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在擦拭窗台、整理图书角的劳动过程中,体会秩序美与协作美;通过自编自演的方式,将语言表达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打造“创造美”的实践舞台……在光明区东周小学,美育不仅是艺术课堂的专属,更是一场贯穿校园生活的全方位浸润。据了解,东周小学以“美育一件事”为核心,通过
东周小学以“美育一件事”为支点,撬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擦拭窗台、整理图书角的劳动过程中,体会秩序美与协作美;通过自编自演的方式,将语言表达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打造“创造美”的实践舞台……在光明区东周小学,美育不仅是艺术课堂的专属,更是一场贯穿校园生活的全方位浸润。据了解,东周小学以“美育一件事”为核心,通过“思考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四大模块,引导学生从认知到实践,从感知到创新,让美的种子在童心生根发芽。
以智启美,以眼观美
美是什么?东周小学以智启美,涵养学生心灵。学生在图书馆自由选书、安静阅读,从绘本到经典名著,用文字与图画滋养心灵。其中,低年级学生翻阅“小墨点”系列绘本式校本教材,边看边画下故事里的美;高年级学生摘抄诗词佳句,在读书笔记中写下感悟,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美”的含义。
此外,在课堂上,东周小学学生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将思考融入学习细节。比如,一次图书馆阅读课上,老师提问“诗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美”,学生认真阅读后,举手分享自己的发现;科学讨论时,大家争先举手提问“为什么叶子有不同的形状”,在问答中深化对自然之美的探索。
在思考美的同时,东周小学积极引导莘莘学子发现美。
东周小学校园内设置植物观察角、生态走廊,学生可随时记录花草形态。今年4月份举行的东周小学“你是人间四月天”校园写生比赛,即依托校园植物展开,学生用浮雕、水墨等技法呈现自然细节之美。
各教室内外也布置了“班级文化墙”,学生将绘画、手工作品及旅游照片悬挂展示,形成“可触摸”的艺术氛围。东周小学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每周半天计划”,走进新城公园、光明区艺术中心、光明湖等地,接触专业艺术家指导,学习生态美学知识。
以身践美,浸润成长
在美的环境里,东周小学学子以身践美。
东周小学学生通过每周的一周一规范宣传海报,学习“东周十礼”,并规范实践,用自评、他评的方式记录在打卡页,将枯燥的规则内化为个性化的成长印记;升旗仪式上,全校师生齐唱国歌、校歌,各少先队中队自主设计特色国旗下展示,展现身份认同与集体凝聚力。
劳动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东周小学组织学生外出社会实践,走进农业生态园,参与石磨、香包制作、蔬菜采摘、植物锤染等活动,感受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在校园开展大扫除、班级植物养护等日常劳动,学生在擦拭窗台、整理图书角的过程中,体会秩序美与协作美。
此外,在传统体育课程,学生积极参与武术操、韵律操等课程,将动作设计与音乐节奏结合,展现力量与韵律的和谐之美;学生参与足球、篮球等特色课程及赛事,在团队协作中感受运动激情与集体荣誉感。
东周小学学生在每年校园文化艺术节的班级合唱比赛中演唱经典歌曲,在“校园十佳小舞者”比赛以优美的舞姿传递情感之美。
指尖创美,赋能未来
东周小学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创造美”。学校结合二十四节气开展烹饪实践,比如在冬至包汤圆活动中,学生通过揉面、调馅等劳动,感受食物形态之美,并创作《节气厨房》主题绘画。
此外,在第七届“我的绘本我来讲”班级绘本决赛中,学生通过自编自演的方式,将语言表达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打造“创造美”的实践舞台;组织学生走进公明福利院、东周社区等地,将美育与社会责任结合通过志愿服务播撒“创造美”的种子……
据悉,东周小学的美育实践,以“美育一件事”为支点,撬动学生全面发展。在这里,美不仅是画笔下的风景,更是思考的深度、实践的勇气与创造的激情。未来,东周小学将继续深化美育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美的滋养中,成为“自立、求真、创新”的新时代好少年。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龙冠斌 通讯员 贺曦冉/文 记者 卢正辉/图
编辑 汪文成
来源:宝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