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南印务局,于民国之际,负笈传文,声名鹊起,其所刊书目,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揽其书目,类目清晰,凡有专集、土歌、善书诸类,皆为一时之选,裨益学林,润泽乡风。
道南印务局书目记
道南印务局,于民国之际,负笈传文,声名鹊起,其所刊书目,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揽其书目,类目清晰,凡有专集、土歌、善书诸类,皆为一时之选,裨益学林,润泽乡风。
集贤达之遗珠,汇古今之精华。《李春卿集》,汇李氏之锦言妙句,其文辞典雅,意境幽远,读之如沐春风,可感其才情之卓绝。《陈一山集》,陈君之思想智慧凝于其间,或论学问道,或抒怀寄志,皆能启人深思。《陈清端文集》与《陈清端年谱》,详述陈公之生平事迹、道德文章,其高风亮节,跃然纸上,足为后世楷模。《周易辨说》,探易学之奥蕴,解阴阳之变化,对六十四卦经义之阐释,旁征博引,以人事喻天理,深切著明 ,助读者领悟先贤智慧。《帖式祝文》,规范礼仪祝祷之辞,为传统仪式之指南,使后人知古人祭祀、庆典之庄重。《适用文牍》,辑实用公文范例,于政务往来、人际交往,皆具指导之功。《乡型剩墨》,记地方轶事、风俗人情,是乡土文化之生动记录,饱含对桑梓的深情。《陈子京文集》,展陈子京之才学见识,文章立意高远,笔法精妙。《新印雷祖志》,详述雷祖事迹,传承地方信仰,为雷州文化之重要典籍。《离骚新冤》,另辟蹊径解读《离骚》,对屈子之冤情、壮志,有独特见解。《雷州歌谣话》,采雷州民间歌谣,以方言俚语,道百姓生活,质朴而亲切。《校塾课艺》,录学童课业佳作,展现教育成果,激励后学奋进。《村话杂记》与《雷阳即事》,或记乡村琐事,或述雷州即时之事,充满生活气息,是了解当地社会风貌的一扇窗。《觉世杂字》,以通俗文字,传播道德观念,劝人向善。《遇虹辨证》,对特定事物或现象进行辨析考证,见解独到,具学术价值。
土歌类
采民间之曲调,传百姓之心声。《全本陈仕美》演绎陈世美故事,善恶分明,以艺术形式劝诫世人莫负情义。《观音现身》借观音形象,宣扬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精神。《折雷台》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三出卖油郎》《江玉梅戏》《韩湘子登仙》等,或讲市井生活,或述神话传说,人物鲜活,故事引人入胜。《姊妹贞孝》《真假状元》《劝世敬灶》等,蕴含传统道德观念,如贞孝、诚信、敬畏等,在娱乐中启迪人心。《名人情歌》《通奸害夫》《珍珠相会》等,展现人间百态,有爱情的美好,也有道德的沦丧,发人深省。《八宝箱》《蓝桥分别》《玉堂春》等,以曲折的情节、动人的情感,深受民众喜爱。《绣楼亭》《成套狮子楼》《学堂影》等,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有闺阁情思,有侠义豪情,有学塾趣事 。《戒烟戒嫖》《张三会妻》《劝世化俗》等,关注社会问题,倡导健康生活,对不良风气进行批判。《劝孝》《乐道》《醒世戒淫》等,强调孝道、乐观生活态度以及道德自律,以土歌传唱,深入人心。
善书类
扬善德之光辉,启人心之向善。《丹桂籍浅注》,阐释善书经典,引导人们修身立德,追求美好品德。《文武帝经文》《玉皇真经》《关帝明圣经》《定福灶君经》等,借助神道教义,弘扬正义、仁爱、诚信等价值观。《救生济世方》汇集中医良方,旨在治病救人,体现对生命的关怀。《三品妙经》《末劫经》《太阳太阴经》等,蕴含宗教哲学思想,给人以心灵慰藉与精神指引。《鼠疫丛刊》,聚焦鼠疫防治,为当时对抗疫病提供知识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道南印务局刊刻诸书,或关乎学术文化,或贴近百姓生活,或引导道德风尚,皆为传承文化、启迪民智之作。其功也大,其泽也远,使雷州乃至更广地域的民众,得以沐浴知识之光,传承文化之脉,实为文化传播之盛举,值得后人铭记与敬仰 。
来源:石奇封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