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根据。临床数据显示,特定癌症在夫妻间的发病率确实存在显著关联,这不仅仅是巧合,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您是否听说过"夫妻癌"这个概念?当一位伴侣被确诊为癌症时,另一位是否需要担心自己也可能患上同样的疾病?
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根据。临床数据显示,特定癌症在夫妻间的发病率确实存在显著关联,这不仅仅是巧合,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哪些癌症最容易出现在夫妻之间,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所谓"夫妻癌",主要指夫妻双方容易患上的相同或相关的恶性肿瘤。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夫妻共同生活多年后,其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甚至微环境都会趋于一致,这种共同的生活因素可能导致特定癌症在夫妻间的高发。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夫妻间癌症的同步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出约1.5-2倍,这一现象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肺癌是夫妻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在非吸烟者的肺癌患者中,约有24.6%的人长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这主要是因为二手烟暴露极大增加了肺癌风险。
当一位伴侣有吸烟习惯时,另一位即使不吸烟,也会长期吸入二手烟中的致癌物质。此外,共同居住环境中的空气污染物(如厨房油烟、室内装修污染等)也是共同风险因素。
因此,当一方被诊断为肺癌时,对方应当引起高度警惕,及时进行低剂量CT等筛查。
胃癌也是夫妻间高发的癌症之一。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而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口途径在家庭成员间传播。
中国消化疾病研究数据显示,夫妻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致性高达62%,远高于非共同生活的人群。
同时,共同的饮食习惯如高盐、腌制食品、烧烤食物的过量摄入,也增加了夫妻双方患胃癌的风险。
肝癌在夫妻间的传播主要与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感染有关。中国肝病研究所的数据显示,长期共同生活的夫妻中,如果一方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另一方的感染率约为15%至30%。
病毒通过性接触、共用剃须刀等途径传播,增加了伴侣间共同患肝癌的风险。此外,共同的饮酒习惯和黄曲霉素暴露也是重要的共享风险因素。
结直肠癌的夫妻共患风险也不容忽视。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的研究发现,夫妻长期共享的饮食习惯(如高脂肪、低纤维、多红肉饮食)和相似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是导致结直肠癌在夫妻间高发的主要原因。
有趣的是,肠道菌群的相似性在长期共同生活的伴侣间也显著增加,这可能是另一重要机制。
宫颈癌与阴茎癌构成了另一对相关的夫妻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是这两种癌症的主要致病因素,通过性接触在伴侣间传播。
研究显示,HPV阳性男性的女性伴侣中,约有53.9%也感染了同型HPV,大大增加了宫颈癌的风险。同样,HPV阳性女性的男性伴侣也面临着阴茎癌风险的提高。
甲状腺癌在夫妻间的相关性则更多与共同的环境因素有关。居住在缺碘地区或过度暴露于放射线的夫妻,都面临着甲状腺癌风险的增加。
此外,某些内分泌干扰物在家庭环境中的共同暴露,也可能影响夫妻双方的甲状腺功能。
那么,面对这些"夫妻癌",我们应当如何预防呢?首先,定期体检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癌症基金会的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当伴侣被诊断为癌症时,另一方更应积极接受针对性筛查。
其次,共同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尤其是避免二手烟暴露。
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盐、腌制和烧烤食品的摄入,增加蔬果摄入量,保持适当运动,这些都是降低多种癌症风险的有效方法。
从中医角度来看,保持气血和谐、阴阳平衡也有助于预防癌症。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养胃、清热解毒功效的食材,如山药、莲子、白术、赤小豆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定期艾灸或推拿也可促进气血循环,增强抗病能力。
正确认识感染因素也很重要。对于可能的病毒感染,如HPV、HBV等,应积极接种疫苗,进行早期筛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应及时规范治疗,减少胃癌风险。
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有研究表明,长期压力和抑郁情绪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癌症风险。夫妻间应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夫妻癌"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伴侣患癌后另一方一定会患上同样的疾病。科学预防和早期发现才是关键。
当发现伴侣患癌时,另一方应冷静面对,在做好针对性检查的同时,积极调整共同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而防患于未然则是对健康最好的守护。了解"夫妻癌"的风险,并非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为了提醒我们关注伴侣间共同的健康风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毕竟,共同的健康,才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您的伴侣是否已经进行了相关检查?也许,今天就是开始行动的最佳时机。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 王霞, 李明珠, 等. 夫妻间癌症共患风险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3, 30(15): 1142-1148.
[2] 刘颖, 陈伟, 王建华, 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家庭成员间传播特点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 2024, 44(02): 108-114.
[3] 孙凯, 张红, 李玲, 等. 人乳头瘤病毒在配偶间传播风险及宫颈癌预防策略研究[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3, 24(06): 456-46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