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从“大喇叭”到“微信群”,乡村治理要学会“接招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4:02 2

摘要:4月25日,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公安局的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将一个隐藏在村民微信群中的权力失范事件公之于众:2月26日8时许,村民孙现元与村支书兼村主任张俊书因吉村南街村饮用水问题产生纠纷,后张俊书在吉村南街村民微信群中发送语音公然侮辱孙现元。聊天记录显示,孙现

从“大喇叭”到“微信群”,乡村治理要学会“接招儿”

中国农村杂志社评论员

4月25日,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公安局的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将一个隐藏在村民微信群中的权力失范事件公之于众:2月26日8时许,村民孙现元与村支书兼村主任张俊书因吉村南街村饮用水问题产生纠纷,后张俊书在吉村南街村民微信群中发送语音公然侮辱孙现元。聊天记录显示,孙现元与张俊书因“吉村南街村是否以村委会名义和供水公司私下已签订供水合同”一事发生争执。孙现元表示,2月26日张俊书骂人后,他便报警。两个月后,警方做出处罚,张俊书被处以行政拘留8日的处罚。4月28日,张俊书接受采访时表示,孙现元“污蔑造谣”村委会私下签订供水合同,让他很生气。该县马上乡相关负责人称,处罚决定书乡里已经收到了,乡里会依规依纪,按照程序跟进处理。这起看似普通的治安案件,却反映出当前技术赋能的条件下,乡村治理所面临的新挑战。

作为村支书村主任,理应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然而,在微信群这个数字时代的“村务公开栏”中,他选择的不是以理服人的耐心解释,而是简单粗暴的人身攻击,将乡村治理中间遇到的问题异化为个人情绪的宣泄,这不仅无助于化解质疑和矛盾,更容易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退一步来讲,这里面还有个法律意识问题,作为村干部,在调节沟通无果的情况下,还可以求助于法律途径解决。

微信群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村民广场”,既是信息传播的平台,也是民意表达的空间。按理说,这种便捷的沟通工具应该成为干群沟通的新渠道,但部分村干部尚未适应在“全民围观”环境下开展工作,仍然沿用封闭环境中“村头大喇叭”"一言堂"的工作方式,这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原因。行政拘留8日的处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打破了"村官骂村民是小事"的错误认知。但处罚只是治标之策,如何从根本上提升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媒介素养和沟通能力才是关键。毕竟,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

破解这类困境,需要多管齐下。首先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权力约束,通过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村干部的权力边界和行为规范,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其次是要完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切实发挥村民代表大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确保重大村务决策公开透明。再次要提升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和媒介素养,通过系统培训帮助他们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治理新要求,学会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民意、回应关切。最后要健全监督问责机制,打通群众监督的"最后一公里",确保任何违规行为都能得到及时纠正。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我们不仅应该关注农村基础设施的“硬件”升级,更要重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软件”更新。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基层领导干部,需要不断提升应对能力,学会“接招儿”,才能助力打造形成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

作者:徐锋

编辑:程明

监审:郭平稳、蔡薇萍

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来源:微观三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