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充分发挥“银龄”法律工作者实践经验优势,东河区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创建《东河区银龄法律工作人员库》,打造“银龄法律工作者+东河区司法局AI援助律师小美”法律服务模式。自2025年2月启动“银龄行动”活动以来,该模式成效显著,已组织23名银龄法律工作者入库,参
为充分发挥“银龄”法律工作者实践经验优势,东河区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创建《东河区银龄法律工作人员库》,打造“银龄法律工作者+东河区司法局AI援助律师小美”法律服务模式。自2025年2月启动“银龄行动”活动以来,该模式成效显著,已组织23名银龄法律工作者入库,参与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宣传、矛盾调解等环节的法律服务工作,惠及群众超5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基层法治服务水平。
一、银龄“善治+智治” 绘就法治新图景
由23名资深基层法律工作者组成的“法治银发先锋队”,与东河区司法局AI援助律师小美携手,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服务体系。在街道(镇)、社区(村),“法治银发先锋队”开展了民法典、劳动法等专题普法讲座2场,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东河区司法局AI律师小美则通过智能终端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辅助银龄工作者进行案件分析,累计解答继承纠纷、合同争议等法律问题60人次,实现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七十岁的李大爷在普法现场感慨:“以前觉得法律条文像天书,现在专家用方言讲案例,小美机器人还能随时查条文,真方便!”
二、多元服务暖民心 激活基层法治动能
依托银龄法律工作者丰富的调解经验,东河区司法局建立了“情理法”融合调解机制。针对居民日常婚姻家庭纠纷、农村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矛盾特点,采取“背靠背调解”“巡回调解”等方式,成功化解家庭赡养、宅基地纠纷等案件5起。在调解现场,金牌调解员邢定宇法律工作者运用 “六尺巷”典故,巧妙化解了村民邻里纠纷,促成双方握手言和,让法治温度浸润人心。
三、法律援助提质效 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
东河区银龄法律工作人员库成员每周五上午到东河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农民工、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志愿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通过建立“一案一策”服务机制,已为9名农民工追回欠薪5万元,为2起抚养费案件提供法律援助。在处理张女士请求劳动报酬案时,银龄法律工作者连续两周实地调查取证,最终帮助当事人争取到合法权益,受援群众满意率达 100%,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服务的贴心与高效。
目前,东河区已形成“区级统筹+街镇设站+村居布点”的三级服务网络,通过“东河区银龄法律工作者人员库”动态调配资源,实现法律需求10分钟响应机制。下一步,东河区司法局将深化“传帮带”机制,继续培育“银龄基层法律工作者+东河区司法局AI援助律师小美”服务团队,持续推动法治服务向村居末梢延伸,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基石,让法治之光在基层闪耀。
来源:包头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