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天到了,不少人在阳台、小院种了各种蔬菜,可明明天天浇水施肥,菜却越长越蔫,叶子发黄、烂根、结果少…… 问题可能就出在这 5 个常见误区里。咱老百姓种菜讲究实在,避开这些坑,用家里常见的东西就能种好,赶紧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夏天到了,不少人在阳台、小院种了各种蔬菜,可明明天天浇水施肥,菜却越长越蔫,叶子发黄、烂根、结果少…… 问题可能就出在这 5 个常见误区里。咱老百姓种菜讲究实在,避开这些坑,用家里常见的东西就能种好,赶紧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很多人觉得 “菜离不开水”,一有空就拎着水壶浇,尤其夏天怕晒,恨不得天天浇。但你知道吗?泥土总是湿乎乎的,菜根就像泡在水里 “闷得慌”,慢慢就会烂掉,叶子也会耷拉下来,还容易长霉病(比如叶子上长白毛毛、黑斑)。
正确做法:
浇不浇水,先看土!用手指扒开土 2 厘米,感觉干巴巴的后浇;要是摸着还潮乎乎的,千万别浇。
浇水要 “干透浇透”:土表面干了,就一次浇够,让水渗到根部(盆底漏水就行),别只浇表面 “毛毛雨”。
沙土存不住水,比如种在花盆里掺了沙子的,可以 3 天左右浇一次,每次少浇点;黏土很保水,像老家菜园的黑土地,5 - 7 天浇一次就行,雨天还要少浇。
不少人觉得 “肥越多菜越壮”,尿素、复合肥撒一堆,或者直接把没腐熟的淘米水、剩菜汤倒土里。结果菜没长好,土反而板结(硬邦邦像石头),根被 “烧” 得发黑,叶子还会卷边、长斑点。
正确做法:
家里种菜,用点 “天然肥” 就行:比如腐熟的淘米水(装瓶泡 1 个月,不臭了再用)、豆渣、鸡粪(晒干碾碎,别直接用生粪,烧根!),每次少放点,沿着盆边埋一点,别挨着根。
不同阶段 “吃不同的饭”:刚出苗时(小苗期),多施点 “长叶子的肥”,比如稀释的淘米水;开花结果时(比如番茄、黄瓜),多施点 “长果子的肥”,比如烧过的草木灰(撒土里或泡水浇),或者家里煮骨头的水(凉了用),促进开花结果。
撒种子时想着 “多种点保险”,出苗后密密麻麻像 “草坪”,又舍不得拔,觉得 “拔掉多浪费”。结果苗挤苗,个个长得细弱,叶子发黄,还容易烂掉、招虫(比如蚜虫、小青虫)。
正确做法:
播种别太 “慷慨”!比如种菠菜、小油菜,撒种子时手捏着轻轻撒,别一把倒进去。出苗后,小苗长到 2 - 3 片叶子时,就得 “挑苗”:把太密的、歪歪扭扭的、长得矮的拔掉,留下壮实的(叶菜类留 5 厘米间距,比如菠菜;番茄、辣椒这类大苗,留 40 厘米以上,差不多一臂宽)。
别怕 “拔苗心疼”,苗稀了,剩下的才能晒到太阳、吸收够养分,长得粗粗壮壮,收成反而更多。
比如今年种番茄,明年还在原地种番茄,后年接着种…… 时间长了,土就 “没劲” 了,而且番茄爱得的病(比如根腐病、叶子卷缩)会一年比一年多,菜越长越弱,结的果子又小又少。
正确做法:
同一块地,每年换着种类种:比如今年种番茄、辣椒(结果子的菜),明年就种白菜、萝卜(长叶子、长根的菜),后年种豆角、豌豆(爬藤的菜)。这样不同的菜 “吃” 不同的养分,土不会被 “掏空”。
收完一茬菜,把土翻一翻(用小锄头挖深点),晒几天太阳,杀杀菌虫;或者撒点家里烧过的煤渣、碎秸秆,松松土,让土更透气肥沃。
像丝瓜、豆角、苦瓜这些 “连续结果” 的菜,很多人觉得 “挂着让它再长长”,或者吃不完就留着。结果老果子一直占着养分,藤蔓慢慢变枯,新花新果也长不出来,本来能结 3 茬,最后只结 1 茬就 “罢工” 了。
正确做法:
菜熟了就摘!比如豆角,摸着鼓鼓的但豆子没鼓起来时最嫩,一旦变粗、豆子显形了,就赶紧摘;丝瓜、苦瓜看到皮变深、摸着有点硬,别等长老,摘下来吃,口感好,还不浪费养分。
就算暂时不吃,也把熟了的摘下来(留种除外),让藤蔓 “腾出手” 长新的花果,这样一茬接一茬,能吃很久。
家庭种菜没那么多 “讲究”,关键是别凭感觉 “瞎忙活”。浇水前摸一摸土,施肥时 “少吃多餐”,间苗时 “断舍离”,种地时 “轮着种”,成熟了 “及时摘”。用家里常见的材料,多观察菜的状态(比如叶子发黄可能是水多了,叶子卷边可能是肥烧了),慢慢就能找到门道。试试改掉这 5 个习惯,你的菜园肯定越长越旺,摘菜摘到手软!
来源:垄边刘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