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看金牌!陈芋汐全红婵成长路大不同,谁的故事更能打动你?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09:41 3

摘要:陈芋汐和全红婵,一个沉稳安静,一个活泼大方,两人几乎成了跳水队最有代表性的两张脸。跳水比赛一到双人项目,她们经常配对;到了单人项目,又变成彼此的对手。场上竞争,场下却像亲姐妹,关系好得不得了。

陈芋汐和全红婵,一个沉稳安静,一个活泼大方,两人几乎成了跳水队最有代表性的两张脸。跳水比赛一到双人项目,她们经常配对;到了单人项目,又变成彼此的对手。场上竞争,场下却像亲姐妹,关系好得不得了。

但就是这两个天赋相近、实力相当的女孩,在曝光度和商业价值上差得有点明显。细看下来,背后的原因不只是性格,更有一点,是家里给的底子不一样。

陈芋汐的跳水路,其实算是走在“铺好路”的轨道上。她家本身就跟体育脱不了关系,爷爷是体操老运动员,爸爸是体操教练,妈妈更是体育学院的副教授。这样的家庭出身,从小就知道怎么规划、怎么训练,吃的苦也有分寸,目标感特别强。

她小时候本来练的是体操,后来因为身体条件和动作表现好,被跳水教练看中,就转行了。那个时候才不到十岁。家里人都懂体育这套,自然更知道该怎么帮她走这条路,训练资源、心理建设、比赛规划,每一步都安排得妥妥的。

她的性格也像是家庭教育打磨出来的那种——懂分寸、不张扬、稳定。采访时总是有点拘谨,比赛结束也很少主动跟媒体打交道。不是她不热情,而是从小就被教育得比较内敛,不太会也不太习惯在人前展示太多情绪。

相比之下,全红婵的成长故事就是另一种版本了。她不是一开始就准备进体育圈的,而是被教练“捡”到的。她家住在广东湛江,家境不宽裕,小时候上的是职校,有天在操场玩耍被跳水教练发现,才正式踏入跳水的世界。

她小时候的照片很多人都看过,瘦瘦小小,黑黑的,看起来就让人心疼。那时候的她,没想那么远,只是单纯想跳好,因为成绩好一点,就能给妈妈多挣点药钱。当年她在奥运拿金牌后说“想挣钱给妈妈治病”,一下就把无数人看哭了。

她没什么背景,能跳成这样,全靠拼命。没太多资源,就比别人更刻苦;没人安排未来,就只能一头扎进训练馆。她比赛时专注得像个机器人,但一下赛场,又是那个憨憨的、说话带点方言味儿的小姑娘,谁看谁喜欢。

再加上她的性格是真实不做作,说话带点孩子气,又有点怼人小技巧,采访的时候很容易出金句,网友就爱看这样的。她不会拐弯抹角,也不怕出错,很多品牌也正是看中了她这份“原生态”,愿意让她做代言。

陈芋汐有时给人感觉太完美了,像教科书里走出来的孩子,优秀、有礼、不惹事,但好像也少了一点让人“破防”的时刻。大众在选择喜欢谁时,往往会被情绪打动,而不是光看实力。这可能也是为啥全红婵的热度总是更高一截。

她们的关系其实很好,不是外界想象的那种竞争关系。比赛中她们会鼓励彼此,生活中也经常互相照顾。有次在商业直播里,陈芋汐身体不太舒服,但没说什么,悄悄和全红婵耳语了一句,后者马上站出来和主持人说:“她站不住了。”这种细节,是默契,也是一种信任。

但这件事也透露了一个小信息——很多时候,陈芋汐反而更依赖全红婵。虽然她更成熟、更稳重,但在表达自己需求这方面,却不如全红婵来得直接。也许,是因为成长路径里一直太注重“得体”,反而让她学会了“隐忍”。

家庭背景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真的太大。陈芋汐被“规训”得更像一个理想型运动员,安静、有耐性、目标明确,但也更容易让人忽略她的存在感。而全红婵像是一个“野长”起来的小太阳,没有被打磨过的棱角,反而成为了她最大的吸引力。

市场很现实,人设、故事、曝光度,有时候比成绩更能决定一个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不是说谁好谁坏,只是这个时代,观众不只看比赛成绩,也看谁能打动人心。全红婵的那种“破土而出的生命力”,正好打中了很多人的情绪点。

不过不管怎么样,两人都是这个时代跳水项目最闪亮的名字之一。一个靠实力和努力铺稳台阶,一个用真性情和拼劲赢得掌声,各有各的光芒。

能站上世界舞台,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事。

来源:小伙子你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