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韧性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应对内外部重大冲击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表现为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和更新发展能力三个维度。从抵御能力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依托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内市场,完全可以消化大量转
李 青
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单边挑起贸易争端导致国际贸易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外贸拓内销这一“内外联动”举措充分彰显出中国经济体系具有强大的韧性。
经济韧性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应对内外部重大冲击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表现为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和更新发展能力三个维度。从抵御能力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依托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内市场,完全可以消化大量转内销的外贸商品,有效对冲美国滥施关税的负面冲击;从恢复能力看,沿海地区快速响应,扶持困难出口企业渡过难关,为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窗口期。以浙江省“外贸优品转内销”专项扶持计划为例,通过创新性的品牌展示和直播电商等数字化营销手段,大幅提升了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效率;从更新发展能力看,外贸拓内销不仅能够丰富国内市场供给,更将通过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倒逼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外贸拓内销的过程中,政府、电商平台和外贸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构建起高效的合作网络。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和“稳外贸”方针,成为稳定外贸基本面的政策“压舱石”,将极大促进各方的积极协作。政府方面,商务、海关等部门充分发挥行政资源优势,构建大数据支持体系,搭建政企对接平台和桥梁。如上海各区已召开40多场企业圆桌会,精准了解外贸企业面临的急、难问题。政府通过财政补贴、针对外贸企业设立的特别融资工具、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组合拳,还可以帮助切实降低企业转型成本。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稳定外贸”,强烈地释放出支持出口企业扛住美国高关税极限打压冲击的政策信号,创新性金融的政策工具也将在近期落地;平台方面,依托成熟的渠道和运营优势,为外贸企业提供快速进入国内市场的通路;外贸企业方面,则通过主动寻求与政府和平台的对接,积极反馈经营诉求,形成“需求—政策—服务”的良性互动机制。
从长远看,内销市场的培育将有效反哺外贸竞争力的提升。美国滥加关税的挑战短期带来压力,长期看则会加速中国出口竞争优势从低价导向向高质量、高技术导向的转型。
在供给侧,通过深化国内市场改革,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将形成更加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倒逼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不但有助于巩固传统海外市场,也为更大力度开拓中亚、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奠定基础。
在需求侧,不仅政府推出的消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拓展了企业的市场空间,外贸企业自身在转内销过程中学习如何快速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不同,包括消费偏好、消费习惯等,也将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种内需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良性互动,终将形成“以内促外、内外联动”的竞争新格局。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外贸拓内销战略绝非对外开放的收缩,而是中国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刻变革下的主动应对之策,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实践。这一战略既凸显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为国际合作创造了新机遇。一方面,将深化“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加强与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另一方面将推动南南合作转型升级,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培育合作新动能。中国将坚定地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构建包容普惠的世界贸易秩序,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