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团永兴镇扎实推进生态保护——点绿成金 “生态+产业”双轮驱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0:45 2

摘要:今年以来,四十六团永兴镇聚焦春耕春播,通过推进残膜回收利用、实施枣枝资源化处理、开展生态防护林建设等举措,切实守护耕地生态,激活绿色经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以来,四十六团永兴镇聚焦春耕春播,通过推进残膜回收利用、实施枣枝资源化处理、开展生态防护林建设等举措,切实守护耕地生态,激活绿色经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以前不重视残膜回收,现在知道残膜留在土壤中会阻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减产……”职工李毅在参与团镇残膜回收时算起生态账。

针对农田“白色污染”顽疾,团镇创新推行“网格化管理+人工+机械化”作业模式,以清残膜、净农田、保春耕为目标,组织职工分片包干开展宣传与回收。通过划定责任网格、配备专业机械、发动全员参与,累计捡拾残膜83.5吨,实现团镇1.5万余亩农田“零残膜”春耕。

这套“宣传教育提认识、网格管理抓落实、机械人工齐上阵”的治理体系,不仅破解了残膜影响作物生长的难题,更构建起“生态保护+地力提升”的绿色春耕模式,为团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修剪产生的枣树枝条,曾是让职工群众头疼的“烫手山芋”。“每年修剪的枣树枝堆成山,烧不得、堆不下,真是愁人。”提起枣树枝的处理,种植户纷纷感叹道。

为破解这一痛点,团镇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创新破题,针对团镇12万吨的枣枝废弃物,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图木舒克市粤疆金葵生物农业公司,运用“密闭糖化裂解”专利技术,将枣枝转化为高端有机肥。这条智能化生产线年消化枣枝1万余吨,生产木质纤维生物有机肥、营养基质等产品1.2万余吨,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构建起“枣枝—肥料—果品”的闭环产业链。

小小枣枝的蜕变,真正将“生态包袱”转化为“绿色财富”,有效解决了团镇林果生产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和火灾隐患,使红枣枝条变废为宝,还田循环利用,既改良果园土壤,又提升了红枣产量和品质,形成“生态治理有效、产业增值有道、职工增收有路”的“永兴样本”。

阳春三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春风裹挟着沙粒肆虐而来。团镇作为最前沿的生态屏障,160余名干部职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生态卫士”,向团镇东端的沙漠边沿挺进,开展春季义务植树活动。

职工群众在沙漠边沿补植沙枣树、梭梭、新疆杨等耐盐碱树苗3000余株,新增防护林地30亩,用实际行动筑牢生态防线。这项春季植树活动,正是“两代人接力治沙”工程的最新实践。

自启动以来,该工程通过选用沙枣、沙棘等耐旱树种,持续加强防护林和团镇、连队绿化美化建设,年年扎实完成春秋两季植树造林任务。

今年开春以来,工程进一步提速,将绿化种植、防风固沙的要求落到实处。团镇植树800余亩,为持续推进治沙工程提供坚实支撑。

团镇党委将继续以职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办实事、解民忧”为抓手,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讯员 孙凤飞)

实习编辑/田宇轩

来源:三师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