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其高产稳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已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大豆新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将介绍当前国内主要推广的高产大豆品种及其特性,帮助种植者科学选种。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其高产稳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已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大豆新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将介绍当前国内主要推广的高产大豆品种及其特性,帮助种植者科学选种。
一、高产大豆品种的分类与特点
我国高产大豆品种主要分为常规品种和转基因品种两大类。常规品种通过传统杂交育种培育,如中黄13、中黄301等;转基因品种如抗除草剂大豆等,目前仍在试验推广阶段。从生育期来看,可分为早熟(90-100天)、中熟(101-120天)和晚熟(121-140天)品种,适应不同地区种植需求。
二、当前主推的高产大豆品种
1. 中黄13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具有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潜力。该品种蛋白质含量42.3%,脂肪含量20.1%,抗倒伏性强,适合黄淮海地区种植。2024年河南省农业厅将其列为重点推广品种,在周口、商丘等地示范田实测亩产达320公斤。
2. 中黄301
新一代高产品种,2024年通过国家审定。其突出特点是耐密植(每亩保苗1.8-2.2万株),抗旱性强,在河北、山东等地平均亩产280-350公斤。该品种结荚集中,适合机械化收获。
3. 黑河43号
黑龙江省农科院针对寒地培育的极早熟品种,生育期仅95天左右。在第四积温带种植亩产可达250公斤,蛋白质含量高达45%,特别适合加工豆制品。2025年春季在黑龙江北部推广面积突破50万亩。
4. 冀豆1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选育,具有耐盐碱特性,在土壤含盐量0.3%以下地区表现优异。2024年在沧州盐碱地示范种植,亩产达270公斤,比当地常规品种增产15%以上。
5. 齐黄34
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的夏播高产品种,生育期105天,适合麦茬直播。2024年在菏泽创下亩产336公斤的纪录,其分枝性强,单株结荚数可达120个以上。
三、特殊类型高产大豆
1. 高油酸大豆
如中黄6106,油酸含量达75%以上,制成的食用油保质期延长30%。2025年河南计划在驻马店建设10万亩生产基地。
2. 菜用型大豆
浙鲜12等品种鲜荚亩产可达1200公斤,适合速冻加工和鲜食市场。江浙地区种植效益是普通大豆的2-3倍。
3. 耐荫品种
南农47等适合果园套种,在40%遮光条件下仍能保持亩产200公斤以上。
四、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1.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调整密度,如中黄301每亩1.8-2万株,而分枝强的齐黄34建议1.2-1.5万株。
2. 科学施肥:推广根瘤菌接种技术,减少氮肥用量。高产田需亩施磷肥(P2O5)6-8公斤,钾肥(K2O)5-7公斤。
3. 病虫防控:选用抗病品种如中黄13(抗SMV1号株系)配合生物农药,可减少30%化学农药使用。
4. 适期收获:籽粒含水量降至18%时及时收获,采用联合收割机可降低田间损失至3%以下。
五、品种选择建议
1. 黄淮海地区:优先选择中黄13、冀豆12等中早熟品种,注意轮作防治胞囊线虫。
2. 东北地区:黑河43号、绥农42等耐寒品种为主,北部地区需确保品种熟期早于初霜前10天。
3. 南方地区:选择浙鲜12、湘春豆等耐湿品种,注意防控锈病。
4. 盐碱地区:冀豆12、中黄71等耐盐品种为首选,配合改良措施效果更佳。
据农业农村部2025年发布的大豆产业规划,正在研发的新一代品种将具备以下特性:产量潜力突破400公斤/亩、抗除草剂与抗虫复合性状、氮磷高效利用等。中国农科院最新育成的中黄505已完成区域试验,其光合效率比常规品种提高20%,预计2026年通过审定。
选择高产大豆品种时,种植者应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市场需求等因素,结合农技部门的品种布局建议科学决策。随着生物育种等新技术的应用,我国大豆单产水平有望实现新的突破,为保障粮油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风中的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