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把刻刀,方寸木料,在“90 后” 匠人许红阳手中,化作传承千年非遗文化的桥梁。近日,这位来自井陉的木雕大师荣获 “全国劳动模范”,其用青春与汗水书写的非遗传承故事,成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生动注脚。
一把刻刀,方寸木料,在“90 后” 匠人许红阳手中,化作传承千年非遗文化的桥梁。近日,这位来自井陉的木雕大师荣获 “全国劳动模范”,其用青春与汗水书写的非遗传承故事,成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生动注脚。
“小时候看着父亲雕刻,那些刀痕落下的声音,就像在我心里奏响的乐章。” 出生于木雕世家的许红阳,自幼在木屑纷飞的工坊里穿梭,古法雕刻技艺的韵味早已融入血脉。成年后,他不满足于对传统技艺的简单承袭,一心钻研薄浮雕技艺。无数个日夜,他终于将雕刻厚度精准把控在2 毫米至 4 毫米之间。“每削减一毫米,都是与木料的对话,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痴迷。” 刀锋游走间,人物的神态、山水的灵韵,都在这纤薄木片上栩栩如生,赋予木雕作品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以下视频来源于“把老祖宗的手艺藏在家里,不如敞开大门让更多人看见。”许红阳说。2021 年,他毅然成立石家庄许红阳木雕博物馆,并免费开放,让这座承载着木雕文化的场馆,成为大众触摸非遗的窗口。此后,他怀揣传承使命,带着木雕作品与工具,走进校园、踏入社区。一场场非遗宣传活动,百余场手工技艺讲座,他手把手教孩子们握刀、雕刻。“当孩子们第一次刻出完整的图案,眼睛亮得像星星,我就知道,这一切都值得。” 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与热爱,他知道,非遗传承的种子已悄然种下。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井陉木雕才能真正‘活’下去。” 许红阳坚定地说。2023 年,许红阳创新工作室获评 “河北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一全省唯一的木雕类省级殊荣,是对他创新传承的肯定。如今,10 余所木雕创新工作室在燕赵大地开花结果,成为木雕技艺传承创新的坚实堡垒。
记者 | 段建斌
编辑 | 韩晓红
审核 | 刘亚军 梁建云
邮箱 | jingxingfabu@163.com
来源:弘bai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