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医生在解读您的脑部磁共振成像(MRI)报告时,提到“白质高信号”可能会让您感到困惑。这些在MRI上呈现为亮斑的区域,究竟是什么?它们为何出现?对您的健康有何影响?
当医生在解读您的脑部磁共振成像(MRI)报告时,提到“白质高信号”可能会让您感到困惑。这些在MRI上呈现为亮斑的区域,究竟是什么?它们为何出现?对您的健康有何影响?
更重要的是,它们与阿尔茨海默病(AD)和痴呆症有何关联?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全面解答这些问题,并提供实用的预防建议,帮助您更好地保护大脑健康。
大脑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负责信息处理,类似于大脑的“处理器”;白质则由神经纤维(轴突)组成,负责连接不同脑区,像是大脑的“高速公路”。这些神经纤维被髓鞘(myelin)包裹,髓鞘是一种脂肪物质,加速信号传导并保护神经纤维,使白质呈现白色。
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是在T2加权或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MRI扫描中,白质区域出现的异常亮斑。这些亮斑表明白质发生了损伤或改变,通常与血流减少、血管病变或退行性过程有关。WMH也被称为“白质病变”或“白质高信号强度”。
Fazekas评分由Fazekas等人在1987年提出,最初用于描述白质T2加权MRI上的高信号病变,通常与慢性小血管缺血相关,但并非所有WMH都由此引起。该评分系统在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尤其在评估老年人和痴呆患者时。
Fazekas评分将脑白质分为两个主要区域:
室周白质(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PVWM):位于脑室周围的白质,常见于脑室附近的病变。深部白质(Deep White Matter,DWM):位于白质更深层的区域,涉及更广泛的脑部连接。每个区域根据病变的大小、数量和融合程度分别评分,从0到3分,具体如下:
区域0分1分2分3分室周白质(PVWM)无病变“帽子”或铅笔线状病变光滑的“光环”不规则信号延伸至深部白质深部白质(DWM)无病变点状病灶(punctate foci)病灶开始融合(confluence)大片融合区域(large confluent areas)评分越高,表明白质损伤越严重,临床上常使用“轻度”、“中度”、“重度”来描述。
随着年龄增长,脑白质逐渐退化,髓鞘和血管功能下降。研究表明,WMH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80岁以上人群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WMH(White Matter Disease)。
脑部小血管的损伤是WMH的主要原因,相关风险因素包括: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小血管硬化,减少白质血供。糖尿病: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增加WMH风险。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阻碍脑部血流。吸烟: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引发血管炎症和损伤。近年研究发现,WMH可能不仅由血管问题引起。在AD患者中,WMH可能与神经退行性变化或神经炎症相关(WMH in AD)。
WMH的临床影响因其体积、位置和个体健康状况而异:
无症状: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的WMH是MRI的偶然发现,无明显症状。轻微影响:可能导致轻度认知或运动功能变化,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当WMH体积较大或位于关键脑区(如前额叶或颞叶),可能引发:
认知功能下降:包括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执行功能(如计划、决策)受损。运动症状:如步态不稳、平衡障碍,增加跌倒风险。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或情绪波动。一项2019年研究发现,WMH体积与认知下降呈正相关,特别是在45岁以上人群中(WMH in Midlife)。
WMH与痴呆症的关联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尤其在以下方面:
传统观点:WMH在AD患者中常见,通常被认为是血管因素的贡献。新兴观点:2023年研究提出,AD中的部分WMH可能由AD病理(如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退行性变化或神经炎症)引发,而非单纯血管问题(WMH in AD)。风险:WMH与AD风险增加25%,并可能加速认知下降。生物标志物:WMH与AD的生物标志物(如脑脊液中淀粉样蛋白水平)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AD病理。预防WMH的关键是管理血管风险因素和促进整体脑健康。以下是具体建议:
脑白质高信号是脑部健康的重要指标,与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它们不仅是血管损伤的标志,还可能反映AD的复杂病理过程。尽管WMH不可逆,但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胆固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积极的认知活动,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和进展。了解WMH的成因和影响,让我们能够更主动地保护大脑健康,延缓认知衰退。
来源:罗夕夕博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