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太极拳南传关键人物陈微明及其比武的意义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5 13:24 3

摘要:今年2025年,是太极拳正式传入上海的一百周年。笔者和上海市武协丁文军先生对太极拳的传播者陈微明先生深表敬意,写下《太极拳南传百年:陈微明与致柔拳社的武功文脉》一文表示纪念。有位朋友将文章输入某人工智能,请AI评价此文。AI给出评价是:“史料翔实,叙事生动。1

(一)

不少习武者以为陈微明先生只是一个有文化的拳师而已,可是站在历史的高度,陈微明是传播太极拳的大功臣,名标太极拳史。

今年2025年,是太极拳正式传入上海的一百周年。笔者和上海市武协丁文军先生对太极拳的传播者陈微明先生深表敬意,写下《太极拳南传百年:陈微明与致柔拳社的武功文脉》一文表示纪念。有位朋友将文章输入某人工智能,请AI评价此文。AI给出评价是:“史料翔实,叙事生动。1. 历史脉络清晰,引用权威资料。2. 突出陈微明的文化贡献。3. 叙事富有感染力。该文在史料运用和叙事结构上较为扎实,尤其对陈微明的文化贡献和太极拳南传的宏观影响描述准确”。但是,AI也提出部分细节存疑,1,如文章提到陈微明在广州、台湾的比武细节,未提供具体日期或版面,难以查证。2. 可能夸大了陈微明的个人作用,可能弱化了其他武术家的贡献。

笔者很感谢朋友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这篇文章。这篇纪念文章侧重于情感,所以只是简略提及陈微明传播太极拳的贡献,没有过多的引经据典,详细叙述比武的情节,因此也没像论文一样标明出处,目的是为了不使文章过于冗长。但是,想不到这AI的资料库还不够充实,竟然搜索不到陈微明在广州和台湾比武的数据,以致产生质疑和误判。笔者没有夸大陈微明和弱化其他武术家的意思,所以下面简单补谈陈微明先生的二次比武的意义和及他对太极拳的贡献。

笔者看到AI的质疑立即向读者补发提示:“关于陈微明与武师比武的资料,可以查看以下二处:

1,在广东的比武 ,可查1947年月12日《星报》第2页,题为《杨家太极拳陈微明公安局中打倒武师》一文。为方便读者查看,建议看季培刚《太极往事》(2022年3月版),第143-144页。

2,在台湾比武,可看1948年8月31日《民强报》第2页,《台湾人练太极拳》一文。或《太极往事》第147-148页。 这二次交手经过《太极往事》中都抄录得很详细”。

这里强调陈微明能不能在比武中成功化解挑战,是太极拳能不能顺利推广的关键性考验,所以笔者下面将这二次比武的梗概作简短叙述,然后再作进一步分析。

比武一,1931年9月,陈微明受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聘请,专程到广州传授太极拳。时值纪念周,微明适以事公安局,局辖下某训练所有国术教师某,拳术蜚声于时。见诸人奉陈若神明,不禁发出轻视太极拳的话语,警界好事者激言,煽动两人角技,二人被众人前呼后拥抵于礼堂。微明向武师谦让有顷,武师却立马挥拳迎头击下,陈一一化解,武师步步紧逼,陈借来势一拉,武帅即被一跤推跌二丈之外,卒倒于礼堂讲坛前,坛亦倒,坛后中门亦被震断门枢,可见武师其力之猛。陈趋前扶起武师,武师则满面羞愧。于是此一场角技遂告闭幕。

比武二,1947年6月24日,陈微明应邀飞台到新竹,因时事前台湾《新生报》登有《上海太极拳大师陈微明来台》消息,因此欢迎会闻风而来有二百余人,来宾亦有练外家拳者。身体结实的某拳家突然请求比武,此君猛抓微明右臂,其力极大,微明随行数步,待某君之力已消,微明将右臂略一抖动,此人受震,后退七八步,几至倒下,来观众人始服,拍手而散经过此会,微明“国术大师”之名,喧传于台湾各地。太极拳也在台湾生根开花。

这二次比武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打斗场景,却充分体现出了太极拳的精妙。陈微明先生常讲:“太极拳之巧妙,在以四两拨千斤。彼虽有千斤之力,而我顺彼背,则千斤亦无用”。所以这二次比武,让粤台民众大开眼界并喜欢上太极拳,也为日后太极拳迈向南方地区开辟道路。

陈微明特殊身份具有强烈的影响力他是太极拳最好的广告。当然在陈微明在上海开设致柔拳社之前,已有几位太极拳家陆续南下教拳,但是他们的影响还不及陈微明。因为陈微明有一个特殊身份,他的个人作用是其它武术家所没有的。

1,陈微明的曾祖陈沆,是清嘉庆二十四年已卯科状元,授翰林修撰,以诗文雄天下。光绪二十八年,陈微明兄弟三人参加壬寅乡试,三人同科进士,传为美谈。民国三年六月,陈微明被国民政府聘为清史馆纂修。这样一位典型的文化精英在武术界中是凤毛麟角,是引人注目的标志性人物。

2,民国时代的太极拳需要陈微明。封建旧社会中普遍重文轻武,习武之人大都是贩夫走卒、引车贩浆的莽汉,社会地位低下。而一个斯文的文化人士竟然也习练拳术,在当时的社会确实是十分罕见的。如果像陈微明这样的文化人也能习练太极拳,那么一般健康的各种不同阶层男女老少也都能学太极拳,陈先生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对推广太极拳十分有利。

3,当时民众司空见惯的武术是以强凌弱、力大打力小、快打慢,而太极拳以柔克刚,引进落空、四两拔千斤,对许多人来说是前所未见。而一个斯文的大儒不仅显示出太极拳的精妙,而且在自卫中也能战胜身强力壮的武夫,他就成了太极拳最好的活广告。

4,在比武之前,粤台地区已有人讥笑太极拳为‘表演的拳脚’,而陈微明沉着应对粗夫的挑战,以引进落空化解攻击,证明了太极拳有能自卫的技巧和智慧,让观看的民众口服心服,也为日后太极拳的传播扫清了障碍。

5,陈微明以德服人。太极拳的个性是深沉不露、朴实无华、外柔内刚、舍己从人,这也是太极拳传承者陈微明的个性。陈微明是谦谦君子,为人低调,从不夸耀“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有广泛的人脉。先生又有成人之美,他将澄甫先生口授之太极拳术笔于书,并图六十余幅,加以说明,至详且尽。又将王宗岳《太极拳论》详加注释,微妙之理发挥无余,对杨澄甫社会名声的扩展作用甚大。

6,最后,仍然要评价陈微明的二次比武,陈微明外表斯文不张扬,那些五大三粗的武夫最喜挑战这样的文人。但是陈微明在传播太极拳的关键关口他毫不含糊,他用精巧的技能和智慧沉着应对、巧妙化解挑战,捍卫了太极拳的声誉。可以设想,如果陈微明先生这二次比武,像雷雷和马保国那样的失利,那么太极拳的声誉会受到很大冲击,太极拳不仅在两广和台湾等南方地区的传播将会受阻或延迟,也对以后太极拳走向世界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说,陈微明这二次比武获胜非同一般,为传播太极拳立了大功,值得一提。

1948年10月陈微明在台湾宣传太极拳

来源:禅良聊太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