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73年才懂:话越少,命越好! 年轻我因多嘴吃的亏,想起都心疼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09:20 2

摘要:38年前师父这句话,像刀子一样扎在我心上。那年我因为多嘴,我由干了十年的技术员变成了普通保管员,老婆抱着孩子回娘家三个月。如今两鬓斑白才懂——人这辈子,福气都从嘴里漏光了!

本文由李建国口述:

"老李啊,你这张嘴迟早要害死你!"

38年前师父这句话,像刀子一样扎在我心上。那年我因为多嘴,我由干了十年的技术员变成了普通保管员,老婆抱着孩子回娘家三个月。如今两鬓斑白才懂——人这辈子,福气都从嘴里漏光了!

年轻时,总怕冷场,啥事儿都要插一嘴。总觉得能说会道是本事, 活到我这岁数才明白——话越少,命越好。因为话少的人不是没话说,而是把话化成了福气。

我见过太多是非都从嘴里跑出来。

1. 话多的人,福气漏得快

那年冬天特别冷,我在县农机站捧着"铁饭碗",每月工资52块8,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腊月二十三小年,站长家娶儿媳妇,三杯烧酒下肚,我就管不住嘴了。

"你们知道咱站新来的那台东方红拖拉机不?那是我托省里表哥特批的!"我拍着胸脯吹牛,"就这一台,不是一般人能搞到的!"

第二天一早,站长把我叫进办公室,脸色铁青:"李建国,你本事这么大,明天去省里上班吧!"原来这话不知被谁传到了县领导耳朵里,怀疑站里搞特殊化。

就这一句话,我从技术员变成了仓库保管员,一干就是十年。现在想想,那些真正有能耐的人,都像老茶壶似的,肚里有货,嘴上严实。话一出口,就像泼出去的滚油,烫伤的永远是自己。

我一个哥们儿叫王大志,年轻时在酒桌上吹牛,说自己认识县里的大人物,能帮人安排工作。结果有人真信了,提着礼上门求他办事。他推脱不掉,硬着头皮去托关系,最后事情没办成,反倒让别家孩子错过了最佳公招的时间,那孩子不得不外出打工。现在提起这事就后悔不已,恨不得扇自己嘴巴。

如今看见年轻人酒桌上高谈阔论,我都想劝一句:你炫耀的每句话,都在给未来埋雷。真正的能耐,是让本事替你说话。

2. 话传多了,人情断了

“话痨”刘婶子,年轻时是村里的“消息中心”,谁家的事她都知道,谁家的闲话她都传。可到了晚年,病痛缠身,连看病的钱都得东拼西凑。去年她的葬礼,去的人还没帮忙抬棺材的多。要搁二十年前,她家门槛都能被踩破——那时候谁家有事不找"消息灵通"的刘婶子打听?

记得最清楚的是1998年夏天,王家媳妇在井台边对六婶子随口说:"小叔子只要一回家,婆婆总把好菜往他碗里夹,也不考虑我和我老公的感受。"第二天,就有人偷偷问王家媳妇:“是不是嫌婆婆偏心,要分家单过?”王家媳妇真是无语。

不到两天,这话传到第三个人嘴里,已经成了"王家媳妇说婆婆偏心眼,是个势利眼老太婆"。个性要强的婆婆听闻直接质问媳妇,王家媳妇满脸懵逼,婆媳俩整整半年没说话。俗话说:“人言可畏。”王家媳妇的老公也宁可相信传闻也不相信媳妇的解释,夫妻俩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王家媳妇气得不行,直接跟六婶断了来往。直到有天王家婆婆突发脑溢血去世,这事才算过去。

现在路过刘婶子长满荒草的坟头,我常想:要是当初那些闲话能烂在肚子里,何至于落得这般凄凉?

还有李家的大闺女梅香,心肠热,爱帮人传话。东家说西家的闲话,她转个身就递过去,结果两头不讨好,最后自己成了“挑事精”,连亲姊妹都嫌她多嘴,前些天在路上遇到她二妹,说跟梅香闹翻了,就因为她上周对梅香抱怨儿子谈的女朋友不咋样这一句话,转个身就被梅香就告诉了她儿子那,儿子很生气,回家就说母亲管得宽,母子俩因此闹得很不愉快。

舌头是软的,却能敲断骨肉亲情。有些话传着传着就变了味,最后伤的都是最亲的人。

3. 话少的人,日子过得稳

王木匠家上梁那天的鞭炮声,到现在还在我耳朵里响。整整十八挂大红鞭,断断续续的从早上六点放到日头高照,全村人都来讨彩头。

四十年前,我和王木匠一起在镇上学徒。师傅教榫卯手艺时,我总爱插嘴问"为啥";人家闷头刨木头,我就跟师兄弟唠闲嗑。出师时师傅说:"建国手巧,但话太多;王木头嘴笨,可心里有乾坤。"

果然,我接的活计总因为跟主家唠嗑耽误工期,人家王木匠从不废话,做完活计就走。现在他家三层小楼盖在村口最显眼的位置,儿子在城里开了家具厂,去年还给村里捐了座桥。

去年我关节炎发作躺床上,王木匠来看我,放下两千块钱说:"老哥,当年你要少说几句,现在县里至少三家农机店是你的。"我攥着钱,眼泪直往心里流。

我表哥王铁柱,从小就不爱说话。年轻时在镇上开修车铺,别人修车爱跟顾客唠嗑,他就闷头干活。有次给镇长修车,发现了个大毛病,不仅给镇长修好了还只收了成本价。现在他的修车厂是镇上最大的,三个儿子都在店里帮忙。去年盖新房时,来帮忙的人排成了长队。

看到他们一声不吭的把日子越过越好,我才明白:那些真有门路的人,哪个不是闷声发大财?

4. 知道得越多,朋友越少

"百事通"张老三蹲在小卖部门口抽烟的背影,是我见过最凄凉的晚年。

年轻时他可是村里的"活广播",谁家母鸡下几个蛋他都知道。有次李家闺女退婚,他到处说姑娘"身子不干净",结果被李家兄弟找上门来,要不是邻居拦着,估计得半个月下不来床。现在六十多岁的人,老伴就没了。儿子在外地打工,过年都不回来。

庙里老和尚说得对:"知道的装不知道,才是真明白。"这世上最金贵的不是消息灵通,而是懂得什么时候该装聋作哑。

结尾:

上个月孙子问我:"爷爷,为啥你现在话这么少?"我摸着他脑袋说:"孩子,话就像口袋里的钱,花得越省,攒得越多。"

这道理可是我活了73年,用一辈子的酸甜苦辣慢慢悟出来的这个理儿——这世上啊,话说得越多,福气漏得越快。反之, 话越少的人,命里的福气越厚。

这话我现在每天都要对自己说三遍——早晨睁眼说一遍,午饭前说一遍,晚上躺下再说一遍。活到73岁才懂的理儿,希望你们年轻人别等到我这个岁数才明白。

来源:打翻的颜料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