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3日,深圳实验学校以“芳华四秩,励精逐梦”为主题,圆满举行建校四十周年暨健全人格教育成果展。为了迎接建校四十周年,校庆筹备团队经过两年多的策划执行,打磨出“口述校史”“探校友”“文博馆”“《实验情》系列特刊”“院士题词”“校友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创新项目
参加活动的校友和学子在电子屏上签名。深圳实验学校供图
5月3日,深圳实验学校以“芳华四秩,励精逐梦”为主题,圆满举行建校四十周年暨健全人格教育成果展。为了迎接建校四十周年,校庆筹备团队经过两年多的策划执行,打磨出“口述校史”“探校友”“文博馆”“《实验情》系列特刊”“院士题词”“校友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创新项目,交出了一份镌刻记忆、擘画未来的教育答卷。
为什么要认真做好迎接建校四十周年相关工作?在深圳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联合党委书记夏育华看来,一所学校的“秩年”纪念活动,既是对学校办学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学校办学文化的发扬与光大;既是对在校师生员工精神与思想的凝聚,也是对以往校友及离退休教职工情感与文化的链接;既是对学校办学效益的及时总结与汇报,也是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重新梳理与再思考。
史脉赓续 精神传承映照初心
开展建校四十周年工程的初步构想,始于一场立足实际的深度调研。
2023年4月,刚刚就任的夏育华带队深入走访各学部,在系统梳理学校发展脉络与师生需求后,提出“凝聚实验精神、传承文化基因”的建校四十周年工程构想。2023年12月15日,学校“校庆工作办公室”与“校友会”正式揭牌,建校四十周年工程全面启动。建校四十年工程中的每项活动都由党委领导担当责任人,相关处室主任担当执行人,并积极调动各学部参与实施,各项活动按照计划逐期开展。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建校四十周年工程——“口述校史”项目的启动,如同一场寻根之旅,串联起四十年光阴里的坚守与感动。
“那时学校还是一片黄土,我们还只能借址办学。”“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办学第一年就举办了运动会、艺术节。”“为了拍摄哈雷彗星,我们还带着学生去广州夜爬白云山去观测。”回忆起深圳实验学校建校时的情景,老一辈实验人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5年5月3日,深圳实验学校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市政府创办的首所公办学校,在南海之滨破土而生。当新世纪曙光初现之际,学校于2003年9月完成里程碑式跨越——深圳实验教育集团正式组建,成为全市首个市属公办教育集团。40年来,深圳实验学校历经四任教育名家的掌舵领航,成为深圳基础教育的窗口和旗帜。
市委原书记厉有为、老校长曹衍清、原副校长冯维悌和邱英萍、第一任教务主任谢毓灵、首届文科班班主任余希慈……在建校四十周年之际开展口述史活动,不仅是对学校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其教育精神传承与文化建设的深度探索。口述校史将碎片化的个体记忆编织成集体的精神图谱,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了鲜活的本土叙事样本。
“口述校史项目前期没有可供参考的样本,在方案制定阶段,我除了周末去图书馆翻看各种类型的口述史,还陆续邀请了七八位实验元老担当顾问,他们热心提供各种有用信息,帮忙梳理历史脉络,为方案的修订与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刚开始我们都觉得,很多东西都很难开展,但是做着做着,就逐渐有了经验和自信。”校庆办主任靳军强说道。
截至2025年5月,口述校史访谈共开展了22期,邀请了60多位老领导、退休教师及校友参与,整理出11万多字的访谈推文,每篇文稿需要历经至少六七次修订。
珍藏实验记忆的校史馆也如期升级。校史馆位于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校园,历经8个月时间精心改造,场馆面积虽未扩充,但经过精心布局,空间利用更加合理。场馆分为历任领导、现有学部、时光长廊、荣誉展示、知名校友等展区,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手段,全方位展示了学校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
“校史馆的重建,既是学校对‘不忘来时路’思想的践行,也是深植教育之根、铸就文化之魂的见证。”夏育华希望全体师生传承“励精图治”校训精神,以人格教育为根基,继续担当培养民族脊梁的时代使命,在双区建设中续写深圳实验新篇章。
为了与广大校友共同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深圳实验学校以建校四十周年为契机,策划推出三期《实验情》系列特刊,打造承载集体记忆的精神图腾。专刊设置“不忘初心”“口述校史”“学苑芳菲”“校庆征文”等多个特色栏目,形成多维视角的校史叙事体系,将纸质专刊转化为可交互的“时光长廊”,构建起立体化的校史文化传播体系。
凝心铸魂 健全人格再谱新章
注重学生人格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导向。深圳实验学校创校校长金式如曾提出培养“真正健全的人”的育人目标,并逐渐形成了“健全人格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实践。40年来,学校历任领导都坚定不移地把“健全人格教育”作为办学核心理念,在内涵上不断廓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
如今,这些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已经被凝练为文字保存下来。为迎接建校40周年,夏育华系统梳理学校四十年来的育人经验,精心编撰出版《健全人格教育的深实探索》专著,并在《人民教育》刊发《以“五才”办学方略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从理论建构、人才培养、教师发展、课程设置、实践路径等多个维度,生动诠释了特区名校在健全学生人格教育上的创新突破。
教育教学部副主任於胜成参与编撰了《健全人格的深实探索》一书,并深度参与了《实验路》特刊、《周寄实语——实验教育故事集》的编辑工作。“校庆期间出版的第73期《实验路》,收录办学四十年以来发表在重要期刊上的部分论文和媒体报道,发表现任校领导对于学校未来发展的办学思考,以及十部一园的办学总结。其中夏书记的《以“五才”办学方略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一文被《人民教育》(2025年第7期)全文刊发,这篇文章是其充分调研各学部后总结提炼的办学思想结晶。《健全人格教育的深实探索》这部专著则是对学校以‘五才’办学方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具象化、全方位呈现与补充。”
教师人格是学生健全人格的“生长模板”,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夏书记到任后,策划实施了‘周寄实语’栏目,每周展示一位优秀老师。每期‘周寄实语’不仅会有教师的介绍、教育名言,还有夏书记根据教师姓名和教学特点而创作的精彩楹联。”於胜成介绍,至今已有96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登上“周寄实语”,即将出版的《周寄实语——实验教育故事集》已收录其中60位老师的60篇教育故事,后续预计每年会出版一本,持续弘扬教育家精神。
这座承载“健全人格教育”使命的南粤名校,还以一场高规格的学术盛会为教育改革浪潮再添澎湃动力。4月16日-18日,由深圳实验学校与广东省夏育华名书记工作室联合承办的2025年广东省中小学名书记、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2024-2026年)专项培训暨工作室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校与培育学校学科首席专家专项培训暨校本研修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圆满举行。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及全省基础教育领军人物近800人共聚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以“双轨并行、创新赋能”为主题,通过名书记和名校长工作室成果展、校本研修实践案例分享、AI赋能课堂创新研讨等模块,全面呈现广东省在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前沿探索。
与此同时,为庆祝建校四十周年而创作的校庆主题歌——《我是一颗实验的种子》以及《深圳实验赋》,成为实验精神表达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塑造优良品格。
田国生主任参与了主题歌词、《深圳实验赋》的征集、院士题词邀请及纪念邮册设计等多项工作。“《深圳实验赋》因为文体特殊的原因,项目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好在征文启事发布后,我们收到了29件应征作品,随后,我们组织专家评审,最终选出了比较满意的作品来。”
2025年4月28日上午10时,伴随红绸布揭下,镌刻着《深圳实验赋》的文化石巍然显现。新落成的文化石坐落于集团总部东侧与中学部交会处,《深圳实验赋》全文1200余字,以骈文的形式铺陈实验教育的壮阔图景。对师生而言,文化石是“行走的校史课”,每一句赋文都是德育的鲜活素材;对校友而言,它是情感的纽带,抚摸石刻,重回少年时光,实验精神早已融入血脉。
“沐浴改革春风启程,实验的书声正遍及鹏城。健全人格教育,风起云涌,励精图治的路啊,花开动人……”建校四十周年主题歌《我是一颗实验的种子》由田地、夏育华作词,方满琴作曲,实验师生联袂演绎,以悠扬的旋律、深情的词句,彰显了学校四十年来的教育坚守与创新求索。
学校还携手中国邮政深圳分公司推出《深圳实验学校建校40周年纪念邮册》。邮册以“励精图治”的校训为主题,串联起实验四十载发展历程,尾页插入院士题词与《深圳实验赋》,凸显实验文脉与教育的薪火相传。
聚力同心 反哺共筑育才生态
朗科科技执行董事马国宾、腾讯科技早期创始股东贡海星、艾捷科芯创始人蒋毅敏、吉比特创始人卢竑岩、氢璞创能创始人欧阳洵、木瓜科技创始人沈思、云洲智能创始人张云飞、大疆科技联合创始人王铭钰、智蛙面试创始人曾敏敏、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沈玥……校友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成果的具象化体现。四十年来,万千优秀学子从深圳实验出发,迈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探校友”,成为了建校四十周年工程的另一条主线任务。
在夏育华的带领下,校庆办联合校友会,于2024年8月13日正式启动了“实验情·探校友”系列活动。从科技前沿到国际舞台,从企业管理到文化传媒,校友们的成长轨迹与人生故事,如同一颗颗明珠,展现出深圳实验学校卓尔不凡的育人成果。
1997年,16岁的实验毕业生沈思以深圳市理工科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成为班级中年龄最小的学生。如今,这位兼具“清华状元”“斯坦福硕士”“谷歌产品经理”“木瓜移动创始人”等多重身份的企业家,谈及母校仍充满感激:“健全人格的发展理念、志同道合的终身伙伴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时代培养的运动习惯,我现在仍在坚持。”沈思说道。
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飞的创业故事同样充满实验烙印。“中学时期在实验科技社团里的摸索,正是我深耕无人船艇领域的初心起点。”张云飞2010年创建了中国首家无人艇企业——云洲智能,带领团队从无到有,攻克了无人艇自主航行、感知避障、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使得中国无人艇技术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0年来,实验校友群星璀璨,学生们在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分散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实验校友,以自身经历印证了健全人格教育的深远影响,也为新一代学子树立了成长标杆。
为了更好地汇聚校友力量,3月28日,深圳实验学校校友服务平台小程序正式上线,实验校友们有了“云端家园”。夏育华表示,历经两年精心打磨的校友服务平台是母校与校友共有的财富,将成为让散落全球的实验人团聚的“精神家园”,为广大校友提供风采展示的舞台,搭建资源共享的桥梁,汇聚成传递实验力量的“发展引擎”和“爱心平台”。
站在建校四十周年的节点,校友群体也以多元创新的方式,构建起教育反哺的生态闭环,将个体成长与母校发展熔铸为双向奔赴的精神共同体。
4月30日上午,建校四十周年“共植实验林”活动在笔架山公园举行。热心认捐“实验林”的40位实验校友以植树造林这一特殊形式,为深圳实验建校40周年献上一份意义深远非凡的贺礼。此次栽种的40棵大叶紫薇,既呼应建校四十周年,也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情怀与学校发展的“紫气东来”。
在3月20日举办的校友讲座中,实验校友沈玥博士、许扬博士、周绍群博士以“走进生命科学”为主题,与在校学子共同探讨生命科学的前沿发展与教育创新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搭建起连接理论与实践的认知桥梁,使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触达的成长养分。
实验校友、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马国宾与马越鹏以极具未来感的捐赠行动领衔创新:“次元体”科幻艺术装置以创新科技形式让学生尝试体验未来世界,全国首个中学生科幻创新慈善信托的设立,更是开创了基础教育领域“慈善信托+科创育人”的新范式,将系统培养实验学子成为具备未来技术前瞻性、科幻叙事影响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此外,实验校友、申投投资创始人兼CEO詹娟娟向学校捐赠“来校服务满十周年”纪念章,支持学校以颁发纪念章的形式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承翰教育校友庄彦莉捐赠了校庆文化衫、钥匙扣、帆布袋与雨伞等,助力校庆活动;广东深源投资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建校40周年健全人格教育成果展布展服务;中洲控股公司为健全人格教育成果展的舞台搭建与服务提供经费支持;中南活力公司在实验文博馆中建造劳动教育专馆,从学生最熟悉的校服入手,全景式还原棉花种植、纺织工艺、成衣设计生产的完整劳动链条;星河控股集团、卓越集团的爱心代表更是为学校育韵桃李教育基金各捐资100万元,助力学校培育人才。
服务特区 春风化雨润泽鹏城
教育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人民幸福”是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之一。作为区域优质学校,深圳实验学校积极彰显担当精神,在广泛的社会参与中进行资源输出和引领示范。
5月3日,实验文博馆正式开放,成为城市中心区的又一文化地标。负责文博馆建设工作的周烈夫主任介绍,文博馆的设计方案历经两次大的调整,小的修改更是不计其数。“最初的规划是将当时空置的综合楼改造为校史馆,但随着市教育局‘一校一馆’政策和‘每周半天计划’的推进,文博馆的功能逐渐扩展为融合历史沿革、主题教育、科学普及、学部风采、杰出校友等多主题的综合性展馆。”周烈夫感慨,“文博馆建设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最终效果却超出了当初的预期。”
文博馆以七层空间书写教育篇章:首层携手园岭街道打造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让课后服务在童趣中生根。二层将蝶变为友睦口腔医院,将孩子们的牙齿护理和美好放在心上。三层汇聚华大基因、优必选、南方报业、今日人才、奇思妙想、深信服等专馆,让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四层校史沿革,让各届校友都能找寻到自己的青春印记。五层汇聚华为、腾讯、商汤、科大讯飞、云洲智能、云鲸智能、海南黄花梨、中南活力等专馆,让前沿科技与自然触手可及。六层构建各部风采与五育并举专馆,立体诠释育人新范式。七层与街道联合打造国防教育基地,让少年的军校梦想萌动成长。华为、腾讯等30家杰出企业的深度参与,是前沿科技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典范,彰显实验教育的创新活力。正是这些无私的奉献与智慧的碰撞,为文博馆增添了无穷魅力。
“回望建设历程,文博馆的策划、设计和布展都写满实验人的坚守与担当。从展陈内容到空间布局,每一块展板,每一件展品,都是实验人‘团结奋斗、开拓前进、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实验精神的生动写照。”在开馆当天的致辞中,夏育华表示,文博馆不仅是校内文化高地,更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创新的示范性实践平台,深度赋能深圳市“每周半天计划”的落地实施,让健全人格教育在体验中孕穗抽枝,为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实验范式。
这座矗立在四十周年里程碑上的文博馆,既是对学校办学初心的深情凝望,更是一座通向未来的教育桥梁——它将实验精神具象为可感的立体史诗,使“深圳实验师生应有努力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追求”沉淀为浸润式育人生态。
盛典华章 四秩之后再启答卷
5月3日,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校园装点一新,“芳华四秩,励精逐梦”建校四十周年暨健全人格教育成果展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校友在这一天回到母校,共叙情谊、共话未来。校庆筹备组精心设计的“时光盲盒”让重逢充满惊喜:以学校校服样式设计的钥匙扣、印有实验校训的蓝白色亚麻手提袋、标注办学时间线的红色文化衫,每件纪念品皆是可触摸的校史符号。
进入校门,66位院士题词赫然显现在展板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为学校题写校训“励精图治”,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为学校题写“崇本聚智 兼济天下”,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为学校题写“人才摇篮 鹏城明灯”……这些凝聚着院士毕生治学精神的墨宝,既构成实验文化基因库,更成为代代学子仰望的精神坐标。
走进“时光走廊”,一幅幅珍贵影像串联起学校从1985年创办时的“一校三部”(小学、中学、幼儿部)到2024年形成“十部一园”办学格局的跨越式发展。2003年挂牌成立的深圳实验教育集团,如今校园已遍布福田、南山、龙岗、光明、坪山及潮州饶平等地,优质教育资源向外辐射,成为深圳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样板。
“校企合作”展区展示了目前已与深圳实验学校合作签约的企业名单。其中不少企业在实验文博馆中捐赠专馆,为深圳实验乃至全市学生提供了科创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研学空间,构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主会场外,还陈列了学校获奖教师、优秀校友、历年学生毕业照、历年教职工合影和历次校庆典礼的图文资料。成果展以“健全人格教育”为主线,系统呈现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的健全人格教育模式。
当天下午的庆典大会在校交响乐团《红旗颂》中拉开序幕,各学部师生编排的原创文艺节目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整台庆典以“奋斗—行动—超越—在实验—向未来”为主线,串联起一台给建校40周年的精彩献礼。
演出结束后,校友与教职工足球友谊赛、篮球友谊赛以及初中、高中篮球赛四场球赛同时打响。比赛不仅增进了校友与母校的情感联结,也凸显深实验“人格健全”的教育理念。
四十年风云激荡,深圳实验学校以教育之笔在特区热土书写壮阔答卷,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教育追求,构筑精神坐标。
四十年不是日历上撕下的某一页,而是永远新鲜的教育现场。深圳实验学校正将四十年沉淀化作前行力量,在崭新的篇章中,依然步履铿锵。(郑铭)
来源:读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