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据显示,2024年度酱酒产量为65万千升,在白酒行业总产能中的占比降至15.7%;2024年度酱酒销售收入为2400亿,在白酒行业总收入占比为30.1%;酱酒总利润为970亿元,在白酒行业总利润占比为38.7%。
文 | 言之
酱酒回归理性,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数据显示,2024年度酱酒产量为65万千升,在白酒行业总产能中的占比降至15.7%;2024年度酱酒销售收入为2400亿,在白酒行业总收入占比为30.1%;酱酒总利润为970亿元,在白酒行业总利润占比为38.7%。
这个数据背后所呈现的,是酱酒以低占比产量获得高占比销售收入、利润的时代过去了。大部分酱酒企业在寻找逆势增长的路径,比如2024年丹泉酒业实现销售同比增长26.7%,云门酒业全年销售收入与利税同比增幅均超30%,武陵酒实现营收10.99亿元,同比增长12.30%...
对于非黔派酱酒来说如何从红海市场里找到机会是关键,丹泉、云门、武陵酒这些因酱香潮“异军突起”的品牌,他们又是如何在酱香退潮背景下继续保持良性发展态势的?
回顾丹泉、云门、武陵酒三家家企业的发展,由于上一轮“酱香潮”期间市场对该品类需求高涨,才得以快速进入行业视野。
在业界专家看来,酱酒本轮调整还没有见底,产能收缩、渠道重构、消费分化三大维度,在倒闭倒逼行业进入“价值回归”与“长期主义”的新周期。
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将生存目标拆解为可执行的战术动作,方能在行业洗牌中赢得生机。从共性上看,丹泉、云门、武陵酒过去一年选择深度“聚焦”战略,在确定的品类里建设差异化。
首先,聚焦产品,丹泉主要推出洞藏10·升级版以及丹泉1956;云门重点推进“大单品矩阵”建设,聚焦云门陈酿·10等核心产品,通过价格带细分与差异化定位,覆盖从大众到高端的全消费场景;武陵“上酱”凭借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灵活的营销策略调整,表现出色。
其次,聚焦本地市场,丹泉发布广西市场“三五八十”战略,全面开启广西市场的战略大纵深,力争分阶段实现广西市场销售额突破30亿元、50亿元、80亿元、100亿元;云门酒业升级“区域深耕”战略,打造强势区域品牌,成为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武陵酒在聚焦湖南本地区域市场发展的同时,有序的扩展省外市场,加大对核心市场的重视和投入。
另外,在聚焦核心消费者方面,丹泉酒业利用封坛大典、丹泉酒文化研学活动等指向C端,提高与消费者的积极互动;武陵酒借助举办粉丝节等活动,与广大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和交流;云门通过私域流量运营与直播电商布局,直接触达C端消费者,全年线上销售额占比提升至18%,同比增长120%。
归纳来看,酱酒行业的竞争,终将回归“品质为本、用户为中心”,从“满足消费者需求”出发,丹泉、云门、武陵酒提供了产品解决方案,并在核心市场上不断优化消费者体验,才实现了现在的增长。
如今,价格倒挂、库存高企、动销不畅等仍然是制约行业良性发展的“三座大山”。中国酒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也提到,酒业伴随着经济增速的换挡,进入到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期。
有观点认为,通过模式创新重构产业链价值分配,有望成为企业突破困境的核心路径。而丹泉、云门、武陵酒的突围,也在用模式创新打破“产能-价格-渠道”的三角博弈,为解决当前的市场矛盾提供了答案。
比如,作为“三五八十”战略实施的重要一步,丹泉将实行“189专卖店布局”计划,为保障每家专卖店的独家经营优势,在广西区内科学合理开设189家丹泉专卖店,并且担保不会超过这个数目。
据悉,丹泉189专卖店是对白酒销售模式的升级改造,在传统专卖店原有的功能属性上又新增了体验中心、融招道场、直播基地、社交中心四大功能,精准把握时代趋势和当下的消费潮流,增强了专卖店的盈利能力,有效解决白酒圈所面临的库存积压的弊病。
复盘武陵酒的动销策略可以发现,其早就创造了短链直达“武陵模式”,秉持着“用C端影响C端”的发展思路,公司建立厂家到终端店直控链路,用C化的思维、组织、能力,开发客户、经营客户,通过合理设置终端数量,例如不压货等,让C端化取得高速进展。
显然,武陵模式不仅仅是改变传统的渠道结构,减少产品流通层级,搭建起品牌直达消费终端的销售模式。更重要的是,厂家和终端商深度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
云门酒业创新“联盟体合作模式”同样也是如此,去年与青岛暖阳阳供应链等企业成立战略投资联盟,并在临沂、泰安等地签署“商业合作联盟”协议,旨在共同建设市场、共享市场收益、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对于酒类经销商和烟酒店来说,在行业缩量竞争环境下,厂商共生共建共享才是生存乃至“破局”的关键。
其实,丹泉、云门、武陵酒的生存逻辑在于:以差异化定位避开黔派主战场,通过区域深耕、产品创新、渠道变革构建护城河。尽管面临品牌认知、产能等挑战,但在酱酒消费多元化的趋势下,他们有望在细分市场形成不可替代的生态位。
从市场布局看,丹泉、云门、武陵酒正在在全方位推进全省化布局,加速全国化特色市场的布局。以云门酒业为例,在巩固潍坊根据地市场的同时,以济南为营销中心,重点打造济南、青岛、淄博、潍坊高地市场。目前,其在广东、北京、河南、海南的运营中心已经启动,初步形成“东西一条线,南北一条链”的布局。
作为弱势产区的强势品类,丹泉、云门、武陵酒进行泛全国化布局不止考验渠道扩张性和市场消费力,还在于未来能否突破“产区=品质”的固有认知,在这方面,丹泉、云门、武陵酒早有准备。
一方面,重构品质认知。丹泉深化“洞藏”品质基因、夯实洞藏老酱酒品质名片;云门是中国酱香型白酒标准四大制定企业之一,建立了“中国北方酱香型白酒研究院”;武陵酒实行严苛的四级尝评体系,延长内部检测瓶储期等。
另一方面,以文化符号替代地理标签。丹泉做强酒旅融合,先后投资建设了南丹温泉丹泉小镇等特色旅游项目,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活动的方式强化丹泉文化标签;云门启动“中华酒史 青州探源”工程,将青州古城酿酒史转化为鲜活的“活态文化资产”;武陵酒围绕“桃花源”文化,深入挖掘和创新表达...
最后,是以供应链保障支撑市场扩张。丹泉经过20多年发展,投入50多亿元,形成丹泉产业链生态循环系统工程;武陵酒计划建成川贵酱酒产区外最大酱酒产酿基地之一。
总结来看,尽管短期内难以撼动黔派的核心地位,但丹泉、云门、武陵酒们通过差异化定位与持续创新,正在酱酒行业中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来源:微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