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在5年内高达40%,且复发后致残率大幅上升。真正的问题是:患者是否真的把“预防”做到了位?
“明明按时吃药了,为什么还是复发了?”、“恢复得挺好的,怎么又瘫了?”……门诊中,医生常常听到这样焦急的声音。
脑梗塞这种病,很多人以为治疗一次就能“高枕无忧”,但现实往往是——复发率高得令人心惊。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在5年内高达40%,且复发后致残率大幅上升。真正的问题是:患者是否真的把“预防”做到了位?
脑梗不会无缘无故地复发,它的每一次“卷土重来”,背后都有迹可循。
医生在临床中发现,脑梗易复发的患者,大多在这5件事上没做好:控压不严、控糖不细、血脂管理不到位、生活方式未改善、心理状态忽视。
这五个方面,看似平常,却是决定“能否防住下一次脑梗”的关键。
脑梗,即脑梗死,是由于脑部某个血管被血栓堵住,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它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占所有脑卒中的70%以上。
脑梗的发生就像一场“脑部的断电事故”,轻者偏瘫、说话不清,重者意识丧失甚至生命危险。而复发的脑梗,病情往往比首次更重,恢复更慢,后遗症更难逆转。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一次脑梗后就“安全无恙”,而有些人却反复发作?问题就出在对病因的“根”没有真正拔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脑梗的“三高元凶”。
很多患者只在住院期间控制得好,一出院就“放飞自我”,降压药漏吃、血糖不测、饮食无度、烟酒不断,这些看似“生活习惯”的问题,其实都在悄悄为复发埋下隐患。
血压是脑血管病最直接的“导火索”。在医生的观察中,超过70%的复发脑梗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达标。
有些人自觉“没症状”就擅自停药,殊不知,高血压本身就是“沉默的杀手”。一旦血压突然波动,脑内动脉硬化的血管极易再次栓塞,复发就在瞬息之间。
血糖同样是隐藏的危险因子。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明显,容易形成血栓。
很多人以为自己“只是血糖偏高”,不当回事,但长期高血糖会加速动脉硬化,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接近脑梗的边缘。
血脂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键因素。不少患者误以为“脂肪吃少点”就能降脂,却忽略了规律服药、监测血脂的重要性。
医生强调:即使症状消失,也要严密管理血脂水平,否则斑块一旦破裂,血栓再次形成,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三高”控制,生活方式更是决定复发与否的“分水岭”。医生发现,复发脑梗的患者中,大量存在熬夜、吸烟、久坐、饮食重油重盐、情绪压抑等问题。
这些行为不光影响血管健康,更会干扰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尤其是吸烟,会使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形成血栓;而睡眠不足和长期焦虑,则会加重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和血糖波动。
很多人忽视了“心理状态”对脑梗复发的深远影响。医生在临床中观察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心理状态平稳者。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情绪波动会扰乱气血运行,影响脏腑功能,间接加重脑血管负担。因此,保持心情宁静,亦是防复发的一剂“良方”。
中西医结合的预防策略,能更全面地防控脑梗复发。西医强调控制危险因素,如规律服药、监测指标、合理运动等;中医则注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安神养心。
例如,针灸、中药调理、太极等中医干预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脑梗的康复和再发预防具有积极作用。
饮食方面,医生建议患者采用“DASH”饮食模式,即低盐、低脂、高纤维、多蔬果。
中医则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多食山药、芹菜、黑木耳、黄豆等有助于软化血管、调养脾胃的食物。
同时,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定期体检,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往往是预防脑梗复发最有效的“法宝”。
医生也提醒,脑梗患者在康复期切忌“自觉痊愈”就掉以轻心,前期的积极治疗如果没有后续的坚持管理,可能功亏一篑。
尤其是那些合并心脏病、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定期复查,做到“知己知彼”,才有可能避免再次踩进“脑梗陷阱”。
脑梗的可怕,不仅在于它的突发性,更在于它的“反复性”。每一次复发,都是对身体的一次重创,对家庭的一次冲击。
但值得庆幸的是,脑梗复发并非不可避免。只要真正做到科学管理、生活自律、心态平和,完全可以化险为夷。
参考文献:
[1]中国卒中学会.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7): 641-652.
[2]林明贵, 赵继宗. 缺血性脑卒中再发风险的评估与管理[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2, 55(5): 385-390.
[3]周立建, 王一民. 中西医结合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4, 42(2): 231-23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内科医师老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