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不应让国内学生以顾全大局去承受委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5 18:12 3

摘要:江西理工大学所发生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生围殴并致伤国内学生一事,或以校方批准其退学申请予以挽结。事发后,校方的态度备受争议,且网传有自称校方代表的一男一女两名教师威胁井冈山大学发视频女生的毫不惊诧奇闻。正义与非正义、是与非似乎在校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莫要影响大局

江西理工大学所发生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生围殴并致伤国内学生一事,或以校方批准其退学申请予以挽结。事发后,校方的态度备受争议,且网传有自称校方代表的一男一女两名教师威胁井冈山大学发视频女生的毫不惊诧奇闻。正义与非正义、是与非似乎在校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莫要影响大局”!

何为大局?社会稳定。如果靠权力极限去压制正义与公理,如此任性不仅无益于稳定大局,且损害国家形象不说,更是在酿造社会矛盾。将社会稳定需要经常作为一己之私的利己噱头,并非奇闻怪谈,在他们看来,社会稳定似乎就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如果不是这个由头,那么又何指?就只剩下校方的颜面了。因为媒体发酵之所以让他们如坐针毡,说穿了就是自觉难以服众又不得不选择如此而为的自身能力不足根源。同样的类型事件,哈尔滨工业大学仅用1小时40分,就对违反校规校纪的留学生做出了开除的处理决定!两厢这么一比较,一切借口都是荒谬!同样是中国的高校,为何处理问题反差如此强烈?

偶然事件的发酵过程不妨看作一面镜子,用以管窥和深省全面,未尝不是否极泰来的自我唤醒。从此事件所引发的来华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的话题不能不引起主管部门的关切。

很显然,无论偶发的反常现象,还是妄议的超国民待遇问题,都是近些年高校普遍追求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目标过程中,所暴露出的无序扩展的并发症。

据《2025年中国留学白皮书》和教育部数据显示,来华留学生已实现连续10年快速增长,2024年首破60万;2024-2025年,预计将达85.6万人,并跻身世界前十。

各国的留学生来华固然对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传播中华文化大有裨益,但如若跪伏式的强拉拖拽,真正是在损害国格,是在慷捉襟见肘的办学经费之慨,以盲目虚构且任性作为,陷国家于不义。

欧美高校因科学技术发达与本国生源严重不足的客观现实,自然成为了世界留学生的首选地。同样的道理,近些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高等教育影响力的日益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持续扩大,这就不得不面临诸多值得反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免得利令智昏:

其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否真的必要?是否必须以招收大量的国外留学生作为标志?

如果高等教育国际化真的必要,那也应该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不应以学科评估等指标项来强制高校为达标而不得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否则,就是新的跃进,是人设行为,结果也会是怨声载道,且欲速则不达。

现行的高校评估国际化指标主要有三项:来华留学生规模与层次;教师队伍的国外进修比例;国际学术会议与合作项目的参与度。前两个对于普通高校来说,不是福音也不是紧箍咒,而是拮据经费的掏空术和索魂符。第三个就迫使普通高校去竭尽全力去弄虚作假。

教育发展最讲求实事求是的脚踏实地,最忌讳的是罔顾实际的主观武断。

其二,留学生是否需要以“超国民待遇”来吸引?来制造内外反差所引发的国内学生受歧视矛盾?

如前所述,大多数普通高校的影响力并不足以吸引来华留学生,为评估达标只好千方百计去吸引。如何吸引?无非一为钱,二为待遇。所谓钱,多以奖学金和生活补贴的名头,由学校自筹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作为来华留学生的完全福利。据有的来华留学生网上说,不仅读了书,且用奖学金可以周游列国。

而现实是,除部属高校和经济发达省份而外,其他地方高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也就是来华留学生的福利多是从国内学生应有的牙缝里抠出来的。并且,来华留学生在读期间,食宿等条件和优先程度对于国内学生来说,是普遍期羡的一种“超国民待遇”,而且设法让对方来华的姿态,都无形中制造了内外失衡的学习生活环境。国内学生普遍感受到的被歧视也就不足为奇了。发生于2023年西安交大留学生专用垃圾桶被国内学生一用便引致管理人员的斥责即为典型。

其三,面临已发的留学生管理问题和安全隐患如何防患于未然?

国内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在培养来华留学生过程中埋下诸多隐患。今年早些时候,环球网所报道被国安机关所抓获的三名菲律宾间谍,就有曾经的来华留学生。那么,如何防患于未然,也应由教育主管部门来斟酌。

总而言之,万事不可违反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冒进的思想去发展教育是自酿苦酒;彰显国家的尊严和国格,不能提供超国民待遇的任一土壤;严守中国法纪,不能存有法外一说。

来源:天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