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的关税,中国制造商的对策是直接对接美国消费者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5 11:08 2

摘要:本月早些时候,一段视频在TikTok上发布后,数百万用户观看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穿着蓝色T恤的中国年轻人坐在传统茶具旁,用带着口音的英语直视镜头说道:“让我们揭开奢侈品行业最大的秘密。”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最近发了一篇文章,讲来自中国的小工坊怎么通过抖音,和美国消费者做到双赢。

本月早些时候,一段视频在TikTok上发布后,数百万用户观看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穿着蓝色T恤的中国年轻人坐在传统茶具旁,用带着口音的英语直视镜头说道:“让我们揭开奢侈品行业最大的秘密。”

他站起身,举起一个看起来像是爱马仕铂金包的手袋——这是世界上最昂贵、最独特的包之一——然后指向身后摆满手袋的货架:“你们认得这些:爱马仕、路易威登、普拉达、古驰——都出自我们的工厂。”

“但品牌方抹去了‘中国制造’的标签,”他继续说道,“同样的皮革、同样的五金配件、同样被称为奢侈品的线材。却从不感谢那些真正的工匠。我们赚着微薄的工钱,他们赚着百万利润。这对我们,对你们,对所有珍视诚信的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他最后呼吁观众直接向他的工厂购买。像这样的“揭秘”类视频——由销售代理讲述奢侈品从手袋到香水再到家电的原材料成本——如今在TikTok上随处可见。

例如,有些视频声称一条Lululemon的打底裤生产成本仅为4美元;还有的展示了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和精度:创作者走过一尘不染的工厂车间,经过自动化生产线和干净有序的工作站。一些工厂自称是戴森、Under Armour和维多利亚的秘密等品牌的供应商或曾经的供应商。

不论这些说法是否属实,这些视频的爆红显示了中国制造商正在严肃地尝试直接与美国消费者建立联系。即便加上关税,这些视频中推销的商品仍然比品牌官方销售价格便宜很多。(《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没有核实视频中关于生产地及制造成本的说法;Lululemon、爱马仕、开云集团(古驰母公司)和LVMH(路易威登母公司)均未回复置评请求。)

出于对失去国际业务的担忧,以及对特朗普时代关税政策的失望,越来越多的工厂把生产线变成内容创作室,自制视频推广自己——拍摄皮革车间、缝纫生产线,甚至提供仓库参观。最初只是少数心怀不满的采购代理的个别行动,如今已经演变成一个集抗议、营销、求生策略于一体的新兴内容门类。

“这是为了寻找关税绕行路径的一场集体探索,”电商专家、纽约Wavelet Strategy咨询公司创始人艾薇·杨(Ivy Yang)说。“越来越多的小型平台和采购代理也加入其中,借助社交媒体直接提供‘工厂直供’内容,作为替代的供应链渠道。”

这些中国创作者在分享材料采购和制造工艺的同时,往往也提供了直接购买的选项,从而绕开了传统的零售渠道。

其中包括DHgate(敦煌网),一个中国的B2B电商平台,用户通常称之为“the gate”或“the yellow app”。在美国苹果App Store中,DHgate的排名从4月8日的第302位跃升至4月中旬的第2位,仅次于ChatGPT。4月15日,DHgate成为全美下载量最高的应用。截至4月18日,DHgate在全球98个国家/地区的苹果购物类应用中排名第一。

在DHgate购物后,许多用户兴奋地回到TikTok分享他们的新购买成果;有用户戏称自己“在中国的朋友那里订了包”。

DHgate告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社交媒体上的曝光促使其平台交易量激增,其中家居用品、电子产品、户外装备和宠物用品最为热销。4月12日至19日的一周内,家电销量增长了962%,安防科技产品增长了601%。

对于这些制造商来说,TikTok远不仅仅是面子工程,而是一个生存策略。

长期以来,中国工厂一直面向海外市场销售产品,但随着过去十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制造商越来越多地通过阿里巴巴等大型B2B平台直接联系海外买家,避免中间环节。但近年来,在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等主流平台上获取曝光的成本飞涨。

“竞争越来越激烈,要让你的工厂出现在搜索首页,可能每年需要花费30万到40万人民币(约合210,000到290,000美元)。”在神灯咨询(Shendeng Consulting)担任电商经理的王洛根(Logan Wang)说。他专门为中国制造商提供海外运营建议。再加上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和疫情后的经济停滞,局势更加严峻。2024年,中国对美服装出口增长不到1%,而商品平均单价下跌了7.6%,显示出竞争加剧和利润率压缩的迹象。

在新一轮关税的压力下,中国制造商更加迫切地寻找创意方式接触买家。

广州一家服装厂的负责人琳达·罗(Linda Luo)说,在新关税出台后,她们暂停了对美出口业务,而此前美国市场占到了她们销售额的约30%。现在,仓库堆满了没有明确去向的商品。

“附近的很多工厂也跟我们一样,”罗说,“都在观望局势,期待事情能自己好转。”眼见同行通过社交媒体走红,罗表示,她们的团队正在积极联系在TikTok上小有名气的采购代理,希望能直接对接新的买家。

推动这些病毒式视频传播的,除了经济因素,还有一种强烈的情绪——中国制造者感到自己的劳动和工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例如,在4月3日的一次福克斯新闻采访中,美国副总统候选人J.D.万斯(JD Vance)发表了贬低“中国农民工”的言论。这一言论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广泛批评,被视为极大的侮辱。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商一直在为西方品牌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往往只赚取微薄利润。”王洛根说,“但他们却一直被污名化,被推来推去,被卷入地缘政治的冲突之中。听到特朗普将过去几十年叙述为‘中国占了美国便宜’,对行业里的人来说,简直无法接受。”

除了愤怒与焦虑,工厂们也受到了以往制造业视频在TikTok走红的启发。新美国智库(New America)研究中国科技与全球化的学者方天宇(Tianyu Fang)指出,自2020年以来,展示假发、玩偶、手套等日用品生产过程的流水线视频在TikTok上收获了数百万观看。

“对于日常生活中远离制造业的西方年轻人来说,这些视频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带来一种罕见的现代制造业的视觉体验。”方天宇说,“而看到中国工人直接面向西方观众发声,本身就具有一种潜在的颠覆感。”

这种文化差异反而成了优势,造就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真实时刻”。例如,一位叫托尼(Tony)的创作者以流利的美式口音推销灯箱设备,成为了广州电器标识公司LC Sign的门面人物,在Instagram上积累了120多万粉丝。还有人因独特口音叫卖“胶囊屋”而走红,将“Hello, boss”变成了TikTok热梗。2024年,工业甘氨酸制造商东华金龙因发布用机器翻译的推广视频而意外走红,成为互联网文化现象。

“这些视频之所以受欢迎,正是因为它们充满了‘出戏感’。”方天宇说,“工厂视频走红,反映了人们希望了解全球经济隐藏一面的渴望,也体现了对主流叙事之外信息渠道的寻找。”

不过,杨和方等专家指出,尽管这些内容火爆,但普通美国消费者大规模转向工厂直购的可能性并不高,因为其中存在不少物流、质量保证等现实障碍。而且,媒体早已多次报道,警告人们不要指望以几分之一价格买到与爱马仕同等品质的包。

撰写时事通讯《Following the Yuan》的姜雅琳(Yaling Jiang)表示,在中国,通过工厂侧渠道购买品牌代工产品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这种模式依赖一套复杂的供应链和分销系统,而在TikTok上,一些自称有渠道的采购代理其实可能并无真实背景。

此外,这种直销内容也面临侵权风险。杨警告说:“很多内容已经踩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边缘了。如果这一趋势继续扩散,权利人很快就会施压,平台也必须迅速加强治理。”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现,很多最初宣传高仿产品的爆款视频已经被TikTok下架。DHgate未就是否涉及销售假冒商品作出回应。

尽管如此,中国许多工厂显然不会停止自己的转型尝试。正如王洛根所说:“每个工厂老板的梦想,都是有朝一日能拥有自己的品牌。在代工了几十年之后,中国制造商终于准备好,不只是制造产品,而是创造品牌。”

来源:书香盈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