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假真的要凉凉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14:26 3

摘要:近日,抖音电商公布的一组打假数据引发关注:2024年至今,平台已删除涉假商品链接180万条、清退涉假店铺超16万家,协助侦破刑事案件80余起,涉案金额近6亿元。

近日,抖音电商公布的一组打假数据引发关注:2024年至今,平台已删除涉假商品链接180万条、清退涉假店铺超16万家,协助侦破刑事案件80余起,涉案金额近6亿元。

这场从线上到线下的“打假风暴”,折射出电商平台与假货产业链的激烈博弈,也揭示了国货美妆行业长期面临的侵权之痛。

处罚侵权商家超57万家

2024年,抖音的打假力度进一步升级。公告显示,平台全年累计处罚侵权商家超57万家,处置商品链接超230万条,新增知识产权备案3.5万份。其中,96%的涉假链接在商品上架前即被拦截,大幅降低了消费者接触到假货的概率。

在国货美妆领域,抖音的打假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1月,平台协助警方捣毁一个假冒日化用品团伙,查获涉假商品20余种,涉案金额320万元。此类案例的共性在于:造假者多瞄准爆款国货品牌(如珀莱雅、薇诺娜等),通过低价引流、仿制包装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而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分发机制一度为其提供了温床。

其实,抖音电商对假货的治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事后处罚”到“事前拦截”的转变。早期,平台主要依赖用户举报和品牌投诉来处理假货问题,处罚措施包括商品下架、店铺扣分、冻结资金等。

然而,被动响应模式难以遏制假货的快速滋生。因此,2023年起,抖音逐步加强技术防控,引入AI图像识别、大数据风控模型等手段,对商品信息、图片、直播话术等进行实时监测。同年,抖音发布《电商侵权打击年度报告》,宣布已建立“商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即从入驻审核、商品上架、交易履约到售后维权,全程监控可疑行为。

2024年11月27日,抖音又落地一项新规,针对主播售卖假冒盗版商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情节特别严重者,将被全面禁言,甚至永久关闭权限。一系列的操作不难看出抖音平台打击假货的坚定决心、强硬力度。

假货商家盯上国货爆品

假货美妆在电商平台屡禁不止,背后是多方利益的复杂博弈。流量逻辑的副作用是首要原因,抖音的算法推荐机制容易让低价仿品获得曝光,从过去的国际大牌美妆到现在的国货爆品,一些不法商家为快速起量,不惜冒险售假,从而获得非法利润。

例如,2024年抖音洁面品类TOP1的C咖双管洗面奶,由于深受消费者喜爱,设计新颖、颜值较高,在市场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口碑,而被造假者盯上。据了解,自该产品2022年上市后,市场上涌现出几十个仿货,其中个别甚者从产品外观到详情页图全盘照搬。令人唏嘘的是,C咖只是众多被造假国货品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国货美妆品牌通过持续创新和研发投入,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原创设计不断涌现,这一发展态势甚至从制假现象的蔓延中得到了侧面印证。然而必须警惕的是,部分企业急功近利的抄袭仿冒行为,正在成为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隐患。这种饮鸩止渴的短视做法,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会侵蚀整个美妆市场的创新生态。

马云就曾深刻指出:“假货对我们国家最大的伤害,就是不诚信的人比诚信的人得到要多,就是创新没有价值,我觉得这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伤害。假货之痛,看得见的伤口在阿里巴巴,看不见的内伤在我们的经济转型。”

在此类事件中,维权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矛盾同样突出。品牌方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取证,而造假团伙常采用“小作坊生产、多账号分销”模式,即便被查封,换个“马甲”即可重生。此外,部分消费者对假货的“默许”也助长了乱象——调研显示,约25%的买家明知商品可疑,仍因价格低廉选择购买。

电商打假需“破圈”协作

电商打假已进入全链条协同治理的新阶段,假货问题不仅直接损害消费者权益,更会侵蚀品牌商誉、扰乱市场秩序。从平台治理到品牌维权,一场多方联动的打假攻坚战正在全面展开。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升级技术手段、完善监管规则,构建起日益严密的防护网络。

2024年6月,淘宝发布了新增体验抽检规则的公示通知,并明确了相关的处罚规则;今年3月,淘天集团发文称,淘宝全平台启动AI假图治理,严厉打击利用AI假图欺骗消费者、侵害原创品牌商家的违规行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淘天集团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已吸引超过75万权利人入驻,为全球超过131万项知识产权权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京东对于假货一直以来也是零容忍,刘强东创新推出“假一赔百万”条款,并通过电子工商注册、品牌授权双重认证严控商家资质,特别禁止个体商户销售高端产品。针对日益隐蔽的跨境假货产业链,京东还专门启动了“雷霆2025”打假专项行动,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施精准打击。

同时,品牌方的技术反制也在升级。例如,华熙生物旗下润百颜引入区块链防伪码,用户扫码可验证产品流通全链路;悦木之源通过法律手段起诉售假主体,索赔超1000万元等。

然而,电商打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持久战。抖音等平台的打假数据释放了积极信号,但根除假货仍需长效机制:一方面需强化“技术+监管”的闭环,另一方面应提升消费者认知——低价仿品的代价可能是健康与安全。只有当平台、品牌、消费者形成合力,电商生态才能真正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来源:中国美妆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