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签新政激活国际客流 中国 “五一” 展现开放新图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1:55 2

摘要:5月3日,深圳湾口岸迎来229.7万人次的通关高峰,身着传统服饰的泰国游客与西装革履的韩国商人在 “免出示证件” 通道前有序排队,仅需 3 秒即可完成人脸识别通关。这一画面,正是中国 “五一” 假期出入境热潮的缩影。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 “五一” 全国

5月3日,深圳湾口岸迎来229.7万人次的通关高峰,身着传统服饰的泰国游客与西装革履的韩国商人在 “免出示证件” 通道前有序排队,仅需 3 秒即可完成人脸识别通关。这一画面,正是中国 “五一” 假期出入境热潮的缩影。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 “五一” 全国边检机关共保障1089.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217.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28.7%,其中外国人出入境111.5万人次,同比激增 43.1%,免签入境外国人达38万人次,增幅高达 72.7%。这场跨越国界的 “双向奔赴”,既是中国开放政策的生动注脚,更是全球对 “中国游” 信心的集中释放。

政策红利撬动国际市场

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来自老挝的旅游团领队阿莲正带领 43 名游客办理入境手续。得益于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免签政策,他们从磨憨铁路口岸通关仅耗时 15 分钟。这正是中国免签政策 “组合拳” 的成效 —— 自 2024 年 11 月对韩国试行 30 天免签,到 2025 年 1 月将 240 小时过境免签扩展至 54 国,政策适用口岸增至 73 个,外国旅客可跨省域活动。数据显示,免签入境外国人占比达 34%,较去年提升 12 个百分点,其中韩国、泰国、俄罗斯等免签国游客贡献了主要增量。上海一季度入境游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韩国游客同比增长 142%,泰国游客增幅达 242%,免签政策实施越早的国家,游客增速越显著。

全球客流呈现多元图景

在上海外滩,来自澳大利亚的摄影师彼得正用镜头记录陆家嘴的天际线;在成都锦里,意大利背包客马可边品尝三大炮边用手机直播;在西双版纳野象谷,德国生态学家莉丝特用红外相机追踪亚洲象活动轨迹。携程数据显示,“五一” 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 130%,上海、深圳、成都跻身外籍游客十大目的地,苏州、湖州等二线城市也成为新宠。值得关注的是,远程客源地加速复苏:美国游客同比增长 25.5%,俄罗斯游客增幅达 71%,北欧、中东游客量翻倍。交通运输工具查验量增长 18.1% 至 45.6 万架(艘、列、辆)次,印证了国际物流与人流的同步回暖。

智慧通关保障 “双向畅通”

在深圳湾口岸,边检民警通过 “大数据 + 网格化” 模式,将通关效率提升 37.2%,单日最高验放 22 万人次。成都边检站动态调整人工通道与 “e-channel” 比例,5 天内保障 4 条新开国际航线首航。全国边检机关严格落实 “中国公民通关不超过 30 分钟” 措施,通过 “两公布一提示” 引导错峰出行,确保高峰期旅客平均候检时间控制在 15 分钟内。这种 “效率与温度并重” 的服务,让韩国客商申东旼感慨:“从仁川乘船到烟台,通关时间比喝咖啡还短”。

开放格局赋能未来发展

随着国际航班恢复至疫情前 85%,中国与世界的 “空中桥梁” 愈发密集。成都航空口岸国际航线拓展至 86 条,武汉天河机场新开至巴黎、迪拜航线,广州白云机场加密至纽约、悉尼航班。政策层面,国家移民管理局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停居留政策,探索 “72 小时过境免签 + 区域旅游” 联动模式,推动更多城市纳入免签范围。这些举措不仅为外籍游客提供便利,更将激活 “入境游 — 消费 — 投资” 的良性循环。正如福州边检站执勤队长吴建棋所言:“当 240 小时过境免签遇上‘港澳游 + 广东游’,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游客的‘超级目的地’”。

从上海的免税购物热潮到云南的跨境旅游团,从深圳的会展经济到成都的大熊猫 IP,“五一” 假期的 111.5 万外国游客,不仅是中国开放大门的见证者,更是文明互鉴的传播者。当磨憨口岸的老挝游客在澜沧江畔拍摄短视频,当烟台港的韩国商人在蓬莱阁感受八仙文化,这些微观叙事正在勾勒出一幅 “流动的中国” 新画卷 —— 一个更开放、更自信的中国,正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拥抱世界。

来源:凯德印象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