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曾是八路军派出的才女,通晓多国语言,却因命运辗转成了国民党军统的情报人员。她曾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员,却一度被我党判处死刑,她是王化琴。那么她究竟为何“误入歧途”?又是怎样在危急关头营救我党同志的?
她曾是八路军派出的才女,通晓多国语言,却因命运辗转成了国民党军统的情报人员。她曾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员,却一度被我党判处死刑,她是王化琴。那么她究竟为何“误入歧途”?又是怎样在危急关头营救我党同志的?
图片来自网络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当局为了遏制中国青年的抗战热情,防止他们在日本习得先进科技与思想后反哺抗战,迅速出台禁令,勒令所有中国留学生限期离境。王化琴也不例外,成为了被迫离开日本的其中一员。
回到成都后,她意外重逢了童年旧识康乃尔。表面上康乃尔仍是四川大学的学生,实则早已投身地下革命,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核心领导之一,正在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在他的引导下,王化琴投身进步学生运动,并于当年8月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图片来自网络
刚到延安,黄土地上的淳朴民风和浓厚的革命氛围让她倍感亲切。经组织安排,她进入抗大瓦窑堡分校学习。在那里,她结识了共产党员陈云洁,两人志同道合,很快成为挚友。
随后学校组织学员们参与劳动实践,大家开始一同动手挖窑洞。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王化琴也没有抱怨苦累。这种务实吃苦的态度,彻底改变了不少人对这位“富家小姐”的印象。
其实在进入抗大学习之前,许多人认为出身地主家庭的王化琴肯定吃不了苦,猜测她很快就会打退堂鼓,离开延安。
抗大
可事实正好相反。她迅速融入集体,参与体力劳动毫不含糊,与同学们一起抡锄挖窑洞,从未喊苦叫累,这种踏实表现让质疑她的人彻底改观。
在延安的六个月中,王化琴不光完成了系统的理论学习,也逐渐树立了坚定的抗战信念,虽然尚未入党,但思想上已逐步靠拢。
此时阎锡山请求中共派人支援战区宣传工作,王化琴与陈云洁被选入名单。临行前,同学们为即将奔赴前线的同志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欢送会,大家齐声高唱毕业歌。彼时的王化琴虽然没有确立明确的政治归属,但她心中早已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阎锡山
抵达部队后,宣传工作迅速展开。王化琴将延安所学灵活运用,组织成立宣传小队,带领队员深入连队巡回演出、宣讲抗战精神。这些活动点燃了士兵们的抗敌斗志,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组织的温暖与支持。
1938年初,中日战争进一步升级,战况日益激烈。同年3月,王化琴所在部队奉命奔赴前线支援战事,紧接着,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爆发。
行军途中,王化琴亲眼目睹了战火下的百姓苦难与日军暴行,目睹无辜民众流离失所、家园尽毁,她内心沉重,对民族命运充满忧虑和痛惜。
剧照
虽然她不属战斗编制,但撤退途中依旧遭遇危险。部队日行七八十里,这对从未远行的她是极大挑战。途中因环境混乱,她与陈云洁最终与主力部队失散。
两人素无依靠,又身处异地,只能随难民同行,计划辗转返回延安。
一个多月后,她们抵达西安,却找不到八路军办事处,几经奔波无果,流落街头。就在此时,她们看到“战干团”招募启事,权衡之后,决定报名参加,另寻出路。
“战干团”是国民政府设立的战时干部训练团,全称“战时政治与军事干部训练总团”,旨在快速培养具备政治素质和军事技能的抗战骨干,训练为期三个月。
刚开始,王化琴与陈云洁并没对这份报名抱太大希望,只是想在举目无亲的西安找到一个临时落脚点。可意外的是,报名后她们很快便接到了录取通知。
在“战干团”接受训练一个月后,国民党军统局的一位少将专员前来视察,翻阅名单时注意到其中竟有两位女大学生,颇感意外。
剧照
他随即叫来王化琴和陈云洁,对她们说道:“如今国难当头,你们能站出来已属难得,勇气令人敬佩,只是这地方并不适合你们真正施展所长。”
说罢,他当场写下一封推荐信,交到她们手中,安排她们前往重庆,去那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与才学。
到重庆后,王化琴因精通日语被编入军统电台组,负责破译日军密电。不久便被授予上尉军衔,独立带领一个小组,工作机密,监管极严。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电台工作,她还被指派至邮电检查所,负责审阅信件、书刊等传播材料。一旦发现涉及进步思想的内容,必须立即上报,并协助追查相关人员。
此时的她,已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军统工具,参与了对进步力量的打击,这段经历也成为她人生中难以抹去的一页。
1940年,重庆局势愈发紧张,军统展开大规模清查与抓捕,针对地下共产党员的搜捕行动全面铺开,许多潜伏多年的革命者身份暴露,危机四伏。王化琴身为电讯处译电员,被要求协助审查电报与监听通联。
剧照
王化琴曾在抗大接受过系统学习,思想上一直倾向于中国共产党。再加上与康乃尔的深厚情谊,她在参与抓捕任务时格外上心,总希望能暗中帮上一些忙,尽力保护那些身陷险境的同志。
也正因她的细致留意,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眼帘——康乃尔。
这次她再也按捺不住,但因特务行动受到集中管控,无法擅自离开岗位。情急之下,王化琴咬破舌尖,佯装吐血昏倒。同事见状慌乱不已,迅速将她送往医院救治。
图片来自网络
抵达医院后,她借口上洗手间脱离视线,趁机悄然离开,直奔情报中提到的抓捕地点——那家茶馆。她果然在现场看到了康乃尔的身影。
茶馆中,康乃尔正在打牌。王化琴假装路人从他身旁走过,低调地在桌上放下一张纸条,随即离开。康乃尔打开一看,得知身份已暴露,立即逃离。
等国民党的抓捕队赶到茶馆时,现场早已人去楼空。行动失败让军统长官大为恼火,立即下令调查泄密源头。很快线索指向当日在医院“失踪数小时”的王化琴。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王化琴她是由阎锡山亲自引荐进入军统的,若贸然追责,等同于质疑阎锡山的判断,甚至牵扯到党内高层的政治敏感。再加上她出身于四川王氏家族,在川渝政商界极有影响力,当地不少官员私下都与王家交情深厚。
上级无奈之下,只能将王化琴以“擅离职守、违反组织纪律”定性处理,关禁闭几个月以示惩戒,整件事随即不了了之。
事后王化琴辞职离开军统,前往泸州任教。在那里结识陆长明,两人迅速相恋,在王父支持下完婚。婚后迁至广元,陆任昭化中学校长,王化琴则任教导主任兼语文、英文教师。解放后,她继续留在教育岗位,转任昭化中学教师。
这一时期对王化琴来说,是她人生中难得的安稳岁月。夫妻感情融洽,儿女绕膝,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可称生活圆满。
1951年,中国刚刚走出战乱不久,国家面临着肃清潜伏敌对势力的紧迫任务。由于旧政权垮台后遗留下的大量国民党特务仍在各地活动,中央下令展开全面“镇反”运动,誓将潜伏特务一网打尽,以确保新政权的安全和秩序。
就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清剿风暴中,王化琴这个名字出现在了办案人员的名单上。
剧照
因曾在军统任职,王化琴在镇反期间被捕,随后由昭化县人民法院判处死刑。面对宣判,她内心悲痛,却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的裁决,将这一切视为对过往选择的偿还。
就在她即将被押赴刑场、行刑在即之际,丈夫陆长明突然冲入现场,手中高举一封信。经县长胡谦当场审阅,确认这是一封由地下党员康乃尔亲笔撰写的证明信,详细叙述了王化琴曾在危难之际,冒险营救其脱离险境的经过。
信件最终挽救了她的性命,王化琴被撤销死刑,改判为管教三年,随后得以平安归家。
王化琴和女儿
但陆长明出于对政治前途的顾虑和对未来的恐惧,他最终选择与王化琴离婚,并将两个年幼的孩子留给她独自抚养。
生活的重担压在一个孤身女子肩上,为了维持生计,王化琴无奈再嫁。多年之后,随着平反政策落实,她的历史问题得以澄清,重新回到校园,成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重新开始了平静而踏实的新生活。
来源:侯哥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