在身边,那张嘴就停不下来,不停地唠叨。“赶紧去写作业,别磨蹭!”“多吃点菜,别光吃肉!”“出门记得穿外套,别着凉了!”一天到晚,这些话就像复读机一样,在孩子耳边循环播放。

刚开始,孩子可能还会应几声,时间久了,只会左耳进右耳出,心里还对家长产生了厌烦情绪。你越唠叨,他就越不想听,甚至故意和你对着干。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就是为了跟你抗衡,证明自己有主见,不是任你摆布的木偶。

第三步:只看成绩,忽略感受

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的成绩那就是全家的“晴雨表”。成绩好,一家人欢欢喜喜,各种奖励拿到手软;成绩差,那就是乌云密布,批评指责铺天盖地。可他们却从来不关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开不开心,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压力大不大。

孩子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考试的机器,每天拼命学习只是为了换来家长片刻的笑容,或者逃避那一顿顿的数落。时间长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早就被消磨殆尽,剩下的只有厌烦和恐惧。为了反抗这种只看成绩的“压迫”,孩子就会故意不学习,甚至故意考砸,看你还能怎么办。

第四步:轻易许诺,却不兑现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一时脑热就许下各种承诺。“宝贝,你要是今天乖乖吃饭,周末带你去游乐园。”“好好写作业,写完给你买冰淇淋。”可到了该兑现的时候,却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周末单位要加班,游乐园下次再去。”“冰淇淋吃多了会肚子疼,今天就别吃了。”

孩子心里会怎么想?会觉得家长说话不算数,骗人!以后再听到家长的承诺,根本就不会相信了。而且他们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心想既然你们能言而无信,那我为什么要听你们的话呢?于是,就开始故意调皮捣蛋,看你又能拿他怎么样。

第五步:拿着别人作比较,伤人自尊

“你看看隔壁家的小明,次次考第一,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人家呢?”“班里的小红花都是别人的,你看看你,一点用都没有。”这种对比式的话语,简直就是孩子自尊心的“杀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成长节奏,总拿他和别的孩子比,会让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产生深深的自卑感。为了反抗这种不被认可的感觉,孩子就会故意做出一些更离谱的行为,反正在你们眼里,自己已经这么差了,那就破罐子破摔吧。

第六步:遇事就指责,不懂倾听

当孩子在外面和小伙伴闹矛盾,或者在学校犯了错,家长一上来就是一顿指责:“你怎么这么调皮,肯定是你先惹事的。”却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不想听听事情的经过。

孩子心里委屈极了,觉得没人理解自己。以后遇到事儿就不愿意跟家长说了,憋在心里容易憋出“内伤”。要么变得沉默寡言,把所有事情都藏在心里;要么就突然爆发,做出更严重的逆反行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第七步:家庭氛围压抑,缺乏温暖

如果一个家庭整天吵吵闹闹,父母关系紧张,或者家长总是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要求孩子这不能那不许,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轻松,就会想逃离。

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容易变得敏感、叛逆。他们觉得在家里没意思,就会在外面找乐子,甚至故意犯错,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

各位家长朋友们,这养出逆子的七个步骤里,你有没有不小心“踩雷”呀?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说说你是怎么意识到问题,又是怎么改正的。让我们一起反思,一起成长,把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好。

来源:生活小而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