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京:美国“载人登月计划”要塌方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3:51 3

摘要:2025年5月,一份来自白宫的NASA预算草案被公开提出:在完成“阿尔忒弥斯”Ⅲ和Ⅳ任务后,建议退役SLS(Space Launch System,太空发射系统)超重型火箭与“猎户座”飞船,并终止“月球门户站”的建造计划。这一提案尚未获得国会正式批准,但已足以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玉京】

几乎没有人预料到,美国载人登月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会以这种方式“塌方”。

2025年5月,一份来自白宫的NASA预算草案被公开提出:在完成“阿尔忒弥斯”Ⅲ和Ⅳ任务后,建议退役SLS(Space Launch System,太空发射系统)超重型火箭与“猎户座”飞船,并终止“月球门户站”的建造计划。这一提案尚未获得国会正式批准,但已足以掀起地震般的反应。

美国登月大火箭SLS,只执行过一次任务,再飞三次就GAME OVER了,堪称史上最贵、飞得最少的大火箭。图片来源:NASA

要知道,SLS火箭和“月球门户”曾被视为美国重返月球、并最终通向火星的“双柱石”。它们是阿尔忒弥斯计划的核心支柱,也是NASA近年来最大的财政与政治投资对象。

早在奥巴马时期,SLS火箭就已立项,承载了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传统航天巨头的大量资源投入,而“月球门户”则是NASA推进“可持续登月”愿景的象征,甚至一度被形容为“人类探索深空的第一座轨道哨所”。

过去五年间,无论是拜登政府时期的预算谈判,还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航天政策表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SLS和月球门户虽然昂贵缓慢,但其“政治惯性”大到无法被轻易动摇。它们背后不只是NASA,还有国会山的选票,五角大楼的远景期待,甚至是美国重返宇宙叙事的象征意义。

如今,当白宫预算案用一纸草案将它们合并退场,整个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前景便变得模糊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份财政文件,还是一记对“国家级登月雄心”的沉重一击。

SLS大火箭的助推器进行测试,这个大烟花刷起来非常昂贵,美国也觉得非常吃力。图片来源:NASA

为何动了没人敢动的大火箭?

砍掉SLS火箭,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自2011年立项以来,这款火箭不断延期,预算屡屡超支,仅研制费用就高达240亿美元,单次发射成本更是高达40亿美元。比起SpaceX的“星舰”项目,其效率之低、价格之高几乎已经“登峰造极”。就连NASA前局长布里登斯廷都曾警告:“每次发射都如此昂贵,我们最终将难以维持这一系统的长期运营。”

然而,过去十余年中,SLS从未真正遭遇取消的风险,其原因并不在于技术先进,而在于政治深植。

它是“国会火箭”(Congressional Rocket)的典型产物,背后涉及亚拉巴马、佛罗里达、德克萨斯等多个航天大州的利益分配。SLS将发动机、核心级、固体助推器、上面级分散给不同承包商,每一个零部件背后都是选票与就业岗位。一旦取消,不只是NASA“面上不好看”,更是参议员和众议员们选区票仓的直接塌陷。

这种“地理分布式建造”的方案虽不利于效率,却极其有利于项目保命。即便在马斯克一次次刷新成本极限的现实冲击下,SLS依然活了下来。正因如此,“它太贵了,所以谁也不敢砍”的共识,在航天圈蔓延多年。

那么,为什么今天特朗普政府终于动手了?

答案或许是三点交汇:一是特朗普大幅压缩联邦预算的整体态势已成定局,NASA不可能独善其身;二是“星舰”虽尚未成功,但其可重复使用的长远潜力仍在持续施压SLS;三是美国国内对“载人登月”长期缺乏统一共识,SLS和猎户座越来越像是“为了登月而登月”的象征性系统,难以再获得新的政治耐心。

这份预算草案或许不是终结令,但已如敲门砖。它把那个所有人“明知不可为”的问题,第一次明确写进了白纸黑字里。

月球门户站的CG图。月球门户站原本作为登月登火的关键枢纽,是人类第一个远离地球的空间站。图片来源:NASA

月球门户的尴尬命运

如果SLS火箭的“被砍”令人震动,那么月球门户站的命运则更像一场静悄悄的告别。

在“阿尔忒弥斯”最初的设想中,月球门户(Lunar Gateway)被定位为一个小型轨道空间站,运行在月球近直线晕轨道(NRHO)上,既可作为登月的中转节点,又具备深空长期逗留、轨道科学实验、与未来火星任务接驳等多重功能。NASA称之为“人类迈向深空的重要跳板”,甚至暗示它将成为未来数十年太空活动的“前哨站”。

但现实比愿景更复杂。首先,在即将到来的“阿尔忒弥斯”Ⅲ任务中,月球门户将被彻底跳过。SLS火箭发射“猎户座”飞船后,将直接与SpaceX的“星舰”登月器在绕月轨道对接,再前往月面。这种“直连模式”表明:在关键节点,门户站并非“登月必需”,更像是额外构建的轨道设施。

其次,门户站本身的结构复杂、对接精度要求极高、轨道远离地球,建造与维护成本极为高昂。第一批舱段PPE与HALO虽然已基本完成并准备进入总装阶段,但发射时间一再推迟,目前暂定2027年。后续的国际模块如I-HAB、加拿大机械臂等缺乏明确时间表。这座“迷你空间站”还未诞生,命运已悬而未决。

最关键的是,门户站的建设背后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它的功能定义一直模糊。是为了降低SLS运力压力,分阶段推进?还是为了给国际伙伴“分一杯羹”?还是为了服务深空科研?直到2025年,人们依然众说纷纭,NASA也始终未能拿出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短期内可见成效的答卷。

在特朗普新预算草案中,月球门户赫然在被建议取消的清单之列。不同于SLS的庞大惯性与政治绑定,门户站显然缺乏同等级别的“护身符”。它国际合作背景浓厚,政治利益分布却分散;它技术概念先进,现实价值却未被验证。

于是,它成了最先被“放弃”的一环。不是因为它最无用,而是因为它最容易被舍弃。

而当一项曾被视为“未来前哨”的深空节点都能被一纸预算草案打入冷宫,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个沉重的问题:美国,还想不想继续认真登月?

跟SLS大火箭和月球门户站一起完蛋的,还有猎户座载人飞船这个倒霉孩子。图片来源:NASA

美国国家队离场了?

砍掉SLS、放弃月球门户站,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太空。恰恰相反,这可能是一次方向的大转弯。

从白宫预算草案释放的信号来看,特朗普政府更希望将资源集中在“更具回报率”的目标上——火星、私营航天、军事太空资产,以及人工智能与深空探测技术。这种思路本身并不难理解,毕竟登月在美国内部始终存在“重复投入”的质疑,尤其在经济下行与财政紧缩的背景下,数百亿美元投入一个“上世纪已经做到”的项目,政治号召力明显下降。

但问题在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战略收缩”,对整个美国载人航天体系来说,是一次结构性打击。

SLS和门户站不仅仅是“技术产品”,更是支撑NASA运作和项目链条的基石。一旦它们被砍,整个阿尔忒弥斯体系将迅速塌陷:原有的生产链条、合作机制、登月路径、轨道规划、国际协作框架……都将被迫推倒重来。而“星舰”目前尚未完成入轨,更谈不上稳定的复用,靠它独立支撑美国的深空雄心,尚不现实。

这也意味着,美国在与中国的登月竞赛中,很可能率先“撤退一步”。中国的“嫦娥”“鹊桥”“梦天”等一系列任务稳步推进,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似乎只是时间问题;而美国则在财政、政治与技术博弈之间逐渐“失速”。

长征十号的定位和作用非常清晰,登月的方式,具备中国式的简洁优雅。

中美登月路线的分野:“登上去”与“留上去”

如果说特朗普的预算调整重创了“阿尔忒弥斯”计划的信心基础,那么进一步追问就会浮现:美国为何会走到这一步?答案之一,是它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复杂了。

当前中国与美国都将载人登月列为下一阶段的航天战略目标,但两国的技术路径和思维方式却形成鲜明对照。中国载人登月的任务方案并不依赖门户站等外部节点,而是采用两次长征十号发射、一次近月轨道交会对接的方式,直接完成登月与返回。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解读,这种模式中,载人飞船与登月舱分别进入月球轨道后对接,三名航天员中一人留轨驻守,两人登月并驾驶月面车巡视考察,之后再在轨道上完成汇合与返回。整套路径清晰、闭环明确、风险节点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一种登上去再说的务实工程逻辑。

而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原本试图通过构建月球门户站这一绕轨中转节点,实现“可重复利用、长期驻留”的未来蓝图。但问题在于——这一方案尚未实现第一次登月,就已经因为预算、政治、供应链等因素陷入自我牵绊。门户站至今一舱未发,登月星舰仍处验证初期,猎户座飞船的运载成本居高不下,而SLS火箭在发射仅一次的前提下即被提议退役。一条绕远路的登月路径,被现实层层压缩后,反而变成了一场“饼画得太大而无法落地”的技术悲剧。

说到底,美国想的是“怎么留得更久”,而中国想的是“怎么先去得了”。登月是载人深空探索的门槛,它不该被复杂化、神秘化,更不应因一场未来架构的工程豪赌而迷失现实节奏。

NASA试图一步跨越“去”和“留”的门槛,在门户站尚未就绪、登月星舰仍存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绑住了整个计划的起跑线。而中国的思路则是清晰且连续的:第一步是登月成功,第二步是扩展驻留时长和任务频次,第三步才可能是门户、补加、月面基地、甚至登火任务的展开。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登月方案并不“保守”,反而代表着一种审慎却务实的工程哲学。在全球航天技术发展的长期竞争中,节奏的把握远比豪言壮志来得重要。载人航天不是一场演示,而是一场接力。如果不能稳稳地跑完第一棒,后续再多的接力布局,也不过是幻想。

最后我们用一句话,作为美国登月大火箭和月球门户站的墓志铭: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之所以被“复杂化”,是战略设计超前、执行力与国力未能配套。这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国家系统工程能力的战略透支;中国方案则务实稳健、路径简洁,是现实国力条件下的优雅实现,登月后再谈门户与驻留,更为符合任务节奏。

来源:观察者网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