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味十足!胡锡进与重庆政府正面交锋,文旅局精心维护惨遭质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5 23:20 2

摘要:“师傅,再加勺烧白!”“要得要得,莫慌,管够!”五一假期,重庆荣昌区政府食堂后厨的蒸笼掀了14个小时,1200斤米饭、1500斤猪肉化作一盘盘热气腾腾的套餐,以12元亲民价端上餐桌。

“师傅,再加勺烧白!”“要得要得,莫慌,管够!”五一假期,重庆荣昌区政府食堂后厨的蒸笼掀了14个小时,1200斤米饭、1500斤猪肉化作一盘盘热气腾腾的套餐,以12元亲民价端上餐桌。

镜头扫过打饭窗口,穿制服的公务员和举着自拍杆的游客挤作一团,区委书记高洪波系着围裙穿梭其间,这一幕让荣昌这个常住人口66万的小城,愣是挤进了35万游客。

当政府食堂变成“网红打卡地”:一场意料之外的流量狂欢

荣昌的爆火始于一只卤鹅。本地自媒体博主“卤鹅哥”林江扛着20只卤鹅追着网红“甲亢哥”跑了五座城市,硬是把家乡味道塞进了对方直播间。

区委政府嗅到流量密码,直接给林江封了“美食全球推介使”,砸下10万奖金。更绝的是,政府食堂在五一期间化身“平价餐馆”,12元套餐三荤一素一汤,食材全来自政府投建的中央厨房和200万只白鹅养殖基地。

“我们不是跟餐馆抢生意。”荣昌文旅局局长私下算过账:政府食堂日均接待2000人,按每人省下30元餐费算,游客能把这钱花在买卤鹅、看非遗巡游上。

数据印证了逻辑——三天直播带货300万单,夏布小镇的非遗阴天子巡游挤得水泄不通,连带着周边隆昌、大足的景区都沾了光。

胡锡进开炮:政府补贴食堂该不该抢餐馆饭碗?

争议在5月3日引爆。胡锡进发文质问:“政府食堂有财政补贴,低价开放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此言一出,网友炸锅。有餐馆老板晒出流水:“五一单量涨了40%,政府食堂带火的是整条街!”更有人翻出旧账:“景区矿泉水卖10元时没人吭声,政府让利倒成了原罪?”

荣昌实验的深层逻辑:把“让利”做成产业链

撕开争议表象,荣昌的算盘打得叮当响。政府食堂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嵌在“一头鹅经济”里:鹅肉做卤味,鹅毛变羽毛球,鹅油提炼成化妆品。当地新建的1000家卤鹅店,刀都砍坏了好几把,订单排到三个月后。

更精明的是服务设计——家庭游客有卤鹅龙虾宴,年轻人能参加卤鹅音乐节,马拉松奖牌从“荣昌猪”换成“荣昌鹅”。政府甚至包下全城LED屏,滚动播放游客与卤鹅的合影。这种“沉浸式种草”让复购率飙升,有游客临走前专门买了真空包装的卤鹅寄回家。

争议背后的真问题:公共服务该如何创新?

胡锡进的质疑指向核心:政府该在市场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荣昌模式给出了新解法——不是直接干预,而是搭建平台。中央厨房统一采购降低成本,养殖基地保障食材安全,政府食堂用微利换口碑,最终把流量导向整个产业链。

这种“有限度的让利”反而激活了市场。餐馆老板张姐坦言:“政府食堂教会我们做标准化套餐,现在我家15元卤鹅饭每天能卖800份。”数据显示,荣昌五一期间餐饮业营收同比涨了62%,远超政府食堂的让利总额。

从“一阵风”到“长久红”:荣昌模式能复制吗?

爆红之后,荣昌开始谋划“留量”。政府规划了三条旅游专线:非遗体验线串联夏布小镇、陶器博物馆,美食线贯通卤鹅店、火锅街,亲子线则把养殖基地改造成研学基地。更绝的是,荣昌把“政府食堂”注册成商标,未来计划在高铁站、服务区开连锁店,收益全部投入文旅开发。

但隐忧仍在。有学者提醒:“若把政务资源过度商业化,可能滋生权力寻租。”荣昌的应对是设立“亲清指数”——食堂采购全程直播,文旅项目招标公开透明,连区委书记直播带货的打赏都捐给了留守儿童。

当政府开始“卷服务”:一场静悄悄的治理革命

荣昌实验的价值,在于重新定义了“政商关系”。政府不再端着架子,而是俯下身当“店小二”:交警对违停先提醒,城管帮摊贩支起遮阳伞,志愿者举着“免费领矿泉水”的牌子穿梭人群。这些细节让游客感慨:“在荣昌,连空气都是热情的。”

这种转变折射出基层治理的进化。过去,地方政府习惯用补贴、免税吸引企业;如今,荣昌证明:优化服务体验、搭建产业生态,才是更高级的招商引资。正如高洪波所说:“我们要让游客记住的不仅是12元套餐,更是这座城的温度。”

五一假期的喧嚣渐散,但荣昌的卤鹅香还在网上飘散。当政府食堂的灯光熄灭,这座小城留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公共服务该如何平衡商业逻辑与民生温度?或许答案就藏在区委书记那句质朴的话里——“让老百姓吃好饭,比什么都强”。

来源:拿来旧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