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法:(1)牛肉可切成薄片,也可以切成丝或小状花刀块,将切好的牛肉投入沸水中爆煮透,速捞起装盘。(2)香菜切碎和蒜泥同放在碗中,再将盐、味精、麻油烧沸浇入碗中的香菜和蒜上。(3)将碗中所有的调料一同烧在煮热的牛肉上,撒上胡椒粉即可。
大家好,我是小曦!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夏季菜肴的常见做法,喜欢别忘了点赞收藏哦!
水爆牛肉
用沸水爆煮牛肉,热麻油炝调料,制作简便,滋味香浓。
原料:净牛肉400克,香菜50克,蒜泥40克,盐4克,味精3克,胡椒粉4克,麻油75克。
制法:(1)牛肉可切成薄片,也可以切成丝或小状花刀块,将切好的牛肉投入沸水中爆煮透,速捞起装盘。(2)香菜切碎和蒜泥同放在碗中,再将盐、味精、麻油烧沸浇入碗中的香菜和蒜上。(3)将碗中所有的调料一同烧在煮热的牛肉上,撒上胡椒粉即可。
注意:刀工要均匀,加热要快速完成,以免牛肉凉了难以入味。
家常炒牛肉
家常炒法中,鲜嫩的牛肉与时令蔬菜配合适当,主要靠实际操作方法的调整。
原料:净牛肉250克,时令蔬菜少许,湿淀粉、葱姜末、酱油、盐、糖、黄酒、味精、食油、麻油各适量。
制法:(1)牛肉切薄片或丝,放入酱油、湿淀粉、麻油抓拌均匀。时令蔬菜在沸水中烫透直接装入盘中。(2)食油烧沸,葱姜末放入后再放牛肉(片或丝)煸炒开,同时放黄酒、酱油、盐、糖、味精炒均匀,淋上麻油装在盘中的时令蔬菜上面即可。
注意:时令蔬菜应根据质地老嫩而确定在沸水中烫制的时间。
鸡油粉蒸牛肉
应用鸡油在粉蒸牛肉中起到油润作用,使牛肉质地嫩度增加。此菜取料容易,制做方便。
原料:鸡油125克,牛肉300克,鲊粉200克,豆瓣辣酱100克,酱油、葱姜末、黄酒、糖、盐各适量。
制法:(1)牛肉切成小块,加入黄酒、葱姜末、豆瓣辣酱、酱油、盐、糖、鸡油抓拌均匀。(2)将拌过的牛肉中再放入精粉拌匀,装入盛器上笼蒸至酥烂即可。
注意:鲊粉如果量大,可在蒸制半途中加入适量的水,以免精鲊粉的水分被蒸发失掉过多,而使其润度不够。
炸牛条
应用家常调味料炸制牛肉,是巧吃牛肉方法之一。也可应用此法制作其他品种。
原料:净牛肉500克,葱姜末、花椒盐、酱油、黄酒、干淀粉各适量,食油750克(约耗75克)。
制作:(1)牛肉切成1×5厘米的条状,放入葱姜末、黄酒、酱油拌匀后,滚粘上干淀粉。(2)将油烧沸,逐个将滚上干淀粉的牛肉条快速下锅炸透,至金黄色时捞出,撒上花椒盐即可。
注意:在口味上可以随时调济,如果喜爱吃辣可以将葱蒜末、盐、干辣椒粉用适量的麻油烧沸炝一下,浇在炸好的牛肉条上即可,也可在豆酱中放适量的糖加麻油炒成汁助味。
回锅肉
回锅肉在四川家家会做,人人爱吃,可称是当之无愧的川菜代表。旧时“姑姑筵”中的回锅肉,选用座臀肉(俗称草鞋底),煮肉要事先成型,入锅要三煮三冲(稍煮即起用凉水冲凉,反复多次),成菜即无肥腻之感,又鲜美至极,咸鲜醇厚,微辣而回味略甜;色泽红润,入口润滑绝无油腻之感。回锅肉的选料非常讲究,居家操作用五花肉替代座臀肉也风味别具。
原料:连皮猪五花肉200克,青蒜100克,郫县豆瓣酱、白糖、红醋、料酒、酱油、熟菜油少许。
制法:(1)连皮五花肉刮洗干净,入锅煮沸,撇尽浮沫至肉断生时捞出,晾凉后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片。青蒜剥去老叶、去根,冲洗干净,斜刀切成菱形段,长约2厘米。郫县豆瓣剁细。(2)锅置火上,下油20克烧热,放入肉片炒至吐油、起灯盏窝时,放豆瓣粒炒上色,再放入酱油、白糖、料酒、红醋炒匀入味后,下青蒜段炒熟,用湿淀粉勾芡,颠翻均匀即可。
注意:(1)肉煮至断生即取出。(2)切肉片时,每片肉上均要带皮,否则就不会产生灯盏形。
榨菜炒肉丝
四川涪陵榨菜,以脆嫩鲜香的风味称著于世,既可作主料入席,又可作配料合烹成菜,更可当调料而增香。传说1930年,有个叫邓炳成的人,在涪陵用本地产的青菜头,仿照腌制大头菜的方法,稍加改良制成了榨菜,从此榨菜风靡全国。榨菜与肉丝配伍,即可作汤又可滑炒,烹调方法虽然有别,但风格浑然相似,气味鲜香,质地脆嫩,咸鲜适口,回味微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款家常美味。
原料:猪瘦肉100克,涪陵榨菜50克,香干30克,葱段20克,精盐、味精、料酒、水淀粉、熟猪油各适量。
制法:(1)猪瘦肉洗净切似绿豆芽粗细长短的丝,入碗中加少许精盐、水淀粉抓拌上浆。榨菜洗净,切与肉大小相同的丝,入清水中浸泡20分钟。香干洗净切丝。(2)锅置火上,注入熟猪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肉丝炒散,见肉丝根根挺起变灰白时,投入榨菜丝、香干丝炒匀,再加入精盐、味精、葱段颠翻均匀,勾糊芡淋入明油即可。
注意:榨菜切丝后,要用清水漂去其部分盐味和榨菜加工过程中的涩酸味。
天下第一菜
“天下第一菜”其实就是肉片锅巴。据说这菜名是乾隆皇帝亲口御封的。传说乾隆下江南,一日中午行至无锡郊外,已是口干舌燥,饥渴交加,见远处有一茅舍,炊烟袅袅,便进门讨食,见只有一农妇在家,便说明来意。农妇见此人不像刁钻之辈,也就答应下来。可是自家也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只好将剩下的一点锅巴放油锅中一炸,再冲碗酱油汤,放上一两片肉,就对付过去了。乾隆吃惯了山珍海味,今日吃上这乡村便饭真是别有风味,便问此菜何名?农妇一时答不上来,只好说:“你是第一个尝到此菜的人。”乾隆脱口应道:“那就叫天下第一菜吧。”回宫后,此菜经厨师改进,鲜香松脆,咸鲜味美,锅巴金黄,卤汁银红,且有健胃之功效。
原料:干锅巴200克,猪瘦肉50克,青菜心、冬笋、水发木耳、精盐、酱油、料酒、白糖、胡椒粉、水淀粉、鲜汤、葱、姜、熟菜油各适量。
制法:(1)猪瘦肉切片,置碗中加少许精盐、水淀粉抓拌均匀。青菜心入沸水中焯水后冷凉。水发木耳摘洗干净。冬笋剥壳入冷水锅中煮熟,用凉水冷凉后切与猪肉片大小相等的片。干锅巴掰成小块。(2)油锅上火,待油温升至九成热时,下干锅巴炸至膨胀,呈金黄色时捞出置深盘中。(3)同时,另锅上火,注入熟菜油30克烧热,下葱段、姜片炸香,注入鲜汤、精盐、白糖、酱油、料酒、冬笋片、猪肉片、水耳,烧沸后放入胡椒粉、青菜心,再沸后勾薄芡,淋上热油,浇于深盘中的锅巴上,发出“吱吱”响声即好。
注意:(1)烧卤汁要与炸锅巴同时进行。(2)卤汁勾芡要适到好处,太薄,挂不上锅巴;太厚,则失去滋味和情趣。
泡椒肉丁
红辣椒经泡腌与肉丁爆炒,泡椒的鲜辣味和肉丁的香味调和成美味,更能刺激人的食欲。
原料:猪里脊肉200克,食油100克,泡红椒75克,姜末、蒜子、盐、糖各适量,蛋清半个,干淀粉15克。
制法:(1)将里脊肉切1厘米方丁,加盐、蛋清、干淀粉抓上劲。泡红椒切成相同大小的丁,蒜子拍碎。(2)炒锅加油烧沸,先投蒜子、姜末,煸出香味,后投里脊肉片翻炒,待肉片炒透后放入糖、泡椒丁急炒均匀即可。
注意:锅烧热用冷油润滑一下,以防烹调时肉粘锅。
汤脆肚片
选肚尖切薄片,用沸水热汤烹制而成,质脆嫩,味清鲜,且烹制时间短,成菜品位高。
原料:净肚尖3至4个,香菜末50克,盐、味精、胡椒粉、麻油、鲜汤各适量。
制法:(1)肚尖铲去内壁皮,刮净油皮,切成薄片,用稍加碱粉的清水泡洗5分钟,拿出沥干水分。(2)将汤烧沸盛入盆中,放入盐、味精、胡椒粉、麻油、香菜末,待用。
(3)清水烧沸,投入肚片,起微泡捞出,放入热汤盆中即可。
注意:沸汤先装在盛器中调好味,并保持温度。
简炙糖排
运用连续加热方法,在短时内将糖排制作成功,这种方法很适合家常烹调。
原料:肋排750克,葱、姜各20克,盐、酱油、糖、醋、黄酒各适量,食油750克(约耗50克)。
制法:(1)将肋排分支切开,剁成2厘米长小段,加上拍松的葱、姜以及黄酒、盐腌10分钟。(2)炒锅放油烧沸,将腌过的肋排炸透捞出,再放沸水中煮透捞起。(3)炒锅留余油,加入糖、酱油以及热水75克,再将小排投入,用大火煮沸,转小火煒至酥烂,淋入醋后收汁即可。
注意:此菜只能用肋排为原料,因骨肉均匀而利于同步成熟。
蒜泥鸡杂
此菜制作简易,色泽清新,无油腻感,老少皆宜,是家庭筵席很受欢迎的冷菜之一。
原料:一只鸡的全部内脏,嫩蚕豆瓣100克,蒜泥30克,麻油、酱油、盐、糖、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制法:(1)鸡内脏洗净,肫切薄片,肝切大片,肠切3厘米长段。将蒜泥放在小碗中,麻油烧沸浇入碗中蒜泥上待用。(2)豆瓣用清水烧透及时捞起,放盐、油蒜泥、味精拌均匀装在盘中。(3)将鸡杂投入煮豆瓣的沸水中,稍煮后捞出,加糖、酱油、盐、油蒜泥、味精、胡椒粉拌均匀,装入盘中豆瓣上面的中间部分,让翠色豆瓣和鸡杂形成鲜明的对比色。
注意:(1)不可将豆瓣煮得过熟而造成变色。(2)鸡杂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质老,失去脆嫩度。
腊味鸡块
在鸡块中加入适量的腊肉同烧,使鸡肉成熟后产生香腊味,同时腊肉的咸度也减淡,使双方产生互补性效应,形成腊味鸡块的独特风味。
原料:鸡500克,腊肉(五花部分)100克,黄酒、酱油、葱节、糖、食油各适量,姜块50克,八角3个。
制法:(1)鸡洗净剁成4厘米左右的块,腊肉切1×4厘米长块。(2)炒锅中油烧沸,投入葱、姜、鸡块、黄酒、八角一同煸炒,稍后,再加入酱油、糖,炒匀后加温水400克,放入腊肉,用大火烧沸,上盖后小火烧 30分钟左右,收汁即成。
注意:小火以有小沸点为佳,一次烧好,中途不可掀盖,以防止香气走漏。
鲜梨炖鸡
梨和鸡同炖风味独特,有清火、滋补、润肺的作用,是家宴中的上品汤菜。
原料:光鸡750克,鲜梨1个,葱、姜各15克。
制法:(1)光鸡剁4厘米左右块,梨削皮切成块。锅放清水1000克,加鸡块、葱姜(拍松)一同煮,水沸捞起鸡块。(2)砂锅中放温水1500克,投入鸡块、梨,先大火烧沸,再小火慢炖,至肉能离骨即可。
注意:不宜在炖的过程中加水,否则会影响汤的清香味。
家常香炸鸡
此菜酥香,制作简易,家常风味突出。
原料:肉鸡500克左右,芝麻30克,食油500克(约耗75克),葱、姜、酱油、糖、盐、黄酒、醋、湿淀粉、麻油、味精各适量。
制法:(1)鸡剁成块,加入葱、姜块(拍松)、黄酒、酱油、盐,拌匀腌制10分钟。(2)锅中加油烧沸,鸡块去掉葱、姜,加湿淀粉拌匀下油锅炸透捞起,待油温再升至220度左右时,再重炸至金黄色捞起,装入盘中。(3)锅中麻油烧沸,先投入芝麻,再下葱姜末煸炒,后放醋、酱油、糖、盐、味精等,烧成汁后浇在盘中鸡块上即成。
注意:投入调料的先后顺序不能乱,否则会使调料的各自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
家常啤酒鸡
用啤酒烧鸡,味酥厚而甘香,有应时的新潮感,是家常菜变换风味特色的一种方法。
原料:肉鸡750克左右,啤酒450克,葱、姜各25克,酱油、糖、盐、味精各适量,八角3个,食油75克。
制法:(1)鸡剁成4厘米左右块,用沸水冲淋去血水。(2)锅放油烧沸,把葱、姜块(拍松)放入油中煸香,再放鸡块、酱油、糖、盐、八角煸透,加入啤酒,大火烧沸,再加盖用小火慢烧20分钟左右,收汁后放味精,翻锅装盘即可。
注意:不要加水,让其自然收汁。
陈 香 鸭
此菜桔香醇厚,可作冷菜用。
原料:鸭半只,陈皮25克,干椒5克,酱油、糖、盐、黄酒、麻油各适量,食油500克(约耗50克),葱、姜末各25克。
制法;(1)鸭洗净剁成2×3厘米的块,在沸油中炸透捞起。陈皮、干椒切末。(2)麻油在锅中烧热,先放陈皮末、干椒末煸炒,再投入葱、姜、鸭块、酱油、盐、糖、黄酒,翻炒透,加150克开水,煒烧至烂即可。
注意:煤烧时火要小,以防水分过早耗完而鸭块未烂。
清卤鸭
清卤鸭成品鲜香,肉质酥嫩,是便于家庭制作的冷菜之一。
原料:鸭半只,葱、姜各25克,花椒、八角、盐各适量,纱布一小块。
制作:(1)将花椒、八角用纱布包起,葱、姜拍松,一同放入750克水中,加盐煮沸成清卤。(2)鸭先在清水中煮透捞起,再投入清卤中用小火煮25分钟,离火后自然冷凉将鸭捞出剁成块装盘,浇上原卤汤即可。
注意:(1)控制好小火,保持泛小泡即可。(2)离火后鸭在卤汤中冷凉后再剁成块。
水爆虾仁
虾仁在沸水中快速成熟入味,鲜嫩清香,本质味浓,老少适宜。
原料:河虾仁400克,麻油50克,蛋清半个,黄酒、白醋、葱、姜、味精、盐、干淀粉各适量。
制法:(1)葱、姜拍松放水中泡汁。虾仁洗净沥干水分,放葱姜汁、黄酒、干淀粉、蛋清和盐抓拌上劲。(2)将拌好的虾仁放在沸水中爆煮熟,迅速捞起。(3)锅中麻油烧热,放入虾仁、黄酒、醋、盐、味精,翻炒均匀,撒上葱末即可。
注意:水一定要滚沸才能投入虾仁。
蒜泥木耳
蒜泥用热麻油炝出味,调拌木耳,质脆浓香味足。用此种办法对白煮的里脊肉、牛肉等都能进行调拌,如“蒜泥白肉”、“蒜泥牛肉”、“蒜泥豆腐”等均可类推。
原料:水发木耳400克,蒜子50克,葱、姜各10克,盐、糖、醋、味精、胡椒粉、麻油各适量。
制法:(1)干木耳用水泡开洗净,在沸水中烫透捞出,蒜子剁成泥,放入小碗中,加盐、糖、醋、葱米、姜末。(2)炒锅中麻油烧沸,冲入小碗内调料上,并将调味汁浇在烫透的木耳上,再加味精、胡椒粉拌匀即可。
注意:蒜泥要用热麻油冲调成汁才能起到有效作用。
泡汁茄脯
茄子切网纹块,用沸油氽透,加调味汁泡一段时间即可食用。可一次做多次用,质味不变,利于保存。
原料:净紫茄500克,食油750克(约耗75克),熟牛肉末50克,蒜泥75克,姜末、糖、酱油、盐、黄酒、醋、味精各适量。
制法:(1)紫茄切开,在皮面欹网纹,切成3厘米的菱形块状。(2)锅中油烧沸,放茄块炸透捞起,沥尽油。锅中留余油50克,加姜末、蒜泥、熟牛肉末、黄酒、酱油、糖、盐、醋、味精炒成汁,浇在沥过油的茄子上,浸泡两小时后即可食用。
注意:茄块一定要在调味汁中泡两小时以上才入味。
茄子切片,夹入猪肉馅,裹上糊炸制,荤素搭配,酥脆鲜香,是家常菜名品之一。
原料:净茄300克,猪五花肉150克,葱、姜末各15克,酱油、糖、盐、味精各适量,食油750克 (约耗75克),干淀粉、面粉各40克,鸡蛋1个。
制法:(1)将茄子切成3厘米厚片,再从厚片中间剖一刀,使其形成空夹,深度至皮层,然后加葱姜末、盐腌制5分钟,挤出部分水汁,撒少许干淀粉待用。五花肉剁成馅,加葱姜末、酱油、糖、盐、味精搅拌调好味。(2)用淀粉、面粉、鸡蛋液和少量水调成糊。在每个茄夹里放一层肉馅,然后裹上糊。(3)锅中油烧沸,将夹上肉的茄片逐个下锅炸透,呈金黄色即可。
注意:如炸茄时油温下降,可分两次炸,第一次初炸成形后捞起,第二次等油温上升时重炸透。
来源:爱做手工的小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