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行情延续至矿山智能化下的上市公司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11:20 2

摘要:2025年矿山智能化进程进入快车道,政策端与产业端形成共振。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明确将矿山列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替代的核心场景,要求到2026年煤矿危险岗位智能装备替代率达30%,井下人员减少10%。这一政策与国家矿山安

2025年矿山智能化进程进入快车道,政策端与产业端形成共振。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明确将矿山列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替代的核心场景,要求到2026年煤矿危险岗位智能装备替代率达30%,井下人员减少10%。这一政策与国家矿山安监局《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协同,推动全国859处煤矿部署智能化采掘工作面,30余类2640台矿山机器人投入使用。技术层面,5G、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使巡检、掘进、运输等环节实现自动化,例如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矿已部署305台机器人,覆盖36种应用场景。

人形机器人凭借其环境适应性与操作灵活性,在矿山场景中展现出独特价值:

高危作业替代:在井下巡检、掘进、采煤等环节,人形机器人可替代人工进入高温、高湿、粉尘环境,降低事故风险。例如,梅安森与宇树科技合作,计划对机器人进行防爆、避障改造,适配井下复杂环境。复杂地形作业:人形设计使其在狭窄巷道、陡坡等场景中具备优势。开物·阿瑞斯推出的混合动力矿山人形机器人Ares-X1,已在多项技术上实现突破,但仍面临材料耐候性、关节稳定性等技术挑战。多任务协同:结合AI大模型,机器人可实现自主导航、避障与作业规划。云鼎科技基于DeepSeek开发的矿山垂域大模型,已接入山东能源集团知识助手,提升机器人决策效率。

技术瓶颈待突破

环境适应性:矿山环境对机器人材料、关节稳定性提出极高要求,当前多数工业机器人仍采用非人形设计。感知与决策:地下矿井存在大量金属障碍物,传感器易受干扰,导致误判风险。运动控制:复杂地形中的行走、攀爬能力需进一步优化,动力系统耐久性待提升。云鼎科技核心优势:自主研发高精度惯导装备、5G通信装备,基于DeepSeek推出矿山垂域大模型,技术实力强劲。市场地位:全面接入山东能源集团知识助手,AI服务平台以盘古大模型为底座,覆盖智慧矿山全流程服务。冀凯股份核心产品:防爆柴油机智能搬运机器人、钻锚机器人已量产使用,投资建设AI矿山智能产业园。市场表现:股价近期受机器人概念拉动,展现市场对其布局的认可。尤洛卡产品进展:部分矿山机器人产品获安标证书,聚焦智慧矿山与国防军工领域。增长潜力:随着矿山智能化需求释放,产品有望快速推向市场。宝通科技战略合作:与杭州宇树科技探讨机器人在矿山场景的应用,若合作落地,将开辟新业务增长点。梅安森技术整合:与宇树科技合作,计划对机器人进行防爆、避障改造,适配井下环境。平台优势:矿山机器人云平台支持2000+设备并发接入,形成“AI+机器人”产品体系。科达自控产品线布局:立项开发12种矿山智能化机器人,覆盖多场景需求。市场前景:随矿山智能化改造推进,有望占据一席之地。技术成熟度:人形机器人在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感知精度需持续提升。成本与经济性:当前单台矿山机器人售价可达数十万至数百万元,需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标准与监管:矿山场景对安全标准要求极高,需完善相关认证体系。

未来趋势

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中国智能煤矿市场空间达1.4万亿元,非煤矿山达9107亿元,合计超2.3万亿元。技术融合:5G、数字孪生、AI大模型将进一步赋能矿山机器人,实现全流程无人化。生态构建:龙头企业将通过战略合作、产业链整合,推动矿山智能化生态成型。

来源:筝当第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