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0日,健合集团又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下文简称婴配粉)业务大涨44.3%的带动下,总体营收实现10.4%的增长,实现2025年“开门红”。
3月底4月上旬,健合集团(证券名称:H&H国际控股,01112.HK)披露了两份反差很大的财报。
3月25日,健合集团发布2024年年报,营收、净利润双下滑,更是暴跌109.2%。
4月10日,健合集团又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下文简称婴配粉)业务大涨44.3%的带动下,总体营收实现10.4%的增长,实现2025年“开门红”。
然而,一季度业绩的好转依然难以消除健合集团的焦虑。
市场更关注的是,它的婴配粉业务已经连续两年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突然大增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种增长能否持续?
在婴配粉业务连续两年大跌、另外两大业务也逐渐跑不动的情况下,2025年,健合集团中国区CEO李凤婷还能不能实现中国区120亿的目标?
半年亏掉3.6亿,离目标越来越远
2023年初,刚上任健合集团中国区总裁的李凤婷曾定下两个目标:“2023年中国区营收100亿,2025年冲刺120亿”。
相比于前任总裁安玉婷,她所定下的这个目标已经算是保守的了。安玉婷当时提出的目标是:2023年健合集团中国区的营收达到200亿元。
即便李凤婷将营收期望目标下调了一半,最终还是没能实现。2023年,健合集团中国区营收为99.73亿元,与李凤婷期望的目标还差了一点点。
第二个目标恐怕也很难实现。财报显示,2024年健合集团总营收下滑6.3%至130.5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372万元,同比下滑109.23%;中国区营收下跌12.9%至86.85亿元,占总收入的66.6%,而2023年是71.6%,占比也缩水了。
2024年下半年,健合集团的情况有恶化的迹象。当年下半年整体营收为63.6亿元,下滑8.4%,而当上半年健合集团净利润尚有3.058亿元,但全年亏损5372万元,这意味着下半年净亏近3.6亿元。
若要在2025年冲刺120亿,健合集团今年中国区营收需要实现38.1%的增速,这远高于它过去五年平均增速(不足10%)。
对于李凤婷而言,2025年肯定有一场硬仗要打。
对于2024年业绩下滑的原因,健合集团的解释是: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收缩,导致其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收入下滑。
年报显示,2023年,健合集团的婴幼儿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BNC)收入达59.08亿元,同比下滑11.7%。2024年其BNC业务继续遭遇“断崖式”下滑,营收为43.8亿元,同比骤降约25.8%,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也下降至33.6%。
健合的BNC业务出现下滑,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镁经小组曾做过统计,2016年-2020年,健合集团BNC业务营收一直保持增长,2021年出现下滑,2022年陷入增长停滞,2023年新国标实施后,该业务又开始下滑,并且这一趋势在2024年扩大。
为何会下滑得这么厉害?财报给出的解释是:一是因为中国婴配粉行业面临人口出生率下降等系统性挑战,同时新国标过渡后市场竞争持续激烈;二是消化渠道中的旧国标产品所需时间比预期长,导致销量下滑。
所谓的“系统性挑战”,并非健合集团BNC业务下滑的主因,因为在同样的系统性挑战下,其他奶粉品牌依然能实现增长,比如中国飞鹤(06186.HK)去年营收207.49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净利润36.5亿元,同比增长11%;澳优(01717.HK)去年也实现了增长。
因此,婴配粉业务卖不动,主要还是其自身的问题。
奶粉卖不动后,保健品也跑不动了
奶粉做不好后,最近几年健合集团的业务重心逐渐向保健品领域倾斜。
先来看看健合集团的业务构成。按业务结构划分,健合集团有三大业务,分别为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ANC)、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BNC)和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PNC)。
由于以奶粉为代表的BNC业务表现不佳,健合集团将希望寄托在另外两项业务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ANC,也就是保健品相关业务。
健合集团财报中,对这块业务的叫法是营养补充品,包括Swisse维生素、草本及矿物补充剂,以及合生元婴幼儿益生菌及营养补充品等,其中Swisse是主力军。
这几年,Swisse线上线下齐发力,不仅积极进驻线下药店等渠道,同时也进驻了小红书、天猫、京东、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除此之外,Swisse还请了迪丽热巴等当红明星代言,赞助《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热播综艺。健合集团还提炼出Swisse的28个SKU,在小红书上种草。
2023年健合集团董事会主席罗飞曾表示,Swisse全球销售额达10亿澳元,较2015年收购时,增长3倍。
在Swisse的带动下,2023年健合集团的ANC业务收入首次超过BNC业务,占营收比重分别为44.10%、42.40%,这显示出该集团业务重心的转移。2024年,健合集团三ANC、BNC、PNC业务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51.3%、33.6%和15.1%。
有分析师和媒体认为:健合集团未来的增长,或许要靠保健品了。
然而,尽管ANC业务的营收和占比均大幅增长,但它却没有完全成功接手健合集团业务增长的交接棒。2024年,健合集团三大ANC、BNC、PNC业务的增速分别为8.8%、-25.8%、4.4%。ANC业务和PNC业务的增幅暂时没办法抵消BNC业务的下滑。
以Swisse的高利润营养补充品依然被寄予厚望,健合集团在财报中直言:“高利润营养补充品所得收入仍为核心收入增长动力,其中该品类的维生素、草本及矿物补充剂以及宠物补充品录得双位数增长。”
然而,高利润营养补充品的增速从2023年的35.3%骤降至2024年的10.4%。2024年,主品牌Swisse斯维诗在中国市场实现同比增长6.9%,占集团ANC销售额的64.7%,其增速较2023年超过30%的增长,同样大幅下滑。
换言之,以Swisse为代表的营养补充品业务,有点“撑不住”了。
ANC业务增速不足10%、PNC业务仅微增4.4%,BNC业务大跌25.8%,三大业务线均无法提供足够增长动能。若无法扭转BNC业务颓势或找到新增长极,健合集团距离120亿目标恐怕不是“冲刺”,而是“渐行渐远”。
婴配粉业务反弹,冲刺120亿仍有悬念
在婴配粉业务连续两年大幅下滑后,今年一季度,健合集团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
根据健合集团2025年一季度报,公司实现营收31.699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BNC业务实现营收11.4亿元,同比增长25.3%。合生元婴配粉业务于报告期内实现营收9.016亿元,同比增长44.3%,中国婴配粉业务在超高端的带动下同比增长46.9%。
一季度婴配粉业绩的大幅增长,是否会成健合集团今年实现120亿目标的契机?关键得看这样的增长源于何种原因、能否持续下去。
健合集团将一季度婴配粉业务增长归因于电商及母婴渠道新客获取、低基数效应、超高端市场扩张和新国标产品过渡红利这四重因素。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解释更多停留在市场短期波动层面,财报中并未展现企业主动的战略调整,而战略调整恰恰是扭转颓势的核心所在。
健合集团的战略并没有什么变化,更未涉及产品的调整。根据健合集团2025年的规划,该集团将聚焦“清库存”与“抓新客”两大策略,上半年完成旧国标产品清退,重点渗透2024年新生儿家庭。
在2月底举行的2025年BNC重点客户迎春峰会上,健合集团中国区CEO李凤婷分享健合中国区战略时提到,新客渗透是实现持续增长关键,接下来BNC业务将重点渗透6-12个月区间的宝妈人群。
然而,这一增长路径暗藏多重隐忧:首先降价清仓可能损伤其超高端品牌溢价,此外,新生儿数量连续六年下滑,直接压缩了婴配粉的增量空间。
健合集团的婴配粉业务能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关系着它今年能否实现中国区120亿的目标,甚至可能关系着中国区CEO李凤婷的去留。
之前健合集团出现过没达成业绩目标后换人的情况。例如2017年,罗飞提出未来三年实现100亿元销售的目标,但2019年和2020年收入仅分别为109.25亿元和111.95亿元,未能完成目标。2019年,罗飞辞任行政总裁,由安玉婷接任。
安玉婷上任后提出2023年中国市场收入突破200亿元的愿景,但这一目标也未能实现。2021年和2022年,公司总营收分别为115.48亿元和127.76亿元,增长乏力,200亿目标基本无望。2022年底,安玉婷因个人原因离职。
业内曾有传闻,健合集团换了好几任CEO,都没能让婴配粉业务重回增长。
李凤婷的掌舵能力测试,究竟能不能合不合格?就看今年剩下的这八个月了。
来源:无冕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