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反对者们,力量强大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01:24 3

摘要: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 半间云

时间没有因为五一长假停滞,期间出现各种新闻,巴菲特股东大会、肖性医生、董性医生以及乒乓球王子樊振东,受到格外关注,这些新闻夹杂着人性、情绪和财富汹涌而来,刺激着社会的每一个神经细胞。

(图源:pixabay)

先说说我认为意义深远、持续时间最长的巴菲特股东大会。

这次股东大会5月3日召开,有1.97万人出席,创下历史纪录。可以称作投资界一年一度的奥马哈朝圣日。

今年恰逢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公司60周年,可能是巴菲特出席的最后一次股东大会,在会上,94岁的巴菲特宣布将在年底退休,非保险业务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Greg Abel)有很大概率在年底接任首席执行官职位。

这一次股东会上,巴菲特年老蹒跚、言语缓慢,但因为坚持了一些人类文明的底线,坚守了常识,在这个不确定的斗狠好勇时代,让人好感增加。巴菲特用柔和的语言,表达了鲜明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与美国业已呈现出的右派观点,截然不同。

(图源:pixabay)

在这次大会上,这位股神传递出的理性能量和底线价值观难能可贵。

看惯潮起潮落,巴菲特平静而乐观

悲观容易,看出问题也容易,保持平静的心态,持续的乐观和感恩不容易,但巴菲特做到了。

他从历史的长维度出发,认为目前的问题不算太大的问题,他生在好的国家,活在好的时代。

巴菲特的乐观心态,与巴菲特整个人生周期基本上与二战后经济上升周期相重叠有关,也因为他在市场上经历过各种牛熊、淡看江湖风云有关。

他表示,有时候世界会发生非常巨大的错误,总有一些戏剧性事件让人惊讶,美国经历过几次大革命,从农业社会到工业时代,期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百多年来,所有的大事几乎都发生在美国,现在情况则大不相同。

情况有时糟糕到无法持续,但一切都会过去,现在仍然是美国最棒的时候。如果回到一百年前、两百年前,可能得喝威士忌酒才能拔牙,在美国中西部,可能还要搭乘马车看医生。

而在他90多年的漫长人生里没有遭遇到坏事,任何时候想喝可乐就可以喝一杯。

面对从中国上海过去的投资人,巴菲特同样安慰说,我们出生在一个好时代,相比100年前、1000年前,相比饥饿的农业时代,我们在朝代的更叠交替之下来到了现在,很多事情在20年前不一定会更好。

即使在好时代也总有坏事情发生,这不可避免,人类没有大的改变,还是会互相争斗互相残杀,还是会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图源:pixabay)

市场也会有涨有跌,这段时间的下跌、一季度伯克希尔投资收益下降,对巴菲特来说不算什么,股票今天下跌15%明天上涨15%,平静看待市场涨跌常态,没有机会的时候按兵不动,哪怕账面上有3477多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如果有相对确定的机会就及时出手,哪怕只是几百万美元的小投资。

不论何时,要按照自己的日程处理固定的事务,不要被短暂的涨涨跌跌牵着鼻子走。应该以20年之后的心态来看当下事,有一些事情当时觉得惊天动地,从未来看都不是事。

我们可以掌握住美好的人生,用巴菲特那样平和而开阔的视野,让自己享受美好,感谢在过去90多年的人生中都可以喝杯可乐。

巴菲特与硅谷右派之间存在尖锐冲突

巴菲特的这种心态,想必会受被硅谷右翼彼得蒂尔、柯蒂斯·雅文等人鄙视。

在科技右派眼里,巴菲特式的乐观毫无价值,属于政客一般程序化的乐观主义,这种乐观主义既看不到美国科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急剧下滑,也看不到美国国内面临的民主过度、自由不够、效率低下的矛盾。

巴菲特这样的老一辈投资者,与目前的部分科技精英与彼得蒂尔这样的硅谷投资和思想人物,早已形成尖锐的对立,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科技观分属于不同的阵营,万难融合到一起。

巴菲特受益于战后经济全球化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以及消费市场的全球化,坚定的认为合作共赢,他们是冷战后国际秩序的拥趸。苹果的蒂姆库克也是受益者,虽然巴菲特减持了不少苹果股票,但没有影响他们的友情。

新一代的技术乌托邦主义者则认为,目前的全球化无法实现技术人士的理想,那就是建立一个永无止境的技术进步乐土,让人类起码是尖端技术人士拥有无止境的自由,这些人要的不是民主,更不是对所有人无限度的保障。

支持者赞赏目前的技术右翼与民粹相结合的这场运动,重塑美了国的社会规范,优先考虑效率和利润,是捍卫精英治理的文化胜利。反对者则放大硅谷对隐私的侵蚀、数据的武器化以及对异见的压制。

5月3日,观察者发表的文章深入分析了美国硅谷右翼思想,彼得蒂尔反对民主,柯蒂斯雅文则认为,民主是“无效且具有破坏性的”,导致“战争、暴政、破坏和贫困”。他提出了“新商业主义”模型,设想国家如公司般运作,由一位首席执行官领导,公民作为股东。

这批硅谷精英追求利润,追求个人私欲到极致,是对永生的个人追求。彼得蒂尔对冷冻技术和抗衰老研究的投资,揭示出技术可以超越人类局限,包括死亡的信念。

不仅想掌握死亡权,他们开始尝试掌握生育权,这一批人中已经有人利用技术筛选出基因良好的宝宝,进行大规模的生育计划.

历史学家斯洛博迪安在《裂解资本主义》一书中,称硅谷右翼这场文化运动的方式反映了对民主的“深刻宿命论”。

斯洛博迪安分析了全球范围内试图逃避民主约束的“市场激进主义”现象(如自由贸易区、离岸金融中心),认为硅谷右翼运动是这一趋势的延伸,试图通过技术精英的控制和国家权力的选择性使用,创建一个资本至上、技术至上的社会。

相比而言,巴菲特站在人性的角度,站在合作共赢的角度,坚守信用底线,打消人的骄狂心,对人类而言更加友好。

(图源:pixabay)

巴菲特反对轻易的口头承诺,反对言行不一致的人,有钱而无信用的人,认为这样的人只会带来损害。

在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含蓄的表达了美国对傲慢与脱离规则的担心“当你面对75亿人,而他们对你并不友好时,你却因为自己3亿人口的成功而自鸣得意——我认为这种做法既不正确,也不明智。”

傲慢和争斗正是右翼人士现在的做法,把全球看成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争斗场,把世界当成技术乌托邦主义的实验田。

巴菲特要谦逊得多,他强调,施加惩罚性关税是一个重大的错误,认为“世界其他国家越繁荣,不仅不会让我们受损,反而会使我们变得更繁荣,也会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感到更加安全。”

巴菲特以及巴菲特的朋友们比如汤姆·墨菲、比尔·盖茨和蒂姆·库克等人,代表了一股理性主义思潮,硅谷右翼与老特的红脖子们联手,以浩浩荡荡大拍马屁打倒一切之势,横扫制度和文化,现在理性主义思潮被裹挟,难以发声。

但巴菲特仍然认为,这不值得害怕,确实,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这样的变革,现在势头越猛,势能延续的时间也就越短。

右翼运动未必能够持久,右翼人士很大概率无法达成目标,最终既丧失了民主也丧失了效率,经济有可能大幅下滑。并且,右翼天然的种族封闭倾向排斥了不同肤色、不同思想的高科技人才,以及底层民粹者。

并且,右翼内部并非铁板一块,马斯克和彼得蒂尔虽然同属右翼阵营,但一个全球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与一个自由主义者、威权主义者本质上并不一致,时间长了,裂缝自然会出现。

巴菲特一派的理性主义是能够力挽狂澜的基础,在关键时刻可以团结一批人,度过最危险的时刻。

巴菲特对当下市场持防御姿态

巴菲特说,在过去80年中交易了1600万次。他的核心理念与亦父亦师的格雷厄姆一脉相承,在拿手的制造业、消费行业的投资神迹无需多言。

巴菲特对当下的市场是保守的,手握3477亿现金储备,约占总资产的27%,可以买下工商银行,与过去25年的13%平均水平相比,处于历史高位。

目前美股尤其是纳斯达克的价格过高,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在动荡市场中没有找到值得大规模投资的标的物。以往,巴菲特持有大量现金时,通常会伴随市场大跌。

巴菲特这几年讲到市场,实际上是保守型做法,他用很长的篇幅讲到保险公司,还有公用事业和能源,就印证了这一点。

保险公司是伯克希尔长期的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资金来源,是伯克希尔的根基之一。

(图源:pixabay)

2023年3月8日,华尔街见闻网站发表了常嘉帅的分析文章,伯克希尔的保险对投资运作至关重要。

伯克希尔官网上清楚地写着,巴菲特认为,要不是在1967年收购了国民赔偿保险公司 (NICO),伯克希尔的市值达不到今天的一半。NICO拥有近3350亿美元的资产,以及近2000亿美元的投保人盈余。

成本低到多少?在股东大会上,伯克希尔副董事长阿吉特·贾恩说,到目前为止,包含寿险的部分,保险浮存金的成本是负2.2%,这表示,浮存金部分要释放出大概2.2%的现金。

2012年7月9日,兴业全球基金发表了时任兴业全球基金副总经理徐天舒的文章,指出伯克希尔负成本的保险浮存金和杠杆率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当时浮存金的规模在600多亿美元。保险业务的浮存金是指客户缴纳的保费,这笔资金不属于保险公司,但会体现在报表中。保险公司通常在留有一定比例以应对近期可能支付的理赔金额后,剩余部分可以用来投资,投资收益归保险公司所有。

浮存金的零成本负债的特点导致巴菲特特别青睐那些稳定性好,商业模式简单清晰,现金流良好的公司,而回避变化较快的高科技公司。

保险公司为了保险,主要投资于债券和存款,伯克希尔因为拥有股神,一直投资于股票,很少买债券。

并且,伯克希尔也不像其他保险公司那样向股东派发高额股息,保险承销产生的收益也不分红,只在1967年派发过一次股息。因为,巴菲特觉得自己投资收益更高。

(图源:pixabay)

巴菲特在投资和选股上的造诣是很难复制的,巴菲特曾经说过,即使今天让他从头再来也复制不出这种业绩。

有不少投资者质疑,剔除了浮存金因素之后,巴菲特年化收益率只有13%多,连续四十多年保持13%多的年化收益,是大师级水平,但不是神。

过去40多年伯克希尔的年化收益率约在20%左右,浮存金带来的杠杆(用浮存金/公司净值+1来计算)大致在1.2-2倍之间浮动,平均杠杆约为1.5倍,如果简单地把20除以1.5计算后的结果在13.2%左右。这种计算假设浮存金的收益为零,很不合理,这么大一笔钱买国债都有不少收益。

当时全球十大保险公司榜单,按保费计算,伯克希尔排名第六;但按股东资金计算,它的规模是其他任一家公司的10倍以上。

国内有很多公司想模仿伯克希尔的模式,通过收购保险公司获得廉价资金,获得一二级市场的巨大投资收益,但因为土壤、市场、监管不同,尚无成功案例,有些甚至人财两失。

至于高科技公司,巴菲特不会改变他的观点,他对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对于“吞金兽”一般的高科技企业,保持天然的警惕。因此,巴菲特属于高科技领域第二梯队的投资者,对苹果的投资就是如此。

感恩所拥有的一切

把工作当作享受,保持较低的欲望,以及跟品性良好的朋友长期相处,巴菲特一直情绪稳定,生活幸福。

(图源:pixabay)

他把幸运挂在嘴边,表示自己出生在美国是非常幸运的,他每天的工作都在享受,他不会卖掉自己的伯克希尔任何一股股票,但他会进行捐赠。与彼得蒂尔等人相比,巴菲特在人性、情绪的角度算是个完人。

在股东大会上,他常提到芒格、墨菲等老朋友,他显然非常怀念逝去的老友芒格,最希望共进午餐的人是芒格,芒格沉浸于书海,可以弥补他自己的不足。

他提醒年轻人,找到一些自己喜爱的、志同道合的人,比去找有钱人,复制他们的模式更好,跟有道德有能力的人为伍,自己也会成为这样的人。

这些话让人想起1998年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商学院的演讲,他讲了一个故事,奥马哈有个叫彼得·基威特的人,说招人的时候看三点:品行、头脑和勤奋。一个人要是头脑聪明、勤奋努力,但品行不好,肯定是个祸害。品行不端的人,最好又懒又蠢。

在演讲的开篇,巴菲特讲的全都有关于品行,这是人生与投资的前提。在目前的社会,提到这个常识尤其重要,以免我们被短暂的欲望迷惑。

这样,我们才可能跟巴菲特一样,拥有很棒的一生。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要讲讲这两天一直萦绕在脑海的肖医生和董医生。

先说说正常渠道培养出来的医生。从我的治疗过程接触的医生来看,经过十几年的学术和培训才站在我们面前成为主治医生,他们负责任,又辛劳,即使五一长假也有医生在加班。

好些的三甲医院专家,上午门诊通常会到12点后才能结束,外科手术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甚至十几个小时,不仅工作,还要写论文爬职称的天梯,这非常艰苦。我理解并且感谢这样的医生。

如何释放压力是个很大的难题。有人专注于事业,或者专注于欲望,平衡好事业与家庭、工作与休闲非常不容易。肖医生从欲望与事业中寻求释放,多数医生只有自己承受,说实在,好医生近于圣人。

彼此理解吧,患者是弱势群体,绝大部分医生是普通人,彼此给个善意的笑。

至于董医生,对此事我有自己的判断,只想说特殊阶梯从来就有,不要渗透到专业门槛极高、为做题家为普通家庭留一线生机的领域。这是社会平衡的基石。

(图源:pixabay)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来源:叶檀工作室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