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各市开展人工降雨,其中的原理和成本你知道多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05:42 1

摘要:人工降雨(或人工增雨)是通过人为干预云的物理过程,补充降水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促进或增加降水量。其核心原理基于自然降水的形成机制,主要分为冷云催化和暖云催化两种方式:

人工降雨:原理、应用与成本分析

人工降雨(或人工增雨)是通过人为干预云的物理过程,补充降水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促进或增加降水量。其核心原理基于自然降水的形成机制,主要分为冷云催化和暖云催化两种方式:

1. 冷云催化

冷云指云层温度低于0℃的云,通常由过冷水滴(未冻结的液态水滴)和少量冰晶组成。人工催化时,向云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碘化银等催化剂,促使过冷水滴在冰核上凝结形成冰晶。冰晶通过“贝吉龙效应”吸收周围水汽增长,最终形成降水。

2. 暖云催化

暖云温度高于0℃,主要由液态水滴构成。此时需使用吸湿性物质(如盐粉、尿素),通过增加云滴的碰撞合并效率,使水滴迅速增大直至降落成雨。此外,直接向云中泼水或使用表面活性物质也可加速降雨。

人工降雨并非“无中生有”,而是需要云层本身具备一定水汽和厚度(通常要求云层厚度超过2公里),且作业时机和催化剂投放位置需精准把控。

---

2025年5月初,江苏省多个城市因降水偏少、旱情加剧,相继启动人工增雨作业以缓解农业和生态压力:

1. 淮安市

- 时间:5月3日至5日

- 作业点:渔沟镇、白马湖等6个区域,使用WR-98型火箭弹播撒碘化银催化剂。

2. 盐城市

- 时间:5月1日至5日

- 作业点:覆盖8个区域,包括盐都七星农场、射阳临海农场等,通过地面火箭发射装置实施催化。

3. 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南通

- 时间:集中在5月4日至6日

- 设备:采用WR-98型火箭或地面燃烧炉,作业区域半径10公里内禁止人员靠近,确保安全。

这些作业均需提前向空管部门备案,并严格遵循《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确保航空安全与公众警示。

人工降雨成本高昂,涉及设备、催化剂、人力及运维等多方面开支:

1. 直接成本

- 催化剂:碘化银焰弹每发约1000元,干冰或液氮成本较低但需大量使用。

- 设备:火箭发射架及牵引车约20万元,单枚火箭弹价值2000-4000元。

- 飞机作业:飞机租赁费、燃料及播撒装置费用占比最大,单次飞行可达数百万元。

2. 间接成本

- 监测与人力:需专业团队分析气象数据、发射探空气球并实时监控,人力成本约占总预算的20%。

- 运输与维护:火箭弹属军火类物资,运输、存储及发射需额外安保费用。

以上海市单次人工增雨为例,总预算约470万元,其中催化剂仅占40万元,其余为设备租赁、监测及人力等费用。

---

尽管人工降雨在缓解旱情、增加水库蓄水方面效果显著(可提升降水量10%-30%),但其争议不容忽视:

- 环境影响:碘化银可能造成重金属污染,但研究表明其单位浓度远低于安全标准,实际影响有限。

- 经济性:单次作业成本虽高,但可避免农业损失(如内蒙古年增5%降水带来数亿元收益)或森林火灾(某次行动节省数亿元)。

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及环保催化剂的发展,成本与生态风险有望进一步降低。

---

结语

人工降雨作为一项复杂的气象干预技术,在应对极端气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省近期的实践展示了其实际应用价值,但高成本与技术要求也限制了其普及性。未来需在技术优化与生态保护间寻求平衡,以实现更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

来源:西山放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