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有个朋友,小林,名牌大学毕业,人也聪明,但工作十几年了,一直不温不火。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太多,特别容易内耗。领导随口一句批评,他能琢磨一整天,怀疑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同事一个无意的眼神,他能解读出八百种含义,觉得别人在背后搞自己;甚至连发个朋友圈没人点赞,他
我有个朋友,小林,名牌大学毕业,人也聪明,但工作十几年了,一直不温不火。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太多,特别容易内耗。领导随口一句批评,他能琢磨一整天,怀疑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同事一个无意的眼神,他能解读出八百种含义,觉得别人在背后搞自己;甚至连发个朋友圈没人点赞,他都能焦虑半天,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合群。起初还有人劝他放宽心,别想那么多。可后来发现他不开窍,大家也就不再劝了。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许多神经症的根源,在于个体将过多精力用于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而非外部的行动和创造。”一个人要想开窍,往往是从停止这种无谓的内耗开始的。当你不再跟自己较劲了,能量才能向外流动,人生才能豁然开朗。
小张和小李是同一批进公司的实习生。小张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每次做完一个方案,他都要反复修改几十遍,生怕出一点纰漏;开会发言前,他要在心里预演无数次,担心说错话丢人;甚至连跟同事打招呼,他都要琢磨用什么语气比较合适。他活得小心翼翼,精神高度紧张,效率却很低。小李则性格大条一些,觉得尽力就好,错了就改,没什么大不了的。他敢于尝试,不怕犯错,遇到不懂的就大胆请教,想法也敢于表达。实习期结束,小李因为敢想敢干,表现突出,顺利留用了。小张却因为过于谨慎,错失了很多机会,最终没能留下。
《论语》里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说,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过度内耗的人,往往是内心不够自信,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害怕失败,害怕批评,害怕被否定。这种恐惧就像一个无形的“紧箍咒”,束缚了他们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潜能。他们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了担忧、焦虑、自我怀疑上,而不是用在行动和解决问题上。以为是在追求完美,其实是在自我设限,原地打转。停止内耗,就是摘掉这个紧箍咒,给自己松绑。
阿芳曾经是个特别敏感的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她能记恨好几天。同事工作上跟她有点小摩擦,她能气得晚上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想怎么“报复”回去。她每天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全被别人的言行左右。她觉得自己活得特别累,特别委屈。后来,逼着她改变的是一张医院手术通知单。病床上躺了一个月后,她开始反思自己。她看了一本心理学的书,开始尝试不去过度解读别人的话,学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老公说了不中听的话,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往心里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她不再反复咀嚼,而是想办法解决或者干脆放下。慢慢地,她发现自己的心情平和了很多,精力也充沛了不少。她说:“以前总觉得是别人让我不开心,现在才明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过著名的“情绪ABC理论”。真正困扰我们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A),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和信念(B)。内耗,就是你不断地用负面的想法(B)去反复折磨自己。你一遍遍地回味那些不愉快的经历,一遍遍地放大那些负面的情绪。这种精神上的反复咀嚼,就像一个无底洞,不断地消耗你的精力和能量,让你疲惫不堪。你以为是在反思,其实是在钻牛角尖,自我折磨。停止内耗,就是关闭这个消耗能量的“无底洞”。
老王年轻时,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抱怨社会不公,抱怨领导没眼光。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愤世嫉俗和自怨自艾上,工作上自然也没什么起色。人到中年,他突然醒悟了,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自己能做的事情上。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研究行业动态。他还主动承担起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苦差事”,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几年下来,他成了公司里公认的技术专家,不仅得到了领导的重用,也赢得了同事的尊重。他说:“以前总觉得是别人耽误了我,现在才明白,是自己耽误了自己。停止内耗,把劲儿往一处使,路自然就出来了。”
《大学》里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知道目标所在然后才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然后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然后才能安稳,安稳然后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
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你把它耗费在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上,就没有力气去行动和创造了。停止内耗,就是把那些四散的、相互冲突的能量重新整合起来,聚焦到一个方向上。不再为别人的评价而焦虑,不再为过去的错误而悔恨,不再为未来的不确定而担忧。把所有的心神都投入到当下的行动中,投入到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上。你以为停止内耗是认怂,其实是积蓄力量,是能量聚焦的开始。
一个人开窍最明显的迹象,就是不再跟自己死磕了。把目光从内心转向外部,从过去转向未来,从空想转向行动。停止了内耗,把能量用在对的地方时,你会发现,思路清晰了,效率提高了,运气也变好了。人生也就豁然开朗。
愿你我都能停止内耗,轻装前行。
来源:胖嘟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