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操作这一期专题,我们第一次去逛了谷 子店,第一次认识了日向翔阳、孤爪研磨、五条 悟、阿尼亚、芙莉莲、Chiikawa……第一次见识 到了铺天盖地的吧唧、立牌、透卡和棉花娃娃,第一次在与《排球少年》联名的寿司店里吃了套餐,抽了盲盒,抽到了两个赤苇的吧唧,是当
这一期杂志,我们来聊聊二次元。
为了操作这一期专题,我们第一次去逛了谷 子店,第一次认识了日向翔阳、孤爪研磨、五条 悟、阿尼亚、芙莉莲、Chiikawa……第一次见识 到了铺天盖地的吧唧、立牌、透卡和棉花娃娃,第一次在与《排球少年》联名的寿司店里吃了套餐,抽了盲盒,抽到了两个赤苇的吧唧,是当天为我们做“二次元导师”的小姑娘的“推”。
我们还邀请了几位青少年到编辑部一起讨论 他们喜欢的二次元角色,我们试着一起拆解“萌”的本质,理解“谷子经济”的内核。一方面,我们希望理解他们对二次元的迷恋到底从何而来;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对消费文化的运作机制有所觉察和警醒。
本期目录
一个人为什么会爱上虚构角色呢?
这个事情并不难理解。人类爱上虚构角色的 历史很漫长。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出了一位美丽的少女,并爱上了这尊雕像。爱神阿弗洛狄忒同情他无望的爱情,最终赋予了那尊雕像生命,令有情人终成眷属。
颜值,当然很重要。但二次元文化的内核并 不是美,而是“萌”。美固然令人心折,但也给人距离感,甚至有制造悲剧的危险,但“萌”勾起的是人们呵护和照顾的本能,会让人不自觉地靠近、投入,甚至深陷其中。很多时候,我们爱上一个虚构角色,是因为 我们在这个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看到了自己渴望成为的样子。 也许她和你一样不爱吃胡萝卜;也许你在他的沉默中认出了自己的孤独;也许她的乐观照亮了你当下的晦暗心境;也许他身上那种推翻一切重新再来的勇气既是你所欠缺,也是你所渴求的……他们的脆弱、倔强、天真,甚至是缺陷,都与我们自身的某一部分悄然共振。而当这种共振发生时,“萌”便不再只是视觉上的吸引力,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依恋。
就像泰迪熊的存在,是因为小时候的夜晚黑 暗而漫长,而你的父母总得在某个时间点离开,留下你独自面对黑暗。如今你慢慢长大,要独自面对一个充满压力、竞争和未知的世界。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拥有三五挚友,可以携手面对风雨,但有些人没有那么幸运。既然如此,一个人选择以这些来自二次元的角色为盟友,有何不可?他们不仅看上去更帅更美更可爱,而且永远不会塌房,永远不会背叛,甚至永远不会衰老,而我们也不必担心被拒绝、被伤害,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想象和塑造这段关系。
对二次元角色的依恋中,既有对自我的怜 惜,也有对爱与陪伴的渴求,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只存在于二次元世界中,并不具备真实的社交回应能力。
本来,这也不算很大的问题。我们大可以将 这件事当作一种人生无可避免的遗憾接纳下来,让虚构的归虚构,现实的归现实。但对现代消费社会而言,这种缺憾恰恰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消费社会发明了许多方法,试图打破次元壁,将我们对二次元角色的爱落实到现实世界有形的物质之上。最近流行的“谷子经济”就是很好的例子。
消费主义最强大的魔法,不是制造商品,而是制造意义,但当情感和意义都变成可以标价的商品时,我们失去的又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二次元的奇妙世界吧。
来源:小林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