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美国公开了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按年率计算下滑0.3%。这是自2022年第二季度疫情复苏周期结束后的首次经济收缩,标志着美国经济结束了此前连续11个季度的增长周期,累计持续时间达33个月。
最近,美国公开了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按年率计算下滑0.3%。这是自2022年第二季度疫情复苏周期结束后的首次经济收缩,标志着美国经济结束了此前连续11个季度的增长周期,累计持续时间达33个月。
历史经验表明,这种长期扩张后的首次收缩往往预示着更持久的经济衰退。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经济萎缩的同时,通胀压力不降反升。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环比初值高达3.5%,不仅远超市场预期的3.1%,也明显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2.6%。
这意味着第一阶段的滞涨已经开始了,然后是CPI跟着一起跌,最终陷入全面的衰退或者萧条。
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不只一个,美国36万亿美元的巨额国债正成为经济"阿喀琉斯之踵"。仅利息支出一项,2025财年预计将突破1.5万亿美元,相当于联邦财政收入的25%。
随着经济放缓,税收增长乏力,财政赤字可能进一步扩大。更严峻的是,二季度开始实施的加税政策将直接削弱企业盈利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形成"财政紧缩-需求下降-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
ADP就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私营部门新增就业人数连续三个月低于10万,较2024年同期下降逾50%。
不过美国过非农继续玩数字游戏,在往下修订了2月和3月的非农就业数据后,4月美国的非农反而超过预期增长了,成功为美股续命。
纳斯达克指数在2025年3月创下历史新高后急转直下,目前较峰值已回落15%。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人工智能相关概念股市值蒸发近2万亿美元。最近随着美国不断释放贸易谈判协议的利好,美股大幅反弹,已经跌回了消息造成的跌幅,但是对实体经济的下滑,还没有反应,我认为从5月开始,市场将会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
将当前形势与1929年大萧条前夕对比,可发现诸多相似之处:同样经历长期经济扩张(1920年代"咆哮的二十年")、同样存在资产泡沫(当时是公用事业股,现在是科技股)、同样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与当前对华关税战)。
所以我才说特朗普不是美国的里根,而是下一个胡佛。
尽管多数机构预测本次衰退将呈现"温和"特征(GDP累计跌幅2-3%,持续时间6-9个月),但在黑天鹅事件触发下,不排除演变为"大萧条"量级危机的可能性。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危机往往发端于市场过度乐观之时,当共识性预期形成时,风险通常已被严重低估。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保持审慎乐观、做好应急预案或许是最理性的选择。
来源:巴山书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