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蜱增列到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附件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6:18 2

摘要:毒死蜱是由美国Dow Chemical(陶氏化学)公司于1965年开发并商品化的含氮杂环的有机磷类农药杀虫剂,专利早已过期。它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杀虫剂,并具有极为广谱、高效、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状态,在新烟碱类杀虫剂

本文来源:“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2025年4与28日上午11点半(瑞士当地时间)进入到大会正式议程,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项便是讨论将毒死蜱增列到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附件一。

图源:绿会代表肖莹佳

各代表团在发言的最开头普遍感谢瑞士政府组织这次会议,感谢大会秘书处所付出的努力。但接下来的内容各有不同,部分代表团完全同意并支持这一倡议。

而更多的代表团在分享毒死蜱等除虫剂在本国的使用情况后,表示支持这一倡议但需要有些豁免。对于豁免的具体情形需要进一步在联络组会议中讨论。

什么是毒死蜱?

毒死蜱是由美国Dow Chemical(陶氏化学)公司于1965年开发并商品化的含氮杂环的有机磷类农药杀虫剂,专利早已过期。它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杀虫剂,并具有极为广谱、高效、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状态,在新烟碱类杀虫剂迅速发展和新酰胺类杀虫剂品种崛起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全球名列前茅的杀虫剂地位,至今仍是世界上长盛不衰的大吨位农药品种。

毒死蜱市场需求近年来仍岿然不动,2014年农药销售额为6.80亿美元,成为位列全球杀虫剂销售额第四位的品种。它是一种低残留并有中等毒性的有机磷农药,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可用于粮食、蔬菜、水果及经济作物的害虫防治,能防治蚜虫、叶蝉、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小麦黏虫和红蜘蛛等近百种害虫,对地下害虫、家畜寄生虫也有较好防效,长期以来一直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和前景。

毒死蜱的风险和危害

- 毒死蜱的环境退化半衰期从几天到几年不等(用于控制白蚁的情况下),取决于施用量、生态系统类型、土壤或沉积物特征以及包括温度在内的其他环境因素。北极和南极的监测数据表明,毒死蜱可以远距离迁移到偏远地区。由于毒死蜱的降解与温度有关,预计它会在这些地区持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在北极的所有媒介中经常发现毒死蜱便是佐证。此外,在北极和亚北极湖泊的年代久远的沉积物柱芯中发现了毒死蜱。因此,毒死蜱在某些环境中符合附件D的持久性标准。

- 据报告,毒死蜱的实验和估计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值介于4.7至5.2之间,正辛醇–空气分配系数值介于8.3至8.9之间。这些数值表明水生生物和呼吸空气的生物中可能有生物积累。无法基于现有的实验数据得出鱼类的生物浓缩系数(BCF)大于5000的结论,但据报告,有几个物种和几个生命阶段的生物浓缩系数大于5000。鱼类研究一般表现出中度生物积累,生物浓缩系数介于1000至2000之间,同时表现出毒性效应。在幼鱼中观察到高于2000的生物浓缩系数。与高毒性相结合,即便是中度生物积累也会导致体内浓度升高到可能表现出不利影响的程度,因此这可能是一个令人严重关切的问题。

- 在偏远地区的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群中,以及在全球顶级捕食者和人类母乳中都发现了毒死蜱,浓度达到对后代有影响的程度。毒死蜱对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等其他物种具有高毒性,同时在土壤生物中的生物浓缩系数为中等且生物群沉积物积累系数(BASF)高于6,因此符合第二项附件D标准的第(二)项,即在其他物种中的生物积累、高毒性和生态毒性。因此,我们认定毒死蜱符合附件D的生物积累标准。

- 在靠近施用区域的地区以及远离施用区域的偏远地区的空气样本中都检测到毒死蜱,因为它通过风发生迁移。

- 虽然采用经合组织总体持久性(Pov)和远距离迁移潜能(LRTP)筛选工具得到的建模结果并未预测到远距离环境迁移,但在偏远地区广泛检测到毒死蜱,其浓度通常与已知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当或更高。潜在的迁移途径包括大气(气态和颗粒物)和水(洋流和河流)。已在远离点源和(或)农业用途的地方发现毒死蜱,其存在于偏远地区的各种非生物和生物分区中,例如北极的驯鹿、海豹和北极熊体内,以及南极洲的海冰融水和空气中。因此,毒死蜱符合附件D 中关于远距离环境迁移潜能的d(一)和d(二)项标准。

- 毒死蜱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诱发不可逆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流行病学分析和动物毒性研究表明,毒死蜱有可能影响发育中的神经系统。此外,毒死蜱在极低的浓度下表现出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毒死蜱对水生无脊椎动物和幼鱼等水生群落具有剧毒,产生效应的浓度约为0.1 微克/升或更低。毒死蜱对陆生脊椎动物,尤其是鸟类,也表现出很高的急性毒性,对于日本鹌鹑的半数致死剂量值为13.3 毫克/千克(体重)。就哺乳动物而言,据报告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值为64 至71 毫克/千克体重。慢性毒性值较低,例如,在一项为期2年的大鼠饮食研究中观察到的无观测不良效应水平(NOAEL)为0.1 毫克/千克体重/天。毒死蜱的生态毒理学和毒性特性证明了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有理由在《公约》范围内对其进行审议。

注:已上摘自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审查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临时议程项目5 (b)(一) 附件4-9点。

总而言之,毒死蜱这种农药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很难分解:它在环境中能存在很长时间,不容易被自然降解。

2.会在生物体内积累:随着食物链传递,毒素会越来越多地积累在动物和人体内。

3.毒性很强:对水里的生物、陆地上的动物(包括人类)都有毒害作用。

4.传播范围广:连偏远的地区都能检测到它的存在。

因为它能通过空气、水等途径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对全球的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构成严重威胁,所以世界各国需要联合起来,共同采取措施应对这个问题。

图源:绿会代表肖莹佳

何为化学品三公约

化学品三公约,是指三项联合国关于全球化学废物管理的公约,即《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统称。由于三大公约的秘书处设在同一个办公室(瑞士日内瓦),国际社会也将其统称为“国际化学品三公约”,英文缩写为BRS。‌

这三项公约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全球危险化学品和固体废物污染进行全链条管理:

✍ 《巴塞尔公约》主要关注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控制。

✍ 《鹿特丹公约》则要求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

✍ 《斯德哥尔摩公约》则专注于防控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注:本文为BRS系列报道。文章仅代表资讯,供“海洋与湿地”读者参考。)

来源:科学那些事

相关推荐