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夏节气作为夏季的开端,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气温逐渐升高,人类的新陈代谢更加活跃,对人体血压有显著影响。
立夏节气作为夏季的开端,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气温逐渐升高,人类的新陈代谢更加活跃,对人体血压有显著影响。
01
夏季血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01
血压年节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呈现“夏低冬高”的年节律特点。立夏后,气温升高导致体表血管扩张、血容量减少(因出汗增多),血压可能自然下降。
02
节气转换的影响:立夏、立秋等“四立”节气是气候变化的转折点,人体调节能力可能滞后于外界变化,导致血压波动加剧,需特别关注。
02
高血压人群的立夏养生建议
SUMMER
1. 饮食调理
清淡饮食:立夏后宜减少高脂、高盐、辛辣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
苦味食物:天气逐渐炎热,心火容易旺盛,出现口疮、痤疮、心烦、便秘等症状,适当进食苦味食物,可以清热泻火。如苦瓜、莲子心等苦味食物可清心火,缓解夏季心火过盛对血压的影响。
补钾控盐:莴苣、番茄等食材富含钾,可帮助平衡钠的摄入,减轻心脏负担。
化湿健脾:适当食用生姜、紫苏、香菜等辛味食物可以温脾胃、散寒湿。对于南方多雨潮湿的地区,还可以选用薏苡仁、绿豆、赤小豆等食物,有助于清热祛湿。
SUMMER
2. 起居与运动
睡眠调整:《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立夏以后人们要顺应气候变化,每天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不应超过晚上11点),早上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保证午休(半小时到1小时),避免过度疲劳引发血压波动。
适度运动:汗为心之液,运动过度、出汗过多却容易伤“心”,故建议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抗阻训练(如靠墙静蹲)等,也可选择特色运动方式如八段锦、太极拳等,改善血管弹性,稳定血压。运动后要适当饮水及补充电解质,避免“气随津脱”,导致津液和阳气受损。
SUMMER
3. 中医调理
内关穴与劳宫穴: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可缓解心悸、胸闷;按摩劳宫穴(掌心握拳时中指指尖处)能清心火、安神。
晒背补阳:适度晒太阳(尤其是背部)可提升阳气,改善气血循环,辅助调节血压。
SUMMER
4. 情绪管理
《黄帝内经》强调“使志无怒”,立夏后要重视情志养生,做到“戒怒戒躁”需保持情绪平和,切忌大喜大悲,以免伤心、伤身、伤神。可通过书法、音乐等舒缓活动调节心理状态,减少焦虑引发的血压波动。
SUMMER
5. 血压监测与用药:
夏季血压可能暂时下降,但擅自减药或停药会导致血压反弹,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另外,警惕“隐性风险”:夏季天热易汗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心液减少,血行不畅而易瘀阻,血液黏稠,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出汗多易导致血容量不足,若合并使用利尿剂类降压药,需注意电解质平衡,防止低血压或晕厥。
同时要加强血压监测,重点关注晨起和傍晚时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SUMMER
结 语
立夏节气通过气候、饮食、作息等多方面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患者需结合季节特点调整生活方式,科学监测血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因季节变化导致健康风险。
撰稿:张德凤
审核:邹 冲(江苏省中医院)闫 蕾
来源:全科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