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蔗糖」的套路凉了!食品标签新规,专治耍滑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5 10:37 2

摘要:新版分别是《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1] 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2],咱们平常看的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和“无糖”“低热量”之类的标签到底写哪些、怎么写、哪些不能写,都是这两个国标里规定的。

原创 顾中一工作室 营养师顾中一

2025年03月27日 22:21北京

本文约 4089 字,阅读约需 5 分钟

食品新规施行后,买食品终于可以直接看到糖含量了!饱和脂肪也无处可藏。

通过“0添加”“不使用”之类的词语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的,以后不允许了

过了保质期之后还能不能吃、能吃的阶段还有多久,以后可能会有个参考了。

朋友们,最近食品界有一件大事一定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陪伴我们十几年的两个关于食品标签的国标更新了

新版分别是《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1] 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2],咱们平常看的配料表、营养成分表“无糖”“低热量”之类的标签到底写哪些、怎么写、哪些不能写,都是这两个国标里规定的。

这次更新解决了好几个大家呼声很高的问题,尤其是对咱们平常挑选食品帮助很大的,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01

以后终于能

直接看“糖”有多少了!

数不清多少次有网友留言问我:“包装上到底哪项数值是‘糖’”、“‘碳水化合物’是不是就是糖”、“糖到底怎么算?”了,大部分时候我只能回答——没办法算。

之所以造成这个问题,是因为以前的国标并不强制厂商写出“糖”的含量,只写碳水化合物总量就行。而一些厂商由于更愿意往健康食品的方向靠拢自愿标出了糖含量,导致有的食品写了,有的没写。没写的食品,大家只能从配料表中的成分和排序去判断,相当麻烦。

而以后等新规正式实施,大家终于可以直接在营养成分表里找到“糖”这一项了,它也是强制标出的项目了。

GB 28050-2025 中营养成分表格式示例

注意一下新版国标规定食品营养标签里的“糖”特指“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之和”,食品原料中自带的和可以添加的单糖和双糖基本上只有这些,这是一种合理的简化。

为什么要注意“糖”含量

吃糖过多的害处大家可能听说很多了,增加肥胖和多种疾病风险,对于已经血糖异常或者糖尿病的人群,出于控制血糖的目的也要少吃糖。

这里说的带来危害的糖指的是能快速吸收的单糖和双糖,将高度提纯的这些糖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不仅带来大量额外的热量,还可导致血糖的大幅波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每天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3]。而世卫组织认为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高浓度游离糖和添加糖一样需要警惕,同样建议每天的总量控制在25g以下会有更大的健康益处 [4]。

以后大家通过营养成分表可以直接看到“糖”的具体含量,就可以方便计算自己每天从包装食品中摄入了多少糖。(不过除了包装食品,餐馆、外卖、自己烹饪时也是可能会含有不少糖的)

至于碳水化合物这个概念,除了包含上面说的糖,也包括许多其他东西,比如主食中的淀粉。

重点还是糖

02

饱和脂肪(酸)含量

同样强制标出了

另一个和糖同时新增的强制标出项目是饱和脂肪(或饱和脂肪酸)。

这几年对于饱和脂肪酸的健康意义有些讨论,甚至有观点说它很健康,而这次新国标的规定也反映出权威机构仍认为饱和脂肪酸属于需要控制摄入量的成分

具体来说,目前大量过硬的证据仍强烈支持——膳食中饱和脂肪酸与血清胆固醇升高有关 [4]。降低饱和脂肪酸摄入,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全因死亡率相关 [5]。

具体该控制在多少呢?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都建议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低于膳食总能量的10%

我国低身体活动强度的成年男性和女性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大概分别是2150kcal和1700kcal,其中的10%换算成饱和脂肪后分别是24克19克左右,这就是每天需要控制的饱和脂肪酸摄入大概的上限。

不过要提醒大家,除了包装食品,我们还会从肉类(尤其是猪牛羊的肥肉)和烹调油等食物中获取饱和脂肪酸,大鱼大肉的人无疑容易超标。

03

以后商家不能用“0添加XX”

误导忽悠大家了!

还有一个大改动就是对于“0添加”这种说法的禁用

具体是这样规定的:

食品添加剂、污染物,以及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不得使用“无”“不含”等词汇及其同义语进行声称。

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及其同义语等词汇 [1]。

这两处规定真是大快人心啊!

“0添加XX”

为什么容易忽悠大家?

1

就比如很多商家造出来的“不添加蔗糖”或者“0蔗糖”写法,不等同于“无糖”,但很容易忽悠需要控糖的人或者追求少吃添加糖的人误买。

从添加糖角度说,我们需要警惕的游离糖包括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等等,偏偏光挑出“蔗糖”说没有添加,却不提是否添加了别的糖,这是第一种误导。

这样的食物

你吃了之后血糖不照样还是得大升嘛!

2

第二种,就算真的是“0添加糖”,所有糖一律没添加,还是不等同于无糖,因为食品本身含有一些糖。

所以归根结底只有“无糖”这个正规声称,才真正能代表添加糖和游离糖实际含量少至可忽略的食物,新规杜绝了商家通过玩文字游戏把达不到无糖标准的食物暗示成无糖的。

还有一种常见的就是,食品里本身就没有的东西被拿来当优点宣传。

3

比如很多植物性食材食物被写上“无胆固醇”/“不含胆固醇”,问题是植物食材本来就不含胆固醇,这跟标榜纯净水里没有蛋白质一样,属于废话,却让很多消费者误以为这样写了的产品就是更好的。

只看最终含量

说不添加没有意义

一个食品到底用了哪些配料,看配料表就行了,一个食品最终的糖、钠等含量到底有多少,看营养成分表就行了,至于“无糖”、“低糖”“低脂肪”“高蛋白质”“低能量”等声称也有严格的规定,看的是食品最终的含量是否符合声称标准,而非添加了多少。

也就是说,添不添加的信息其实都已经直接提现在配料表里,专门拿出来进行特别提醒,不仅没有意义,很多时候也造成了误导和错误暗示。

也不用过度迷信“0添加”

最后也提醒大家,按照规定正规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没有伤害,不必过分追求“0添加”,食品添加剂在提高食品安全性、改善质地、降低成本方面有帮助,还是要理性看待

04

过期之后还能不能吃?

这次有参考了

还有一个大家在生活中很关注的问题——食品过了保质期是不是就不能吃了,必须得扔了?

实际上,很多食品在超过保质期变得不能食用之间还有一段时间差。而新版国标也把这个列入了考虑。

原话是:

为指导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后合理食用食品,避免食物浪费,可根据食品特点及工艺标示消费保存期,作为食品在食品标签标明的贮存条件下的最后食用日期[1]。

(自愿标出,非强制)

区别是什么?

那么这个最后食用日期,和原先的“保质期”概念,究竟区别是什么呢?

其实保质期属于一种承诺,承诺只要按照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贮存,就能保证这个期限内的食品品质,这个品质不仅仅包括能不能吃,也包括好不好吃,也就是保质期内食品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口感、风味、外观这些,都是要保的。

但是,就算口感、外观之类的发生了变化,也不代表食品不能吃了。只要安全性还可以保障,食品仍能食用,就是可能不那么好吃了。

所以说,新修订的GB 7718增加了“消费保存期”概念,厂商可以自愿选择在保质期之外再标注一个最后食用期限,告诉消费者在超过保质期后还有一段时间,虽然食品品质不承诺不变,但还是能吃的,不必浪费。

不过要强调一下,保质期之内出问题,商家是要承担责任的,但过了保质期之后,商家就不承担了,所以这只是一个参考建议。

注意保存方法

但要注意,无论是保质期还是最后食用期限,都是有条件的——在标签注明的特定条件下贮藏,比如说人家让你“0-4℃冷藏”,你却一直放置在常温下,那无论是保质期还是最后食用期限都无法参考了。

还要提醒,新规定不影响《食品安全法》中关于食品保质期的要求,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得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也就说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就算还能吃,也还是必须要下架停止售卖[6]。

05

不用再费脑子算保质期到哪天了

另外,对于保质期的写法其实还有一个变动:

要求一定要标出保质期的到期日

以前有的食品只写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让消费者自己算哪天到期,这个形式等正式施行以后就不可以了 [1]。(算数慢的人狂喜……)

以上就是这次的新国标里几个对大家挑选食品很有意义的变动,要说明一下这两个新版国标都是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到那之前还有2年左右的缓冲期,大家可能会看到新旧版本的食品标签都存在的情况。

除此之外可能大家还比较关心标签上的反式脂肪酸,以及营养成分表第3列的“营养素参考值%”/“NRV%”到底是什么,可以看我的旧稿:

「0反式脂肪酸」,是骗人的吗?

「营养成分表」里的这个东西,90%的人都没看懂!

这些新改变,你觉得哪个对于你来说最有用/你最支持? 多选

强制标出糖含量

强制标出饱和脂肪酸含量

保质期具体写到日子

投票

参考资料:

[1] GB 7718-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 (2025).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 GB 28050-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S]. (2025).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3] 中国营养学会. (202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世界卫生组织. (2015).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减少成人和儿童的糖摄入量[EB/OL]. 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新闻与活动. 链接: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04-03-2015-who-calls-on-countries-to-reduce-sugars-intake-among-adults-and-children (访问日期: 2025-03-27)

[5] 中国营养学会. (2023).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6]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25).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实施要点解读[EB/OL]. 中国食品安全网政策解读专栏. 链接: https://www.cfsa.net.cn/fxjl/zsyd/2025/14922.shtml (访问日期: 2025-03-27)

[7]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25).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修订内容解析[EB/OL]. 中国食品安全网移动端知识园地. 链接: https://www.cfsa.net.cn/wap/fxjl/zsyd/2025/14923.shtml (访问日期: 2025-03-27)

来源:营养和医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